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七里村镇

七里村镇位于县城中心地带,属城乡结合部,辖32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4387户,18027人,其中农业人口4177户,17364人,总面积3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33.2亩,林地面积47147.7亩,经济林50984.37亩,其中梨果36671.3宙(苹果26654亩、梨3145.3亩、小水果6872亩,有舍养户1958户、羊子存栏15216只、牛存栏3219头、生猪存栏3142头、家禽存栏30978只,大棚899座,历年退耕还林102153.74亩,其中退耕58122.07亩,荒山造林44021.6亩)。[1]

目录

概况

七里村镇位于延长县中部偏西,辖4个社区、33个行政村。延(安)延(长)公路过境。矿藏有石油,为延长油矿主要产油区之一。

沿革

1958年设立城关公社,1964年由城关公社分出设立七里村公社。1984年改为延长镇、七里村乡。1996年,延长镇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槐里坪、城关2个行政村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5个居委会;七里村乡面积274.3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七里村、呼家川、孙家塬]]、东赵家塬、管村、老人仓、金盆、崖头村、罗家川、白家川、董家芽原、孙家河、罗子原、舍利庄、关子口、张家窑科、吴家沟、天心掌、杨旗、杨寺坡、王槐子沟、寨原头、冯家村、雷家村、刘古原、佛古原、罗家河、付家原、郭家原、茶壶原30个行政村。1998年,七里村乡改为七里村镇。2001年,撤销延长镇、七里村镇设立新的七里村镇。

取得成就

二00六年,实现国民总产值4822万元,人均纯收入1970元。产业开发梨果是该镇塬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规模大、效益好,是塬区农民主要增加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该镇坚持按照"增面积,建基地、抓管理、强服务、创名牌、抢市场"的梨果生产十八字方针,以东塬、北塬、南塬市级科技示范园为重点。推广实施"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增套袋"四项技术,聘请市、县果树专家和技术员,按季节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组建和完善了果业协会,落实推销员,实现了产销一条龙服务,果品远销湖北、内蒙、河南、广东、北京等省市区,崖头村苹果已打入国际市场,金盆的苹果2006年参加杨陵农高会,以皮薄、色光好、口味甜获金奖,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产品,成为全镇以及全县拳头产品,2006年全镇梨果收.入1420万元,人均817元,占总收入的33%(棚栽业是该镇川道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巩固现有大棚,保证蔬菜产量的前提下,着重从科学管理,更新品种,技术培训及大棚种养结合等方面做文章。不断改变过去单一的果蔬品种,除了生产反季节蔬菜外,不断发展棚栽西瓜,花卉、葡萄、草莓、蘑菇、小水果等新品种,大力发展大棚养鸡,去年新上大棚60座,如王良沟大棚养猪就达到52座,为全县大棚养畜开了先河,农民自觉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

草畜业是该镇沟道地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退耕还林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群众对舍饲养畜的观念不断增强,舍养积极性不断提高,在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政策前提下,大力发展养殖业。2006年新增养殖户128户,羊子4000多只,以王怀子沟,张家窑科、杨旗、舍里庄等12个村为主的养殖专业村成绩显著,成为农民直接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

今年在继续巩固发展养殖的规模前提下,拟在关子口沟成立牛羊冷配站,发展养牛。进一步提高养殖技术含量,增加农民经济。

发展思路

近年来,按照"整顿、规范、团结、稳定、创新"的工作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牢牢把握"团结稳定,加快发展、实干兴县"的工作大局。全力实施,依托城镇,发展产业,基础突破科技兴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办成办好"十件实事"稳定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大主导产业开发力度,全力提升主导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扩大劳务输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了以塬区梨果业、川遭棚栽业、沟道养殖业和城周小水果为主的区域产业结构,

今后设想

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以农村文明进步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力发,展梨果、草畜、棚栽三大优势产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强化科技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效益,建立健全技术服务,防雹防灾、储藏营销三大体系,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完成董家芽塬、罗家川、赵家塬等村新农村建设,建成刘古塬防雹网建设,崖头村、金盆、老人仓、赵农塬梨果建成省级示范园、大面积推广大棚西瓜,加大科技培训,努力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土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七里村镇。[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