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星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端,地处龙泉山脉中段,毗邻仁寿县、简阳市,幅员面积38.9平方千米,有耕地20443.3亩,辖一个场镇社区居委会,15个行政村,148个社,总人口21973人(2017年),劳动力11835人。民风淳朴,社会稳定,享有“楹联特色文化之乡”的美誉,是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之一。三星镇正立足纯天然无污染的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双流无公害畜产品第一镇”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镇”。

1965年3月27日,国务院第154次会议决定,撤销华阳县建置,并入双流县。4月8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发出撤、并县通知。7月1日,华阳县正式并入双流县,其所辖的18 个公社(含三星)、3个镇并入双流县。

2013年12月1日,三星镇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事务由四川省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和服务。

2015年,成都天府新区12个镇(含三星镇)经市政府批准增挂街道办事处牌子。

2019年12月,撤销永兴镇、三星镇,设立永兴街道。

中文名称: 三星镇

外文名称: Sanxing town

行政区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 成都市天府新区

电话区号: 028

邮政区码: 610200

面 积: 38.9平方千米

人 口: 21973人(2017年)

方 言: 西南官话-成都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 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火车站:成都站、成都东站、成都南站;天府站

车牌代码: 川A、川G

行政代码: 510122

目录

历史沿革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置和仁郡,并置贵平、平井(今仁寿县龙马区向家乡境内)、可昙(遗址在今三星街道河山村境内)三县,北周废平井、可昙入贵平县。

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废籍县入贵平县。

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分贵平县设置籍县。

公元1072年,宋神宗赵顼熙宁五年,废贵平县、籍县为镇,归辖广都县(现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

元中统元年(1260年),废广都县,其辖区大部分划入华阳县,少部分划入双流县、仁寿县。

三星场镇始建于明朝,在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1874年),建一桥命名三星桥,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由郭、程、伍三姓在程家沟建场,命名三星场,意在三星高照。

民国二十八年设三星乡,辖10个保。

清末属华阳县永兴乡辖区三星场。

1949年11月,解放以后,三星乡直属华阳县政府领导。

1958年设三星人民公社辖10管区。

1965年划归双流县管辖。地名普查中,因与金堂的三星乡重名,经成都市人民政府1981年10月5日批准,更名为天桥公社,因场镇西1公里(俗名鸡公嘴山)建有一座东风渠渡槽,高40米,长100米,宽6米,13孔,因其当时工程巨大,宏伟壮观,犹如金桥鹊架,银河飞渡,公路由下穿桥而过,群众习称天桥,而由此故名。

1992年10月,恢复三星乡。

2002年,撤销三星乡建制,设置三星镇。

2013年12月1月,划归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

2019年12月,成都市《关于龙泉驿区等15个区(市)县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批复,撤销永兴镇、三星镇,设立永兴街道,以原永兴镇和原三星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永兴街道的行政区域,永兴街道办事处驻世纪街55号。

现状

三星镇位于天府新区东南端,地处龙泉山脉中段,毗邻仁寿县、简阳市,幅员面积39.7平方公里,有耕地20,098亩,辖一个场镇社区居委会、6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5,787户,总人口20,198人,劳动力12,053人。距成都市区和双流县城均为40公里,距成都卫星城市──华阳镇23.5公里;都江堰自流灌渠──东风渠和即将建成的东山快速通道穿境而过,到成都仅25分钟车程,村村通油路,社社通电力,通讯畅通。民风淳朴,社会稳定,享有“楹联特色文化之乡”的美誉,是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之一。三星镇立足于纯天然无污染的资源优势,筹建成都市市民的“洗肺中心”,倾力打造“双流无公害畜产品第一镇”和“绿色生态休闲农业观光镇”。

旅游资源:镇内有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卧云寺、半边寺;有“碓窝坪”、“石桅杆”、“三步两洞桥”、“漫水井”、“古坛县”等历史典故和美丽的传说,风景秀丽的卧云水库与享有“天池”之称的枷担湾水库相映成趣。“水乡泽国”、黄家小院子石河堰旅游开发已具规模。2013年12月1日,三星镇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事务由四川省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和服务。[1]

行政区划

三星镇辖15个行政村。

交通状况

三星镇距成都市区和双流县城均为40公里,距华阳街道23.5公里;都江堰自流灌渠--东风渠和即将建成的东山快速通道穿境而过,到成都仅25分钟车程,村村通油路,社社通电力,通讯畅通。

旅游资源

镇内有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卧云寺、半边寺;有“碓窝坪”、“石桅杆”、“三步两洞桥”、“漫水井”、“古坛县”等历史典故和美丽的传说,风景秀丽的卧云水库与享有“天池”之称的枷担湾水库相映成趣。“水乡泽国”、黄家小院子石河堰旅游开发已具规模。现已建成优质桃子基地7000亩,枇杷基地5000亩,枣子2000亩,丰水梨、柚子等2100亩,草莓2500亩;年出产各类水果3万吨,年出栏无公害“云崖兔”130万只、东山麻羊1.2万只;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基地和纯外血二杂母猪良繁基地双双启动?quot;云崖兔“露天养殖场已多达七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森林资源、科学的种养布局,为三星镇打造”绿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山顶,举目四望,满山苍松翠柏,遍地桃红柳绿,春来山花烂漫,秋来硕果累累,山鸡、野兔、猕猴等多种野生动物频繁出没于茂密的山林中,有天然”氧吧“之称,农家小院竹树掩映,现代小楼,错落有致,鸡犬相闻,炊烟袅袅,诱人的田园风光,令你流连忘返。极具观景、尝果、垂钓、狩猎、休闲于一体的观光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价值。

卧云寺

卧云寺又名凌云寺,位于成都双流县三星乡爱国村,建于明代,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寺内有一座大雄定殿,有明代石刻造像7尊,共3窟。中窟如来,两旁为阿难和迦叶,左窟文殊,右窟普贤,中有两侍从。窟旁边镌刻嘉靖九年(1530年)、十一年(1532年)字样。石窟上在是玉皇楼,庙左右有修道的僧舍、石池及花圃。今大殿尚保存完好,僧舍石池以及石刻楹联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198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拔出专款维修。卧云寺位于绵竹沿山公路广济入口一公里处。卧云寺是近几年在卧云庵旧址上重新建成的庙宇。依山而建,大殿三幢,卧云寺的钟鼓楼独具特色,一吨多重的大钟悬挂于钟鼓楼。走近卧云寺,从下仰望,只看雄伟的钟鼓楼挺直在半山之中,要走进卧云寺还得经过一百多道梯步,卧云寺的风景如画,上边是树木森林。右边是农家乐,半山上是早熟梨园,如果梨子成熟的季节,可以一边品梨一边游景。

名优特产

三星镇特产有云崖兔子、龙星桃子、大红枣子并称为三星镇的”三子之星“。粮经比达2:8。现已建成优质桃子基地8,000亩,枇杷基地4,000亩,枣子2,000亩,丰水梨、柚子等2,100亩,草莓2,500亩;年出产各类水果3万吨,年出栏无公害“云崖兔”130万只;落户鑫山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年存栏肉牛500余头,现正创建全省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云崖兔”露天养殖场已多达7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森林资源、科学的种养布局,为三星镇打造“绿色生态休闲农业观光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崖兔子

作为全省最大的肉兔生产基地之一的三星镇,群众养兔的历史源远流长。87年养兔项目即被农牧渔业部列入”丰收计划“,89年验收合格,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养兔这项产业,通过出台优惠政策、聘请专家指导、建种兔场、办培训班、推广规范化高栏饲养技术等措施,掀起了群众科学养兔的新一轮热潮,德国专家布莱尔、全国养兔协会副会长唐良美、省畜科所教授兰永亿等先后前来指导。在有关专家指导下,以该镇卧云山区优质母兔与当今最优良的齐兴种公兔杂交,选育而成独具特色的三星无公害”云崖兔“。养兔项目又先后被列入全国科协”金桥工程“和联合国教文组织扶贫项目。云崖兔个体适中,抗逆力强,肉质鲜嫩,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氨基酸,倍受市场青睐,省内外客商上门收购者络绎不绝,实现年销售收入1500余万元。该镇还充分利用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就地取材建围栏,大胆放养云崖兔,成功探索出无公害”家兔野养“新模式,被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致富经》栏目向全国丘陵地区报道推广。在2002年撤乡建镇庆典上,三星镇被县政府命名为”云崖兔之乡“。以兔为主的特色餐饮小有名气,霸王兔、酸菜兔、药膳兔、泡椒兔等30余种兔系列佳肴让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东山羊肉在成都地区也是大放异彩,在”2003年成都疱丁解羊擂台赛“中,三星人佘贵全赢得了”蜀中第一刀客“的美誉。

龙星桃子

龙星桃子是利用全国水蜜桃之乡龙泉的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与处于同一山脉的三星低海拔、高气温的优势,选育出的新品种。与龙泉桃相比,不仅成熟期提前一周,而且色更鲜、味更甜,品质更胜一筹,年产500万公斤,远销广东、乌鲁木齐、山东等省市。2007年”双流首届桃花节“将在该镇举办。

大红枣子

大红枣子是以从全国枣子资源圃中引进的18个优良品种在该镇通过优胜劣汰选育而成的红枣新品种,不仅品质绝佳,而且种植规模宏大,在成都乃至西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鲜果更是供不应求,成为该镇最为抢手的订单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