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 周密
原文
周密〔宋代〕
步深幽。正雲黃天淡,雪意未全休。鑒曲寒沙,茂林煙草,俯仰千古悠悠。歲華晚、飄零漸遠,誰念我、同載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陰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歸夢,幾魂飛西浦,淚灑東州。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最負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為喚狂吟老監,共賦消憂。
譯文
步入幽深盤曲的小路,正是雲黃天淡,殘雪的寒意未休。一曲澄澈鏡湖,映襯出水淺澎寒的槽瘦,牆垣破敗的蘭亭,茂林修竹叢生衰草,盡籠在輕煙的淒柔,—仰一俯之間,千古歲月悠悠。年歲已晚,飄零的足跡越行越遠,不知何處是盡頭。能有誰與我,遠遁人世的離亂,同泛五湖的一葉扁舟?古老的石級旁,倒掛枯松的斜悠,山崖背陰處布滿蒼苔斑駁的老朽,一片淒清的景色,引起唏噓感慨的清愁。
回首事,孤身飄泊天涯,家鄉小路,只在魂魄牽繫的歸夢中,幾回魂飛西浦幾番淚灑東州。可如今歸來故國的山河故園的思念像王粲登樓的悲哀感受。惹人愛憐的是秦望山如美人秀髻對鏡湖弄妝洗梳,江山如此美好,卻蹂躪於他人之手,舊地重遊為什麼偏在這個時候!噢,為我喚來那鏡湖邊的疏狂酒徒,我要與他一起吟詩縱飲消解一懷深重的煩憂。
賞析
上闋以寫景為主。首句「步深幽」三字概括了進山登閣的過程。山路曲折盤桓,行人漸入幽深。這就登樓而言,是由題前人筆,也可以說是一個緩緩而起的序曲,它從敘事中帶出景物,景物卻在人們的心中投下了清冷壓抑的陰影。「正」字領起下面兩句,交代當時的天氣。冬雲凝重,天色昏黃,仿佛要下雪的樣子。作者以陰沉的天氣烘托自己抑鬱而沉重的心情。「鑒曲」三句,描寫登閣所見到的景物,鑑湖和蘭亭都是歷史上名士棲游的地方,而眼前一片蕭瑟和衰敗。這三句自然化入樓上景觀,將人文物象和自然風光融合無間。從結構上看,也就是由寫景轉入抒情,為過渡到下文作準備。詞人撫今追昔,不勝感慨,只覺「千古悠悠」。以上六句都是借環境氛圍來烘托人物心理。如果說「俯仰千古悠悠」是對世事的感懷,那麼接下來「歲華晚」三句就是對個人身世的慨嘆。自己不知不覺已步人晚年,卻還要四處飄泊,遠離故鄉,孤身隻影,又有誰會同情我,理解我,願與我一起泛舟五湖?這幾句語促情急,層層遞進,暗用典故,字裡行間不僅抒發了寂寞傷懷之情,也吐露了自己對前途和歸宿的設想,曲折地表現了對現實的態度。「磴古松斜,崖陰苔老,一片清愁。」蓬萊閣原也是登覽勝地,如今卻遊人稀少,繁華消歇,只見那石階上傾斜的老松,和路邊崖畔厚厚的青苔,這一派荒蕪落寞的景象,不就是王朝沉淪、山何破敗的象徵嗎!所以詩人寫到這裡,再也抑制不住地發出了痛苦的呼喊——「一片清愁」,水到渠成,自然地收束了上片。同時,這也就揭示了詩人之所以要感慨世事、懷古傷今、泛舟五湖的現實的原因。
下闋開始抒發對故國山河的感懷,對宋朝大好江山喪失的痛惜。下闋首句以「回首」帶起三句,述說流亡歲月中對故鄉故都的刻骨思念。這三句互文見意,意思是回想在那些天涯飄泊的日子裡,我多少次夢回東州、西浦,熱淚滾滾,灑落在這日夜思念的土地上。這個倒敘不單是為了抒發昔日的思情愁懷,更為描寫今日作鋪墊、作反襯。「魂飛西浦,淚灑東洲」今天歸來,該是驚喜不已,淚如泉湧。可是,出人意料,如今登上蓬萊閣,眼前分明是故土故園,而心中的滋味,卻頗似王粲所說的:「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樓賦》)這種「很特別」的感覺,將那種江山易主、國破家亡的悲傷,表現得極其真切,極其深沉。由此逼出「最負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二句點題的話,集中抒發了國破家亡的巨大創痛。這裡採用艷麗的詞語極力鋪陳山川的美麗,意在反襯亡國的慘痛。詩人說辜負了,辜負了,秦鬟妝鏡,你這美好的江山,為什麼偏偏在這樣的時刻來與你相見!這是正面的語意,反面還有一層,那就是這樣的時刻,我心中「一片清愁」,你亦無昔日的神採風韻,如此相見,更是悲酸難耐。雖有亡國失家之痛,卻又有難以直言之苦,只得以自悔自恨之言出之,曲筆傳情,更見悲慨。愈轉愈深,愈嘆愈悲,如何收煞得住呢?不過也只有山重水複,方能更見其才情筆力。下面作者語鋒一轉,再由今而古,由實而虛,向空處寄情。「狂吟老監」指賀知章,他曾任秘書監,又自號「四明狂客」。詞人要召喚他一起來賦詩消憂,表面意思是自我排遣,好像離主題遠了一點,其實正表明憂愁鬱結,難以消除,愁情反而更深了。「共賦消憂」與上闋結尾處的「一片清愁」相應,都有「意在言外」的韻致,使沉痛之情在含茹吞咽之中又轉深了一層。
這首詞借物抒懷,以陰沉淒涼的冬景表達作者國破家亡四處漂泊的憂思。詞的上闋涉及國土淪亡,但蕭敝的冬景無處不滲透遺民的哀痛。下闋改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回首」三句,似欲打開感情的閘門一任奔瀉,以傾吐心頭鬱積的哀傷,然而,至「還似王粲登樓」句一頓,至「好江山、何事此時游」時作者的悲憤之情突至高峰。隨後卻輕輕一退,轉而要呼喚「四明狂客」賀知章,來與自己一道吟賦。這樣層層推進,迴環往復,構成了本詞情思哀婉和沉鬱頓挫的風格特徵。草窗詞素以意象縝密著稱。綜觀全詞,寫景空遠,抒情婉曲,結構細密,引事用典十分貼切,充分體現出作者深厚的詞學功底和創作才力。所以這首詞一直被推為《草窗詞》的壓卷之作。
創作背景
據王沂孫《淡黃柳》詞序:「又次冬(1276)公瑾自剡還,執手聚別……敬賦此解。」按王詞中所云「翠鏡秦鬟釵別,同折幽芳怨搖落」諸語,可知周詞為同時之作。該年正月元兵入杭州,宋室以亡。在故國淪亡的情況下,詞人登臨古閣,感慨萬千,創作此詞。
簡析
詞的上闕以寫景為主,揭示了詞人之所以要感慨世事、懷古傷今、泛舟五湖的現實原因;下闋抒發對故國山河的感懷、對宋朝大好江山喪失的痛惜。整首詞寫詞人登臨古閣,觀景傷情,懷古傷今,抒發亡國之痛、邦國之思;全詞寫得委婉含蓄、勁氣內蘊,充滿對故國的眷戀與痛惜之情。
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南宋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為義烏縣(今年內屬浙江)令。入元隱居不仕。自號四水潛夫。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詩畫音律,尤好藏棄校書,一生著述較豐。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並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