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吴王濞列传梁孝王恐》
原文
梁孝王恐[3],遣六将军击吴,又败梁两将,士卒皆还走梁[4]。梁数使使报条侯求救[5],条侯不许。又使使恶条侯于上[6],上使人告条侯救梁,复守便宜不行[7]。梁使韩安国及楚死事相弟张羽为将军[8],乃得颇败吴兵[9]。吴兵欲西,梁城守坚[10],不敢西,即走条侯军[11],会下邑[12]。欲战,条侯壁[13],不肯战。吴粮绝,卒饥[14],数挑战[15],遂夜奔条侯壁[16],惊东南[17]。条侯使备西北[18],果从西北人。吴大败,士卒多饥死,乃畔散[19]。于是吴王乃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夜亡去[20],度江走丹徒[21],保东越。东越兵可万馀人[22],乃使人收聚亡卒[23]。汉使人以利啖东越[24],东越即绐吴王[25],吴王出劳军[26],即使人��杀吴王[27],盛其头[28],驰传以闻[29]。 吴王子子华、子驹亡走闽越。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30],往往稍降太尉、梁军[31]。楚王戊军败,自杀。
段意
本段记吴楚叛乱的失败经过。开始吴军攻势凌厉,曾挫败梁国部队。当吴军与条侯的部队在下邑城遭遇时,条侯坚守营寨,待吴军粮源断绝后,打败了吴军。吴王带领几千人投奔东越。汉朝用金钱收买了东越,东越杀了吴王。吴王的两个儿子逃往闽越。楚王刘戊兵败后自杀。吴王弃军逃跑后,他的军队纷纷投降太尉部队和梁国部队。
注释
[1]初:起初。
[2]西:向西。败:打败。棘壁:古地名,在今河南柘城西北。败棘壁,指打败了棘壁的守军。
[3]梁孝王:汉文帝次子刘武。
[4]还走:逃回。
[5]使使:派遣使者。
[6]恶(wu):中伤。
[7]复:仍。守:坚持。便宜: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不行:指不执行皇上的命令。
[8]韩安国:字长儒。初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七国反时阻击吴兵有功,为梁国内史。武帝时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死事:为国事而死。相:丞相。
[9]颇:略微,稍稍。
[10]城守坚:城墙防守坚固。
[11]走:奔向。
[12]会:相遇。下邑:县名,今安徽砀山县。
[13]壁:筑营垒。驻守。动词。
[14]卒:士卒。
[15]挑战:激使对方出战。
[16]壁:营垒。名词。
[17]惊东南:惊扰东南营垒。
[18]备:防备。
[19]畔:通“叛”,背叛。散:逃散。
[20]麾(hui)下:部下。麾,指挥作战用的旗帜。
[21]江:长江。丹徒:县名,今江苏丹徒。
[22]可:大约。
[23]收聚:招集。
[24]啖(dan):引诱。
[25]绐(dai):欺骗。
[26]劳:慰劳。
[27]��(cong):(用矛)刺。
[28]盛(cheng):用器皿装。
[29]驰传:乘快车。闻:让上面知道。
[30]溃:溃散。
[31]往往:处处,各处,指各处溃散的士兵。稍:逐渐,陆续。[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