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期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期岛》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原文

长山刘中堂鸿训[1],同武并某使朝鲜[2]。闻安期岛神仙所居[3],欲命 舟往游。国中臣僚金谓不可[4],令待小张。盖安期不与世通,惟有弟子小张, 岁辄一两至。欲至岛者,须先自白。如以为可,则一帆可至;否则飓风覆舟。

逾一二日,国王召见。入朝,见一人佩剑,冠棕笠,坐殿上;年三十许,仪 容修洁。问之,即小张也。刘因自述向往之意,小张许之。但言:“副使不 可行。”又出,遍视从人,惟二人可以从游。遂命舟导刘俱往。水程不知远近,但觉习习如驾云雾,移时已抵其境。时方严寒,既至, 则气候温煦,山花遍岩谷。导入洞府,见三叟跌坐[5]。东西者见客入,漠若 罔知;惟中坐者起迎客,相为礼。既坐,呼茶。有憧将盘去。洞外石壁上有 铁锥,锐没石中[6];僮拔锥,水即溢射,以盏承之;满,复塞之。既而托至, 其色淡碧。试之,其凉震齿。刘畏寒不饮。臾顾僮颐示之[7]。僮取盏去,呷 其残者[8];仍于故处拔锥,溢取而返,则芳烈蒸腾,如初出于鼎。窃异之。 问以休咎,笑曰:“世外人岁月不知,何解人事?”问以却老术[9],曰:“此 非富贵人所能为者。”刘兴辞[10],小张仍送之归。既至朝鲜,备述其异。 国王叹曰:“惜未饮其冷者。此先天之玉液[11],一盏可延百龄。”

刘将归,王赠一物,纸帛重裹,嘱近海勿开视。既离海,急取拆视,去 尽数百重,始见一镜;审之,则鲛宫龙族,历历在目。方凝注间,忽见潮头 高于楼阁,汹汹已近[12]。大骇,极驰;潮从之。疾若风雨。大惧,以镜投 之,潮乃顿落。

[1]长山刘中堂鸿训:刘鸿训,字默承,号青岳,明代山东长山县人。万 历四十年举人,四十一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于泰昌元年(1620)冬奉 使颁诏朝鲜,会辽阳失陷,间关自海道达登州覆命。天启末,以忤魏忠贤, 斥为民。崇祯间,尝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文渊阁大学士,主政府。 崇帧七年,卒于代州戍所。《明史》有传。

[2]武弁:武官。即下文“副使”。

[3]安期岛:传说中仙人安期生所居的海岛。安期生,战国后期方士,据 说为琅邪人,卖药于东海边,曾见秦始皇。后流传为道家仙人名。汉武帝时, 方士李少君建言遣使入海,求蓬莱仙人安期生之属。见《史记·封禅书》、《乐毅传》,及《列仙传》、《高士传》等。

[4]金(qiān 千):皆。

[5]跌坐:即“结跏跌坐”,俗谓盘腿打坐。

[6]锐没石中:锥尖插在石孔中。

[7]颐示:用下巴动作示意。示,底本作视,此从二十四卷抄本。

[8]呷(xiā瞎):吸饮。

[9]却老术:即俗言”返老还童”的方术。

[10]兴辞:起身告辞。

[11]玉液:相传为仙人饮料,服之可益寿长生。又叫玉浆。

[12]汹汹:波浪翻滚的样子。

翻译

长山刘鸿训刘中堂,有一次同一位武官一块出使朝鲜。他们听说朝鲜的安期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就想乘船去游览。朝鲜国的大臣们都说不行,让他们等待一个叫小张的人。原来安期岛不与人世间往来,只有岛上的弟子小张,每年来一两次。想到岛上去的人,必须先向小张说明,小张认为可以去,坐上船便可一帆风顺安全到达;否则,船就会被飓风打翻。

过了一两天,朝鲜国王召见刘中堂。中堂上朝后,看见还有一人坐在殿上。这人三十来岁,身佩宝剑,头戴棕斗笠,仪容整洁,神情庄重。刘中堂一问,知道他就是小张。中堂便向他讲述了自己想去安期岛的愿望。小张允许了,但又说:“你的副使不能去。”接着他又出了宫殿把刘中堂的随从看了一遍,说只有两个人可以跟着去。于是,小张备好船,领着刘中堂等人一块去了。

刘中堂坐在船上,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觉得风声习习。如同腾云驾雾,只过了一个时辰就到了安期岛。当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可是到了岛上,却是气候温暖如春,鲜花开满山谷。小张领刘中堂进入洞府,见里面有三位老者正盘腿而坐。东西两旁的人看见客人进来,如同没有看见一样,只有中间坐着的老者起身迎客,相互见了礼。坐下后,老者叫小僮上茶。有个小僮拿着盘走了出去,洞外的石壁上有一把铁锥,锥尖插入石头中。小僮拔出铁锥,立刻喷出水来。小憧用杯子接住。接满后,又把铁锥插回原处。小僮把茶端到刘中堂面前。中堂见茶色淡绿,试着吃了一口,凉得牙齿打颤。他怕凉不喝了。老者看看小僮,示意他端走。小僮把茶杯拿去,把剩下的喝了;仍旧来到刚才的石壁前,拔出铁锥,重新接了一杯回来。刘中堂一尝这杯茶,觉得满口芳香,热气扑面,好像刚刚烧出来似的,他暗暗惊异。刘中堂问老人自己以后的命运如何,老者笑着说:“我们世外人连岁月都不知道,怎能预知人世间的事?”刘中堂又问不老之术,老者说:“这可不是你们富贵人所能做到的。”刘中堂起身告辞,小张仍然送他回去。

回到朝鲜后,刘中堂向国王讲述了自已在安期岛的见闻,国王叹息说:“可惜你没有饮那杯凉茶。那是天上的玉液,喝一杯就可以增寿百年。”

刘中堂准备回国了,朝鲜国王赠他一件礼物,用纸帛层层包着,还嘱咐他不要在靠近海的地方打开。刘中堂刚一下船上岸,就急忙拿出来看,一连拆去好几百层纸帛,才看见一面镜子。他仔细地看着镜子,见镜子上出现了海中龙宫景象。里面龙飞蛟舞,历历在目。他正看得出神,忽见海上翻起比楼阁还高的浪潮,气势汹汹地向他扑来。刘中堂怕极了,急忙逃窜。浪潮紧追不放,快得如同狂风暴雨。刘中堂吓慌了,急忙把镜子向海潮扔过去,海潮马上就落了下去。[1]

一、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虽然有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因为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颂扬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颜氏》《狐谐》《仙人岛》;有的描写了儿童的胆量和计谋,如《贾儿》《牧竖》等;有的则纯是描述奇闻异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奇闻异事,表达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骂鸭》《狼三则》《螳螂捕蛇》等。[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