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PCI插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PCI插槽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PCI插槽是基於PCI局部總線(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元件擴展接口的擴展插槽。其顏色一般為乳白色,位於主板上AGP插槽的下方,ISA插槽的上方。其位寬為32位或64位,工作頻率為33MHz,最大數據傳輸率為133MB/sec(32位)和266MB/sec(64位)。可插接聲卡、網卡、內置Modem、內置ADSL Modem、USB2.0卡、IEEE1394卡、IDE接口卡、RAID卡、電視卡、視頻採集卡以及其它種類繁多的擴展卡。

簡介

一種由英特爾(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用於定義局部總線的標準。此標準允許在計算機內安裝多達10個遵從PCI標準的擴展卡。最早提出的PCI總線工作在33MHz頻率之下,傳輸帶寬達到133MB/s(33MHz * 32bit/s),基本上滿足了當時處理器的發展需要。隨着對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的PCI總線,後來又提出把PCI 總線的頻率提升到66MHz。廣泛採用的是32-bit、33MHz的PCI 總線,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應用於服務器產品。從結構上看,PCI是在CPU和原來的系統總線之間插入的一級總線,具體由一個橋接電路實現對這一層的管理,並實現上下之間的接口以協調數據的傳送。管理器提供信號緩衝,能在高時鐘頻率下保持高性能,適合為顯卡、聲卡、網卡、MODEM等設備提供連接接口,工作頻率為33MHz/66MHz。

評價

由於PCI 總線只有133MB/s的帶寬,對聲卡、網卡、視頻卡等絕大多數輸入/輸出設備顯得綽綽有餘,但對性能日益強大的顯卡則無法滿足其需求。Intel在2001年春季的IDF上,正式公布了旨在取代PCI總線的第三代I/O技術,該規範由Intel支持的AWG(Arapahoe Working Group)負責制定。2002年4月17日,AWG正式宣布3GIO1.0規範草稿制定完畢,並移交PCI-SIG(PCI特別興趣小組,PCI-Special Interest Group)進行審核。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它會被命名為Serial PCI(受到串行ATA的影響),但最後卻被正式命名為PCI Express,Express意思是高速、特別快的意思。[1]

參考文獻

  1. PCI插槽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