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史记·孔子世家弟子有公良孺者》

《史记·孔子世家弟子有公良孺者》

目录

原文

弟子有公良孺者[1],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2],神不听。”

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3],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4]。”灵公曰;“善。”然不伐蒲。

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5],三年有成。”孔子行。

段意

孔子过蒲邑,碰上公叔氏叛卫,因而被蒲人扣留。弟子公良孺与蒲人拼斗。蒲人以不去卫国为条件放了孔子,孔子却径往卫国。孔子就伐蒲答灵公问,灵公虽赞同他的意见,但未付诸实施。灵公年老,政务废弛,孔子得不到任用,只好离开卫国。

注释

  [1]公良孺:字子正,陈人。

  [2]要盟:要挟而订的盟约。

  [3]这二句说:蒲地在卫西,是卫防御晋楚来犯的缓冲地带。

  [4]四五人:指公叔氏等叛乱分子。

  [5]期月:满十二月,即一年。[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