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言古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言古詩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簡單地說就是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如杜甫的七言古詩代表作《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丹青引贈曹霸將軍》等。

溯源

七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

它起源於民謠。先秦時期除《詩經》《楚辭》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間歌謠寫成的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韻文。西漢時期除《漢書》所載的《樓護歌》、《上郡歌》外,還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韻文。

《燕歌行》

東漢七言、雜言民謠為數更多,如東漢末年的《小麥謠》、《城上烏》(司馬彪《續漢書·五行志》)、《桓靈時童謠》「舉秀才」(葛洪《抱朴子·審舉》)都是很生動、通俗流暢的七言和雜言民間作品。相傳漢武帝曾會聚群臣作柏梁台七言聯句,但據後人考證,實系偽托,並不可靠。

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的第一首文人創作的完整七言詩。以後湯惠林、鮑照都有七言作品。鮑照的《擬行路難》18首,不僅在詩歌內容上有很大的擴展,同時還把原來七言詩的句句用韻變為隔句用韻和可以換韻,為七言體的發展開出了新路。

從梁至隋代七言體詩歌逐漸增多,至唐代七言詩才真正發達起來。七言詩的出現,為詩歌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分類

七言古詩,是對七古和歌行的統稱。古人所謂七言,並不是說全詩每一句都是七個字,而是只要詩中多數的句子是七言就可以了。如李白《蜀道難》既有「噫吁嚱」三言,復有「危乎高哉」四言,「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五言,「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九言,但仍認為是七言歌行,而不認為是雜言詩。

明清以來的詩論家,對於七言古詩的劃分有兩種意見,一種是認為七古、七言歌行二者同體,可以互相替代,如胡應麟《詩藪》云:「七言古詩,概曰歌行。」王士禛《古詩選》就徑直分五言詩與七言詩歌行鈔兩部分。明清詩話評論中,將七古與七言歌行相互代稱,其例更是不勝枚舉。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七古與歌行在體性上存在分別,這種分別而且甚大。李中華、李會二位先生曾著文論述過這個問題,略曰:從形式上看,七古與七言歌行都是七言詩,又都不能算是七言律詩,故歸為一體,目為七古,似亦理所當然。然而就各自詩體的源流、體式與風格而論,二者之間又存在着明顯的差異。

七古七律

首先,七言歌行出自古樂府,而七古則是七律產生之後別立的詩體,二者淵源不同。漢魏樂府有《長歌行》、《短歌行》、《燕歌行》、《齊歌行》、《艷歌行》、《怨歌行》、《傷歌行》、《悲歌行》、《鞠歌行》、《棹歌行》等,可以視為唐代歌行之祖。其中七言歌行,則是漢魏以來七言樂府歌詩自然的發展。清代吳喬《圍爐詩話》嘗云:「七言創於漢代,魏文帝有《燕歌行》,古詩有《東飛伯勞》,至梁末而大盛,亦有五七言雜用者,唐人歌行之祖也。」所謂古詩《東飛伯勞》,即《樂府詩集·雜曲歌辭》載錄的《東飛伯勞歌》。故七言歌行出於漢魏、南朝樂府應無疑義。至於七言古詩,舊說它起於漢武帝時的《柏梁台詩》。然而《柏梁台詩》的作者有二十四人之多,每人一句,只能算是聯句,算不得完整的七古。所以從詩體發生的角度說,二者不同源。

歷史名人

李白在七言古詩發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李白的七古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巨大的思想容量,在反映生活的深度與廣度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藝術上,具有句式多變和韻律結構多變兩個突出特點,從而把七古的藝術表現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李白的七古中,浪漫主義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浪漫主義藝術特徵得到了最主充分的發揮。

演進

唐代是中國詩歌大放異彩的時代。在唐代眾多的優秀文學作品中,七言古詩無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詩之所以成其為唐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七古在唐代的興盛。七古作為一種古老的詩體,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發展歷程,終於在唐代走向成熟。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關注的是盛唐及其以後的七古作品。但對文學史稍加關注就不難發現,任何文學體裁的發展都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過程。

文學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發展必定是社會,作家的心理以及整個社會心理發展的共同結果。七古的發展同樣不是一蹴而就,盛唐詩人是在綜合了前代七古創作實踐的基礎上,轉益多師,才最終創造了七古的輝煌。盛唐七古的最後準備期——初唐,前承漢魏六朝,後啟盛唐,雖然在這一時期七古的面貌沒有發生徹底的改變,但正是在「四傑」等初唐七古詩人的努力下,七古獲得了走向高潮的必要準備。初唐時期,七言古詩的體製得以正式確立,從四傑到張、李、沈、宋諸人,七言古詩經歷了一個從形式到風格方面的緩慢演變的過程。初唐諸詩人都為七言古詩的成熟與完善做出了各自的貢獻,並開啟了盛唐七古[1]

參考文獻

  1. 《七言律詩》,花瓣詩雨 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