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归雁二首》唐朝·杜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归雁二首》唐朝·杜甫

《归雁二首》唐朝·杜甫
图片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归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这组诗是杜甫于大历年间在湖北、湖南飘泊时所作。全诗归是主题,雁是道具,诗人借抒发了难以排遣的愁绪乡思。

作品名称 归雁二首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归雁二首

其一

万里衡阳⑴雁,今年又北归⑵。

双双瞻⑶客上,一一⑷背人飞⑸。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⑹元⑺浪语⑻,愁寂故山薇⑼。

其二

欲雪违胡地⑽,先花⑾别楚云。

却过清⑿渭⒀影⒁,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⒂。

伤弓⒃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词句注释

⑴衡阳:县名。位于湖南省南部。

⑵又北归:蔡伯世曰:“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

⑶瞻:向上看,仰视,含敬意。《诗经·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⑷一一:指雁飞时的队形。江淹《横吹赋》:“河中之雁,一一而学飞。”

⑸背人飞:人向南行,春雁北飞。所以说“背人飞”。背,反向。

⑹系书:雁足系书,传说将书系于大雁腿上,雁即能帮带传递书信。《汉书·苏武传》:“匈奴诡言(苏)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⑺元:通“玄”,避唐玄宗讳而写作“元”,意为原来、开始。一作“无”。

⑻浪语:随便乱说的话,指雁传书信原为无稽之谈。《隋书·五行志》:“大业中,童谣曰: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准道许。”

⑼愁寂故山薇:指企求回归故里过隐居生活已无希望。寂,一作“绝”。故山薇,首阳山之薇,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谢灵运《初发石首城》:“故山日已远,风波岂还时。”

⑽欲雪违胡地:胡地欲下雪时便离开。胡地,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违,避开,《周易·乾卦》:“乐则行之,忧则违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

⑾先花:于初春开花之前而行。

⑿清:清水,在河南。

⒀渭:指渭川,在陕西。

⒁影:雁影。

⒂日色薰:日光和煦。薰,一作“曛”,《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日薰风。”

⒃伤弓:受过箭伤的鸟。《战国策·楚策》:“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以虚发而下之。”

创作背景

《新唐书》,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带着全家离开四川,四年正月到达潭州(今长沙市),春末赴衡州(今衡阳市)投奔衡州刺史韦之晋,得知已韦之晋改任后又折回潭州。五年(770年)四月,韦之晋已逝世而潭州一片混乱,杜甫被迫南下衡州。结合黄鹤《补注杜诗》,此诗当是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离开潭州前所作,借以抒发难以排遣的愁绪乡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