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哀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著名作家琦君,有「台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之譽。她的短篇小說《七月的哀傷》,敘述的是民國初年浙江農村的一個大戶人家,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之間感情糾葛而產生的故事。通過一個舊式家庭的悲劇,揭示了男權時代,女性弱勢的生存狀態。小說情節雖簡單,但因其精湛的敘述藝術,而蘊藉深遠。《七月的哀傷》,篇幅不長,但是閱讀之後,總有欲罷不能的感覺,眾多人物都歷歷在眼前,揮之不去,餘韻繚繞,這當源於作者非凡的敘述功力。
作者簡介:
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溫州市甌海區人。曾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40餘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鄉甜》《萬水千山師友情》《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母親的金手錶》。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當代台灣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散文、兒童故事為主。1917年7月24日生於浙江溫州市甌海區瞿溪鄉一個舊式家庭,1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另外,成名作為《外婆的澎湖灣》的台灣民謠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包括《煙愁》《紅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髻》《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等。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散文《春酒》入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19課。《桂花雨》入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7課 琦君寫身邊瑣事的散文常富哲理,如《倒帳》,全家賴以生 ……更全作者介紹及作品合集閱讀見《琦君作品集》
內容預覽
七月里下午炎熱的太陽,曬在天井中央青石板走道上。曬得青石板亮晶晶,白晃晃的,像蒙上一層薄霜。雲弟卻**着上身,跪在中間那塊最亮最寬的石板上。頭髮里,額角上,冒着黃豆大的汗珠,汗珠一直往下淌,滴在**的短褲腰上。短褲貼着屁股,褲腳管撕破了一大塊,掛在大腿上滴水。我站在他旁邊,輕聲對他說:「弟弟,喊一聲阿娘,說下回不敢了,你就可以起來了,太陽猛,你不能曬着呀。」他閉了下眼睛,眼淚也像黃豆大的汗珠,沿着面頰滾下來,可是他抿緊嘴唇不作聲。「說呀,身上這麼濕,你會曬出病來的。」「姊姊,不要管我,我要曬嘛。」他咬咬牙,一副視死如歸的神情。「美惠,你站在那裡幹什麼。他不怕曬,你也不怕曬嗎?」阿娘大聲地喊我。我用手背抹去淚水,走到她面前,求饒地說:「阿娘,原諒他吧,別讓他跪着了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