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公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公遗址

中文名称 : 丁公遗址

位       置 :邹平县长山镇丁公村

年       代 :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

出土文物 :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

级       别 :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       誉 :列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丁公遗址位于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丁公村东,南与石羊村为邻,北约500米是“创业河”。距今5500年—2000年前后,遗址东西长约560米,南北宽约490米,为平原埠形地貌。尤以龙山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遗址内发现了龙山文化的城址,城内发现房屋基址近百座,还发现墓葬60余座及陶窑、水井等遗迹;城外有宽约20米的壕沟。出土包括精美蛋壳黑陶高柄杯在内的各类遗物标本5000余件,其中一件刻有11个文字的龙山文化陶片,把我国文字出现的时间往前推进了800余年,对于深入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2001年6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简介

丁公遗址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2],位于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境内丁公村,东北距苑城乡驻地约1公里,西南距邹平县城约13公里。整个遗址原先隆起较高,后因农民历年取土,上层堆积大部遭到破坏,只有西北部保存较好,接近原来的高度。为了解鲁北地区史前文化面貌。

考古发现

1985年~1993年,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先后对丁公遗址进行了6次发掘[3],并在1991年第四次发掘中,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丁公文化城址。在遗址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物。所采集的文物标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铲、磨制石斧石器,还有骨簇骨针及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壳陶片。陶器中有小陶罐,为泥质灰陶,鼓腹,颈部有一弦纹,口径5.2厘米,腹径8厘米。还有陶瓮残片,为泥质灰陶。细绳纹并附加堆纹。尤为珍贵的是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

刻字陶文

在丁公城址还出土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刻字陶文文字陶片泥质磨光灰陶,是直壁大平底盆的底部残片。陶片现有文字由于这个发现,一下子就把我国文字出现的时间,往前推了八九百年。[4]”丁公陶文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文字,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认为,“陶片文字已比较进步……邹平丁公的陶片文字,或者就是当时的俗体”。还有学者认为“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一种古文字”。关于这些神秘文字的意义,很多专家曾尝试过进行解读,有的研究者则将其释读为“魅卜,阿普渎祈,告。吉长,百鸡拐爪……”认为其性质为招祖护佑、驱邪求吉的卜辞。

丁公陶文的发现,将我国文字诞生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表明这一时期已经产生比较成熟的文字,并且这种文字已用于传递和记录信息,从而使龙山文化进入了用文字记载历史的阶段,这和城在这一时期普遍出现是相吻合的。

意义

丁公陶文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比丁公城址的发现更为重要、更为珍贵。首先,丁公龙山文化成组文字的出现,表明龙山时代不仅已产生成熟文字,并且开始用于记载和传递信息。其次,丁公龙山文字应是殷墟甲骨文的源头之一,对于探讨甲骨文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丁公龙山文字的发现,对于认识和探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丁公遗址发现的具有“陶书”性质的文字虽然只有这一例,但它层位明确、年代确凿,结合其他文明要素的分析研究,如城市的出现、铜器的产生、礼制的形成等,可以确证龙山时代滨州已跨入文明社会

视频

丁公遗址 相关视频

CCTV邹平丁公遗址发现纪实
一分钟了解他传奇的一生,科学家李学勤
蛋壳黑陶高柄杯:这不就是古代的高脚杯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