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七子之歌—澳门

增加 7,2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歌曲鉴赏==
[[File:闻一多2.jpg|250px|缩略图|右|''' 年轻时的 闻一多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门前'''   [http://blognews.sina.comcri.cn/sgb/18824/2007/11/16/blog_edd9f3f90102x8oc107@1844393.html htm 图片来自 新浪博客 国际在线 ]]]
《七子之歌一澳门》 为单二部曲式。<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0665a7cd08a1284ac85043b9.html 《七子之歌——澳门》赏析]2013-03-14</ref>
==作者简介==
[[File:闻一多c.jpg|250px|缩略图|右| [https://www.sohu.com/a/157178338_299949 图片来自众读 ]]]
'''词作者'''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 —1946 年7月15日),,生于[[ 汉族湖北]] [[黄冈]]浠水。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5岁入私塾启蒙 ,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 。曾留学美国学习文学、美术。早年参加新月社,为该社主要成员,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 [[ 闻一多全集 ]] 》中。<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4539963/ 豆瓣读书----闻一多]</ref>
1899年11月24日生于他主张新诗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后来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在《[[诗经]]》、《[[楚辞]]》、《[[周易]]》的研究中取得很大成就。先后在[[ 湖北省青岛大学]][[ 黄冈市清华大学]] 浠水县 任教,抗战期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662898311803622&wfr=spider&for=pc 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不但博古通今,而且学贯中西 ]国学园 发布时间:19-09-0321:59</ref>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3月在1912年13岁时以复试鄂籍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 美国清华]]留 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成为当年42名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新生中的一员。在清华度过了10年 期间创作《七 之歌》 生涯 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ref>[http://bjwb.bjd.com.cn/html/2019-11/20/content_12430379.htm 闻一多的艺术人生]来源: 北京晚报 2019年11月20日</ref>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 1919 任清华大学中文系 他发起成立“美术社”,社员多达五十余人,他们还在美籍 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基本功训练与创作活动 <ref>闻一多和同学们的作品还曾被送到[https://www.sohu.com/a/283480866_806235 【微笑趣谈】澳门回归19周 [巴拿马]]博览会上展出。他为清华 追忆— 刊绘制的 七子之歌 梦笔生花 ,正 哪七子? ]2018-12-21 00:00</ref>这一时期闻一多的美术代表作。
1922年7月 1920年 [[ 闻一多 先生赴美国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与[[ 五州惨案吴泽霖]] 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 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 [[潘光旦]]等六位同学成立 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丄(shàng)社” 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 “丄”与“尚”通,取其高尚之意 就是 而且“丄”字 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土 侵略者 里有“六” 欺凌。于是 意思 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 代表着这个社团 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 六名成员 《七子之歌一澳门》是闻一 多先生于1925 年3月, 身在美国纽约的闻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 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的一部组 成《律 , 组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洲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 底研究 是组 开始系统地研究新 为首的一章。格律化理论
1922年8月1日,闻一多在[[西雅图]]登上了[[美国]]的土地。通过刻苦的学习,1923年6月,因各门成绩均佳,闻一多获得了美国教育界给学生的最高褒奖——优等名誉奖。在攻读美术专业的同时,他也将一定的精力投入到他所喜爱诗歌的创作之中。与[[芝加哥]]诗坛的朋友交流和切磋,开阔了闻一多的视野,加强了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接纳,也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源泉。1923年,他在清华的好友[[梁实秋]]也来到美国,就读[[科罗拉多大学]]。闻一多也从芝加哥美术学院,转至科罗拉多大学美术学院。1924年,闻一多转入[[纽约艺术学院。<ref>[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50/2019/20191209113158891217553/20191209113158891217553_.html 清华人 闻一多 ]来源:《人民政协报》12-5</ref>[[File:闻一多b.jpg|250px|缩略图|左|'''年轻时的闻一多'''   [https://www.sohu.com/a/219747363_742940 图片来自湖北工程学院 ]]]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ref>[https://www.sohu.com/a/157178338_299949 闻一多,梦笔生花一世真 ]众读 | 2017-07-14 19:58</ref>  1925年5月,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回国。而“[[五州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土义侵略者的欺凌。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七子之歌一澳门》是闻一 多先生于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闻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的一部组诗, 组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洲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ref>[https://www.sohu.com/a/283480866_806235 【微笑趣谈】澳门回归19周年追忆—《七子之歌》是哪七子? ]2018-12-21 00:00</ref>  1927年政局不稳,闻一多“失业”了,闲居在潘光旦家,以写诗、绘画、刻印、游西湖消磨时间,后来出版的《死水》差不多一半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绘画,主要是为[[徐志摩]]、[[梁实秋]]、[[潘光旦]]等朋友的书画画封面和插图。篆刻是新练出来的手艺。留美时他上过雕刻课,所以对篆刻兴趣越来越浓。  1928年,故乡的[[武汉大学]]聘请闻一多任中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是闻一多从诗人到学者的转折点。闻一多到武汉大学之后,开始有机会全力以赴研究和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在武大两年,闻一多的主要学术成果是《庄子》和《杜少陵年谱会笺》,二者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庄子》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庄子的行踪和文学成就,郭沫若说该文是对庄子的“最高礼赞”。  1930年6月闻一多辞去武大的工作,然后接受聘请来到了刚刚筹建的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在[[青岛大学]]的两年,闻一多开了“中国文学史”、“唐诗”、“名著选读”、“英诗入门”等课,同时对《楚辞》、《诗经》等中国古代文学下了很大功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File:闻一多a.jpeg|250px|缩略图|右|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662898311803622&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国学园 ]]]  1932年暑假后,闻一多最终回到热爱的清华,任教于中国文学系。闻一多在清华当教授期间教的是古典文学,教授过《[[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国学要籍]]》、《[[中国古代神话]]》等课。这段时间虽然不太长,但闻一多治学成果累累,发表了《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诗新台鸿字说》等多篇非常有价值的论文。此外《楚辞校补》也是这个时期开始下手的。  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迁往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他到临大任教。  1938年2月,闻一多参加临大学生“湘黔滇旅行团”,一路跋山涉水步行3500华里,采集民谣、民歌,创造出许多描绘祖国壮丽山河风景画。临大迁到[[昆明]]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继续在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年7月15日 [[ 云南 昆明被 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他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 特务 ,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天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 暗杀 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时年不满48周岁。  闻一多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闻一多的成就,并不限于新诗创作与提倡新格律诗理论,他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贡献。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中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以独具特色的诗闻名于世以感情深厚、艺术精美见长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朱自清]]缅怀他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