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史记·大宛列传居匈奴中》

《史记·大宛列传居匈奴中》

目录

原文

大宛闻汉之饶财[3],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4]。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6]。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7]。既臣大夏而居[8],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9]。

留岁馀,还,并南山[10],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11],堂邑父为奉使君[12]。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13]。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段意

写张骞逃出匈奴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并返国的经过。张骞乘匈奴看守放松逃走,经过大宛、康居到了大月氏。由于大月氏已无报复匈奴之意,张骞没有达到与大月氏结盟合攻匈奴的目的,于是他到了大夏,打算沿南山,从羌人地区绕道回国,不料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这样,他首次出使竟花了13年时间(前138—前126年),出发时的一百多人到归国时,也只剩了他和甘父两人。

注释

  [1]益宽:(对张骞的看守)更加放松。

  [2]亡乡:逃向。乡,通“向”。

  [3]饶财:财富很多。

  [4]闭道:截断去路。

  [5]导送:引路护送。

  [6]遣骞句:(大宛人)让张骞出发,为他安排了向导和翻译,到了康居,又从康居转到大月氏去。绎,通“译”;康居,古西域国名,汉时地处大宛西北,境域约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王都卑阗城(今塔什干或奇姆肯特地)。

  [7]太子:《汉书·张骞传》作“夫人”,《集解》引徐广语:“一云‘夫人为王’,夷狄亦或女主。”说明少数民族是可以女子为君王的。

  [8]既臣大夏而居:已经将大夏作为臣子而统治了该地。大夏,中亚古国名,古希腊人称为“巴克特里亚”,本为古波斯帝国一行省,公元前三世纪独立,境约今阿富汗北部,都蓝市城(今阿富汗巴里黑)。

  [9]要领:要害,意图。

  [10]还,并南山:回国时,沿着南山走。并,连着;南山,指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汉书·西域传》说:“南北有大山,其南山东出金城(今甘肃兰州),与汉南山属焉。”

  [11]太中大夫:职掌论议及顾问应对的官,无常事,唯诏令所使,是皇帝的高级参谋。

  [12]奉使君:西汉所置官号,天子使节之属官。

  [13]穷急射禽兽给食:紧急无法时就射杀飞禽走兽作粮食充饥。[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