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勾留湖心亭(李津军)
作品欣赏
一半勾留湖心亭
西湖湖心有3座小岛。如果从白堤或平湖秋月一边望去,较近的一个小岛,有绿树红亭的,就是湖心亭;西边那个无人岛,一片浓郁的绿茵的,那是阮公墩;西南面那个最大的岛屿,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了。
湖心亭是个很小的小岛,傍水栽了些柳树,里面亭边还有一些花木。亭子在小岛的中心,方形结构,颇为宽敞,有黄色琉璃瓦的重檐,在阳光底下,闪耀着一片庄严的金色的光彩。亭子雕饰得十分精美,四面全是花窗,镶嵌成美丽的图案。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知府孙孟在此修建了一个亭子,名叫“振鹭亭”。以后亭子坍了,到万历四年(1576年),按察佥事徐廷裸又重建新亭,题亭额“太虚一点”4字。以后,司礼监孙隆又在四周迭石,加以扩大;建喜清阁,旁边种植花柳;至于游人词客,则把这里的建筑统称为“湖心亭”。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玄烨为湖心亭手书了“静观万类”的亭额,悬于亭楣;又写了一副对联:“波涌湖光远,山摧水色深。”他还给楼上写了“天然图画”的额,并作了一首五绝,勒石于亭中。
雍正五年(1727年),再度增修,后面建造3楹敞堂,堂后又建水轩,建在湖面上。这几间水上楼台,有雕甍画槛,装饰得金碧辉煌。这就是十八景之一的“湖心平眺”。看来,现在的湖心亭与当时的建筑相比,恐怕要逊色得多了。
时下亭柱上悬挂着一副很长的楹联,是著名昆曲演员俞振飞所题。亭子前面,建着一座石坊,有“湖心亭”3个红字,坊上有狮鹿花木等雕饰,风格古朴。
湖心亭面积虽小,建筑也唯此一亭,但眺望湖景,却是个难得的好地方。从这里北望,中山公园和孤山展开一幅真切的近景;西望,苏堤6桥横在湖上,背后是后湖西岸一抹淡淡的水杉林;东面是湖滨,那遥远的街屋伸展成一条色彩缤纷的花边;南面,柳浪闻莺笼罩在一片如烟的柳荫底下。
湖心亭有一副短短8个字的集句联: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此联韵味深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逆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几行爱情诗,描写了恋人的可望而不可及。“宛在水中央”,这里应作明显、真切的意思。这上联是把“宛在水中央”变成“中央宛在”,就是说水中央真切地矗立着湖心亭。下联则是将白居易的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一半勾留”作为对语。湖心亭正处在令人“一半勾留”的西湖湖心,可见湖心亭在西湖的众多亭阁中的突出地位,为西湖而勾留,更为湖心亭而勾留了。
粤东陈子豪还撰有一联:
一片清光浮水国;
十分明月到湖心。
这是在湖心亭夜静时观察明月的情景。“湖心平眺”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诗人陈灿有诗句“夜静湖心亭上望,水晶盘涌碧玻璃”,也是说湖心亭的月夜景色。此联的出句描写水国即西湖水域的上空,浮动着一片清光。这清光来自何方呢?对语中说明白了:是一轮十分圆满的明月,照耀了湖心,清光布满湖面,多么令人心旷神怡。把夏季深夜的月色描写 得如此激动人心,是此联一大特色。联中“浮”与“到”两个动词用得极好,尤其是这个“到”字,明月姗姗来迟,真的把个明月写活了。[1]
作者简介
李津军,男,1960年7月生,山东临邑人,大学专科毕业,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