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山》唐朝·杜甫
![]() |
[1] 《丈人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看似直白,但却意境悠远,能自喻为“青城客”的杜甫,透露出对丈人山的无限热爱和赤子之情。
作品名称 丈人山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杜工部集》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目录
作品原文
丈人山⑴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⑵。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⑶。
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作品注释
⑴题注:丈人山,即青城山。山在青城县北,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
⑵不唾:用“千里不唾井”典故。
⑶幽意:幽闲的情趣。
点评鉴赏
《杜诗详注》: 远注:山属仙境、故以游仙之意作结。
《读杜心解》: 因登览而期栖托也。起笔尚在题前,先著“不唾”字,神已注入仙乡。结作游仙语,而以诙谐出之,趣甚。
《杜诗镜铨》: 张云:似占语(“自为”二句下)。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唐朝著名诗人,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 《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 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 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流亡时期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 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