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前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1月20日 (四) 13:05 由 Humanriver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827 中國小說論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丁前溪》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丁前溪,諸城人[1]。富有錢穀。遊俠好義[2],慕郭解之 為人[3]。御史行台按訪之[4]。丁亡去。至安丘[5],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來,館穀豐隆[7]。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飼畜[8], 給食周至。問其姓字,少年人:「主人楊姓,我其內侄也。主人好交遊,適 他出[9],家惟娘子在。貧不能厚客給,幸能垂諒。」問主人何業,則家無資 產[10],惟日設博場,以謀升斗[11]。次日,雨仍不止,供給弗懈。至暮,銼芻[12];芻束濕,頗極參差。丁怪之。少年曰:「實告客:家貧無以飼畜,適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異之,謂其意在得直[13]。天明,付之金,不受;強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14],云:「娘子言:我非業此獵食者[15]。 主人在外,嘗數日不攜一錢;客至吾家,何遂索償乎?」丁嘆贊而別。囑曰:「我諸城丁某,主人歸,宜告之。暇幸見顧。」 數年無耗[16]。值歲大飢,楊困甚,無所為計。妻漫勸詣丁,從之。至諸,通姓名於門者[17]。丁茫不憶;申言始憶之[18]。躧履而出[19],揖客入。

見其衣敝踵決[20],居之溫室,設筵相款,寵禮異常。明日,為制冠服,表里溫暖。楊義之[21];而內顧增憂[22],褊心不能無少望[23]。居數日,殊不言贈別。楊意甚亟[24],告丁曰:「顧不敢隱:仆來時,米不滿升。今過蒙推解[25],固樂;妻子如何矣!」丁曰:「是無煩慮,已代經紀矣。幸舒意少留[26],當助資斧[27]。」走伻招諸博徒[28],使楊坐而乞頭[29],終夜得百金,乃送之還。歸見室人[30],衣履鮮整,小婢侍焉。驚問之。妻言:「自若去後,次日即有車徒齎送布帛菽栗,堆積滿屋,雲是丁客所贈。又婢十指[31],為妾驅使。」楊感不自已[32]。由此小康,不屑舊業矣。

異史氏曰:「貧而好客,飲博浮蕩者優為之;最異者,獨其妻耳。受之施而不報,豈人也哉?然一飯之德不忘[33],丁其有焉。」

翻譯

丁前溪,諸城人。家中富有錢糧,好仗義疏財,抱打不平,最欽佩古俠客郭解的為人。御史行台聽說後,要拜訪他,丁前溪逃跑了。到安丘,遇上下雨,他就到一家旅舍暫避。一直到中午,雨仍下個不停。這時,有個少年過來,用豐盛的飯菜招待他。轉眼天黑了,雨仍下得很大,丁前溪只好去少年家過夜。那少年既照顧他的食宿,又照料他的馬,處處細心周到。問那少年的姓名,回答說:「我家主人姓楊,我是他的內侄。主人喜好交往,剛才有事出去了,現只有她的妻子在家。家中貧窮,拿不出更好的東西款待你,請多多包涵。」丁前溪又問主人的職業,得知楊某並無資產,唯有靠開設賭場養家糊口。

第二天,仍舊陰雨連綿,但主人供給丁前溪的飯食照樣熱情周到,無絲毫怠慢。傍晚鍘草餵馬時,丁前溪見飼料長短不齊,且一把干一把濕,覺得奇怪,就問少年。少年說:「實不相瞞,我家窮得無草餵馬,這還是娘子讓我從屋頂上撤下來的茅草呢!」丁前溪越發奇怪,以為這是主人藉此向他要錢。天亮後,見雨已停,他便收拾好行李,拿出銀子給少年,少年不要。丁前溪硬塞給他,少年無可奈何,拿着銀子進屋請示女主人。一會兒出來把銀子還給丁前溪,並說:「娘子說:我們不是靠這個來賺錢吃飯的。主人在外,常常好幾天不帶一分錢;你是客人,怎麼能向你索要報酬呢?」丁前溪聽了很受感動,連聲讚揚,嘆服女主人的為人。臨走再三囑咐說:「我是諸城的丁前溪。主人回來後,請你轉告他,讓他閒暇時到我家一聚。」

丁前溪走後數年沒有音信。這年碰上鬧饑荒,楊家窮困到極點。沒有辦法,楊妻就勸丈夫去找丁前溪請求接濟,楊某答應了。到了諸城,找到丁前溪的家,讓看門人通報了姓名,可丁前溪怎麼也想不起這個人來。楊某就將當年的事對僕人說了一遍,丁前溪聽後,慌得趿拉着鞋就跑出來迎客。見楊某衣着破爛,鞋子露着腳後跟,他就請楊某到暖和屋裡,設宴盛情款待,禮儀隆重,非同尋常。次日,丁又為楊某趕製衣帽鞋襪,楊被打扮得表里一新,心裡熱乎乎的,很激動,覺得丁前溪很講義氣夠朋友。但一想到家中斷炊的情形,便增添了憂愁,只盼望主人能快點接濟點錢糧趕回家去。又住了幾天,見主人還沒有送別的意思,楊某急得忍不住對丁前溪說:「我考慮再三,不能再瞞你了。我來時,家中米不滿升。如今我受到你的盛情款待,當然很高興,可家裡的妻子怎麼過呢?」丁前溪笑着說:「這些事你不用惦念,我已全部替你辦妥了。請放心再住幾天,讓我給你湊點路費。」丁前溪就派人去召集眾賭徒來聚賭,讓楊某向贏方抽頭漁利,一夜間就得到百兩銀子。丁前溪這才送楊某回家。

楊某進家門一看,合家衣着煥然一新,妻子身邊還有個丫鬟伺候。楊某吃驚地問妻子,妻子說:「你走後,第二天就有人趕着馬車送來了布匹糧食,堆了滿滿一屋,說是丁客人讓送的;還帶來個丫鬟,供我使喚。」楊某激動不已。從此,楊家過上了小康生活,再也用不着設賭場賺錢度日了。

異史氏說:貧窮但是好客,好酒好賭輕浮浪蕩的人最喜歡做這樣的事,最奇特的,只是他的妻子。得到了別人的恩惠而不報答,還算是人嗎?而點水之恩湧泉相報,丁前溪做到了。

賞析

鑑賞一: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丁前溪身上又一次得到了體現。

這一美麗動人的感恩故事,後來被清朝初期的大文學家蒲松齡聽說了,就精心加以整理,編入了他的著名著作《聊齋志異》中,至今被人們傳頌。

丁彩,號前溪,大村天台丁氏六世祖。有小令行世。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二《丁前溪》篇記載其遊俠好義之故事。

鑑賞二: 這是一個普通的感恩回報的故事。事情的起因原委及過程、人物的言行舉止及結局,都極為平常。這類篇章,在《聊齋》中實屬少見。作者創作這部小說集的重要指導思想.就是追「奇」搜「異」。而該小說故事簡單,敘述也無曲折波瀾。「遊俠好義」的丁前溪,外出途中遇雨止宿於楊家,其家雖貧.其妻卻甚賢德,儘其所有以待客,不圖分毫,丁客為之讚嘆不已。後遇荒年,楊某在其妻「漫勸」下,登門求助,丁生竭力相助,使他們衣食富足,度過了這場災難。人物沒有傳奇色彩,遭遇也無特異性,故事也不離奇。但這篇小說卻具有別的作品難及的三個特點。其一,在平常的生活事件中,寫出人們彼此之間的互助精神,體現出一種良善的精神境界。這種倫理範疇的「仁愛」,由於沒有奇異色彩,因而對現實社會具有更大的涵蓋性和寫實性。其二,在日常生活中,人物的平凡個性中,寄寓了不平凡的特性,使故事於平淡中見奇崛。楊妻,一普通民婦,既無遊俠的經歷,也沒有飲博遊蕩的行為,但卻能」貧而好客」,不吝所有,表現出一股豪爽之氣。這個人物雖然幾乎沒有正面出場.但她是作品的中心人物。其三.情節f直敘中見伏筆,於明寫中藏暗線,於平淡自然中有變化。從總體上保持了全書一貫的藝術特色。當楊某家中無米可炊,求救於丁客時,作品只寫丁對楊的「寵禮異常」,食好食,衣美衣,不提贈別之事。而另一面寫楊某擔心家中人無法度日。後來,他回家見到的卻是妻子衣着「整鮮」,並有小婢可供驅使,「布帛菽粟,堆積滿屋」,家道從此小康。這一切,都是丁客悄悄而為。正面則突出楊某的焦急憂慮。伏線暗寫,陡生情趣。[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