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一窗受理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一窗受理是中国专有文化名词。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2]

目录

名词解释

一窗受理是指项目办理时涉及到一个部门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处室,由该部门政务大厅综合窗口负责统一受理,材料内部流转,窗口统一发证的审批行为。

“一窗受理”平台作为统一的线下服务入口,重点是将可协同、可联办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整合成“一件事情”,通过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的“一个窗口”和“一个平台”,按“一套标准”进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

术语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包括我国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对支撑科技发展,保障语言健康,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该机构界定的“科技名词”(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也称为“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科学技术概念的语言指称,即科学技术概念在语言中的名称”。

因此无论是文化核心词还是学科的专业术语,都是概念的语言指称或词和短语的固化形式。术语虽属语言中词汇的组成部分,却与一般词汇有较大区别。即为便于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术语反映的是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通用概念,术语所指称的概念特征、概念关系、概念定义、概念体系、概念订名具有国际化和超语言性的特征。中国名词术语规范的国家标准实际上主要是基于汉语制订的,而汉语名词术语审订原则和方法又很大程度上参照了术语规范的国际标准,绝大多数现代汉语的科学技术术语是音译或意译的西方语言术语。这种做法无疑可以促进不同国家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但是术语规范化在提高语言信息交换效率的同时,也会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持和语言的自主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是需要平衡与协调的两种语言发展过程中同等重要的目标和趋势。特别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术语来说,术语所反映的相关概念范畴与其指称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术语的规范制定与交流传播也会受所属语言的明显制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