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獾子”(李景宽)

龍鳴九春讨论 | 贡献2022年6月28日 (二) 15:0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獾子”'''<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獾子”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獾子”》中国当代作家李景宽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獾子”

当年,齐齐哈尔市戏剧创评室“动物园”没老没少,老的跟小的称兄道弟,小的跟老的皮子流星,所以,人人都有个戏虐性的绰号。“獾子”是老编剧温远先生的“专利”,只因他一肚子东北方言、俚语、俏皮嗑儿、骚嗑儿,而獾子骚味大,故得其名。

他在我们“动物园”里,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我在几个年轻的“动物”中是大师兄,我十一岁那年,还不懂戏剧为何物呢,温先生就在东三省闻名遐迩了。那是1960年,他的拉场戏《登高望远》参加东北大区戏剧汇演一炮打响,剧组受到大区书记欧阳钦接见,许多剧团纷纷排演,许多电台播放此剧录音剪辑。你说,温先生有多牛。

温先生还有牛的资本呐,在这个“动物园”里,他有个亲手培养的学生,就是我的同学王金堂,绰号“眼镜蛇”,在年轻的“动物”中位列二师兄。原来,他们师生都是克山县人,都是从土坷垃里爬出来的文人。“眼镜蛇”初中毕业,赶上“文革”,便回乡务农。1970年克山县评剧团招收学员。那时,“眼镜蛇”大高个儿,挺拔英俊,戴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书生气十足,凭着对样板戏所有的唱段都会唱的优势报考,一举考中,当了学员,演戏跑龙套。当时温先生在克山评剧团当编剧,还负责管理艺术室图书。“眼镜蛇”没事总猫在艺术室看书,常常达到入迷状态。温先生喜欢这个爱看书的年轻人,两人经过攀谈,温先生得知这个小伙的父亲念过私塾,家里积攒了一些闲书,什么《评剧大观》、《济公传》、《三侠五义》、《白蛇传》等,还有许多唱本,如《秦香莲》、《杨三姐告状》、《回杯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马前泼水》、《下南唐》、《杨八姐游春》、《红月娥做梦》等。那时候的农村,漫长的冬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到天黑,左邻右舍的大人孩子们便聚到他家,父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他们读《济公传》或者唱本,他听得津津有味。他五六岁时,父亲就教他识字,上学前已能认一两千汉字。有时候没事,他也看这些闲书,尤其对唱本格外喜欢,许多唱词倒背如流。

剧作家温远先生 温先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向来不找领导提要求,这次破例找团长提出要培养这个戴眼镜的小伙当编剧。

“啥?要培养他当编剧?他写过剧本吗?你咋还锣鼓喧天呢?”团长眼睛瞪溜圆,一连提了仨问号。

“我对他考察过,他真是编剧的虫儿,我老温看人还没看走眼过。”

“我倒没看出来他是编剧的虫儿,凭他的扮相和嗓子,我断定他将来是个好演员。”

“一千个人里头能挑出一个演员,一万个人里头挑不出一个编剧。团长,你就琢磨吧。”

“那好,你带他一年半载,要是写不出剧本,你可就坑了一个演员苗子。”

“团长,就凭你这句话,我非上心不可。”

随后,团长便把这个戴眼镜的学员调到了艺术室,让这位老编剧以老带新。温先生带他下乡体验生活,他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对农村生活再熟悉不过了。温先生指导他构思小戏、二人转,他很快就入门儿了。1973年嫩江地区搞文艺汇演,温先生根据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片段结构了一个单出头《清华参军》,让他执笔,参加了汇演受到了好评。接着,他在这位老师悉心指导下,拉场戏《人勤春早》、《两袋种子》、《斩钉截铁》等相继创作,由剧团演出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编剧。1979年,“眼镜蛇”考入了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大专班。几年后,师生在“动物园”相聚了。“眼镜蛇”也好闹笑话,可他从来不叫老师的绰号

温先生当编剧完全是自学成才。他中专文化,当编剧之前在克山当小学教师,酷爱二人转、拉场戏达到了痴迷程度,硬生生背会了传统地方戏几百个唱段,凭着一支会写戏的笔,在克山一带很有名气,被克山县文化馆调去当创作辅导员,后被克山评剧团调去当编剧。由于1957年被内定为“中右”,所以平时胆小怕事。但外表平静,内心如火。他既性情耿直,嫉恶如仇,又心地善良,与世无争。他担任职业编剧以来,便把整个精力投放到戏剧创作和地方戏理论研究上。他创作的拉场戏《老来乐》、《挂幌》、《石匠上山》、《祭灶》等都在黑龙江省《剧作家》杂志上发表或由剧团演出。他还创作了大型评剧《美善缘》、《三家福》、《矬岭风光》等,或由齐齐哈尔评剧团演出,或发表在《剧作家》杂志上。他对东北地方戏的理论研究也有很深造诣,曾有多篇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獾子”在“动物园”里,谦虚谨慎,不善交际,生活低调,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这个宽松的小环境很自由,但他平时不蔫声不蔫语,而每逢学术讨论时便来神了,总能讲出一套带有经验性的戏剧理论来。他从来不摆老资格,也不给领导添麻烦,属于大好人一类。当然,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他是当仁不让的,表现了他的正义。

我和“眼镜蛇”上他家去过几趟,家里没啥摆设,但很干净,他老伴随和、热情,儿子老实巴交,一家人过着简朴生活。

他对我格外看重,我当业务副主任,他非常支持我工作,从来不给我出难题。我因为一心要搞创作,曾经辞职过。他照样跟我关系好,经常在背地里像老父亲一样提醒我应注意的一些事项。我重新复职,以至担任主任期间,他没有求我为他个人办过一件私事。

1997年,我调到省城《剧作家》杂志社当剧本编辑,跟他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大约是2008年,我收到他寄给我的一套二人转创作理论系列文章手稿。他在电话中说:

“这是我大半生研究二人转创作形成的理论,要是能在《剧作家》上连载我求之不得,要是觉得版面有限不能发表,你也不用退给我,我老了,说不上哪天就走了,家里孩子用不上。”

“温老,请放心,我一定争取,不让您的心血白费。”

我把温老的第一篇稿子交给了理论编辑提报,理论编辑鉴于这是系列文章,便向上请示,常务总编特意跟我解释,因咱的刊物版面有限,不可能连载这系列文章,最好找机会出版。我向理论编辑索要那第一篇手稿,居然找不到了。第二年,我退休了,他的这套手稿除第一篇遗失,其余的皆由我妥善保管着。在这期间,他再没有向我问稿子事情,可能不想让我难堪吧。

2012年,我和“眼镜蛇”到省戏剧创作中心参加剧本研讨会,他告诉我,他的老师去年逝世了。想到我没有完成他交办的事情,心里很过意不去,一直有种负疚感。

去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黑龙江卷》中的《黑龙江拉场戏简史》交给我撰写,《黑龙江拉场戏剧目选(1949-2019)》交给我编选。我联系了“眼镜蛇”,把温老的艺术简介整理好给我,我把他作为北派拉场戏重量级作家写进这部简史里。我把他的拉场戏代表作《登高望远》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黑龙江小戏选》中找到,由我亲自打字,编选到《黑龙江拉场戏剧目选(1949-2019)》里,还在这部书的附录《1949 -2019北派拉场戏作家的代表作品目录》中把他创作的所有的拉场戏都做了列表。

“獾子”老师,我做这些,都是努力来弥补我对您的歉意。您的二人转创作理论系列文章手稿,我都精心收藏了,这也许是您留在世上惟一的手稿,一旦有机会我定让它见诸于世。

[1]

作者简介

1949年8月29日出生,黑龙江肇东人,198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首届编剧大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