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唐朝·杜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唐朝·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作品名称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排律

作品原文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⑴,往往似阴铿⑵。

余亦东蒙客⑶,怜君如弟兄⑷。

醉眠秋共被⑸,携手日同行⑹。

更想幽期处⑺,还寻北郭生⑻。

入门高兴发⑼,侍立小童清⑽。

落景闻寒杵⑾,屯云对古城⑿。

向来吟橘颂⒀,谁与讨莼羹⒁?

不愿论簪笏⒂,悠悠沧海情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⑵阴铿(kēng):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⑶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

⑷怜:喜爱。

⑸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

⑹日:一作“月”。

⑺幽期:隐逸之期约。

⑻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钱谦益笺:太白集《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诗云:“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此云“来寻北郭生”,即其人也。黄鹤注:范居任城北郭,非兖州北郭。

⑼高兴:高雅的兴致。

⑽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⑾落景(yǐng):夕阳。景,同“影”。寒杵:寒秋时的杵声。

⑿屯云:积聚的云气。

⒀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⒁谁:一作“惟”。欲:一作“与”。莼(chún)羹:用蓴菜烹制的羹。《晋书》:张翰在洛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鲙,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羇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⒂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⒃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当年秋天,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两人均作诗记述此事。李白诗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诗即《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仇兆鳌《杜诗详注》云:“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归。四载,白在齐州,公与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是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