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行》唐朝·杜甫
[1] 《岁晏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记叙岁暮风雪严寒,感伤湘中以渔猎谋生者的不易,接着感叹百姓因赋税沉重而卖儿鬻女,再哀叹民穷财尽,恶钱泛滥而官府不加禁止,最后借城头画角之声抒发自己的无穷忧时哀怨。全诗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艺术上运用铺叙和对比的手法,结构上回环往复,变化多端,充分显示了杜诗的风格。
作品名称 岁晏行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七言古诗
目录
作品原文
岁晏行⑴
岁云暮矣多北风⑵,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⑶,莫徭射雁鸣桑弓⑷。
去年米贵阙军食⑸,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⑹,此辈杼轴茅茨空⑺。
楚人重鱼不重鸟⑻,汝休枉杀南飞鸿⑼。
况闻处处鬻男女⑽,割慈忍爱还租庸⑾。
往日用钱捉私铸⑿,今许铅锡和青铜⒀。
刻泥为之最易得⒁,好恶不合长相蒙⒂。
万国城头吹画角⒃,此曲哀怨何时终?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岁晏:即岁暮,年末。
⑵云:语气助词,无义。
⑶罟(gǔ):即网。
⑷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隋书·地理志》记载,莫徭善于射猎,因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鸣:弓开有声。桑弓:桑木做的弓。
⑸阙军食:即缺军粮。阙,通“缺”。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
⑹高马:指高头大马。达官:指显达之官。厌:同“餍”,饱食。《孟子》:“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⑺此辈:即上渔民、莫徭的猎人们。杼(zhù)柚:织布机。茅茨:草房。
⑻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
⑼汝:指莫徭。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
⑽鬻(yù):出卖。男女:即儿女。
⑾割慈忍爱:指出卖儿女。还:交纳。租庸:唐时赋税制度有租、庸、调三种,租是交纳粮食,调是交纳绢绫麻,庸是服役。这里代指一切赋税。
⑿私铸:即私家铸钱。
⒀锡:一作“铁”。
⒁刻泥:用胶泥刻制铁模 。 ⒂好恶:好钱和恶钱,即官钱和私钱。不合:不应当。
⒃万国:普天之下。画角:古代管乐器名,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
白话译文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
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
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
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是杜甫晚年移家于舟中,漂泊在长江湘水上的诗作。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军镇压割据,军阀混战,各种各样的税务使百姓灾难深重。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重庆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舟次岳州(今湖南岳阳),有感于世乱民穷,作此诗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