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大山
基本内容
中文名:龙头大山
位置:安龙县北部与兴仁县、贞丰县等县接界处
简介
300平方公里的自然风景区,群山连绵,原始森林茂密,气象万千。主峰公龙山海拔1966.8米,抬头仰望龙头大山主峰,可见腭嘴长伸,眼睛鼓凸,状如龙头,龙身向东南伸展,逐渐低隐于贞丰境内。自明、清以来,龙头大山就被列为贵州名山之一。
历史记载
古人有“龙山东向拥群峦,策仗入来路曲盘;古木萧森饶画意,危岩环拱椅奇观”的诗句描绘其景。
抬头仰望龙头大山主峰,可见腭嘴长伸,眼睛鼓凸,状如龙头,龙身向东南伸展,逐渐低隐于贞丰境内。自明、清以来,龙头大山就被列为贵州名山之一,清《贵州通志》、《兴义府志》上均有记载。古人有“龙山东向拥群峦,策仗入来路曲盘;古木萧森饶画意,危岩环拱椅奇观”的诗句描绘其景。
龙头大山气候温湿,雨量充沛,为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由于森林茂密广茂,一旦深入林中,便可能迷失方向,因此,《兴义府志》上曾记载:“相传山中所生瓜果之属,人不可携去、携即不得归路。”给龙头大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景区介绍
站在山巅上,贞丰县的城镇尽收眼底,与贞丰相邻的兴仁县、安龙县、册亨县几个县城也依稀可见。因主峰像一条巨龙昂首,就把这片自然风景区称为龙头大山。它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科学考察、登山探险和自然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整个景区由龙头山山地风光,挽澜乡桫椤林、四方溶洞群和陶瓷之乡窑上村四个景点组成。
珍稀树种
龙头山被多次来这里考察的中外科学家称为是“庞大的物种自然基因库和风景名胜区”。这里地质地貌的类型多种多样,气候温暖潮湿并富于变化,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既是个天然的植物园,也是个天然的动物园。珍稀的保护植物有桫椤、柏乐树、十齿花、白辛树,古老的子遗植物有木兰、方竹、猕猴桃、五味子等,其中的幅花巨苔是地球上唯一仅存于这里的珍稀物种。此外还有成片的苔藓林、山茶林和高山杜鹃林,尤其是杜鹃,有一千多亩,花开季节,万紫千红,分外妖娆;珍贵的保护动物有华南虎、豹、苏门羚、黑叶猴、穿山甲、麝、大灵猫、小灵猫、锦鸡、蟒蛇等。20世纪初期,法国传教士在龙头山下修建天主教堂,西方的科学考察者们便接踵而来。他们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原收藏于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转移到英国伦敦博物馆。 直到90年代,中国的科学家在伦敦博物馆发现了这些标本之后,才十分重视这里的科学考察工作。 桫椤是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植物学家称它是植物的“活化石”。它的历史太古老了,几亿年前,它与恐龙同生共荣,并且还是恐龙的食物。大约六千万年前,恐龙神秘地全部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许多物种,只有桫椤树顽强地生存下来,直到今天。不过残存下来的桫椤树已经不多了,据估计,全世界大约共有10万余株。在贵州的赤水有4万多株,省内的其他地方有近万株。在龙头山北边山脚下挽澜乡的者岩村、六音塘、竹林海、南岔河等村寨就遗存着三千多株桫椤树。挽澜乡的这片桫椤林,可以说是弥足珍贵,对于研究该地区的物种起源,恐龙的活动等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河谷地洼地带。它的生长期非常缓慢,幼年期的样子并不好看,就像一蓬草一样,要等到长出树干之后才显得亭亭玉立,风姿卓约。
四方洞
四方洞景区位于龙头山的中部山腰,因溶洞成群、四方皆洞而得名“四方洞”。这里溶洞荟萃、群山竞秀、峡谷幽深、神奇迷人。 这里有三个洞十分特别。它们分布在上、中、下三个层次上,上为明洞,高悬于70米高的峭壁上;下为暗洞,也称水洞,有一条暗河从洞中奔涌而出,可以乘竹筏进洞去参观;中间层次上的山洞与平地齐腰,可分左右两个洞门进入其中。它是四方洞景区的主洞,当地人叫它“道洞”。实际上这是古河床的遗址,500万年前,这是一条暗河的河道,后来由于地球所经历的几次“造山运动”,地面抬升,水位下降,降到了现在的暗河位置,这样一来,道洞河床便坦露出来了。因此可以推断,这里的明洞、道洞和暗洞,实际上是河床位置的更替,其间经历了上千万年。 道洞里面是一个景象万千的岩溶奇观世界,比如钟乳石、莲花石、瀑布石、壁画石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自然资源
龙头大山有林地1.65万亩,草坡灌木15万亩,主要植物有96种、211属、366种以上,有速生用材、树种、稀有珍贵庭园观赏植物、古老孑遗植物、药用植物以及栲胶植物等。奇异的是,在海拔1600~1930米的公龙岭上,竟然生长着连片的1500余亩原始矮林杜鹃,其林冠郁闭度达80%以上,树高约6~8米,树径一般10~15厘米,最大的约30厘米,树龄多在百年以上,枝干虬曲苍劲,树叶终年常绿。除常见的多花杜鹃外,还有少见的马缨杜鹃、长蕊杜鹃、百合杜鹃、青莲杜鹃、露珠杜鹃、蝴蝶杜鹃等12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