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黑曼巴蛇(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是眼镜蛇科曼巴属动物

曼巴蛇分布于非洲各地。栖息在树上外,还会在地面猎食,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像老鼠等为食,也会捕食蜥蜴、小型鸟类等。平均体长为2.3米(7.5英尺),最大可达4.45米,头部为棺材状长方型,体色为灰褐色,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

黑曼巴

中文名称:黑曼巴

拉丁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

别名:黑树眼镜蛇

分布区域:非洲东部和南部、西非有间断分布

命名人、时间:Günther, 1864年

科目:眼镜蛇科

目录

外形特征

黑曼巴蛇的体型庞大,出生时体长约60cm左右,全长2.5~3.2m,重量1.6~3.1kg。最大个体记录长度是4.48m。头型为棺材形头部,极易辨认。黑曼巴蛇最易辨认的特征是它那乌黑的嘴巴,当遇到威胁时,这便是其最好的警告信息。它的眼睛主要是棕色或黑色。这些可以便于隐藏。

黑曼巴蛇的体色甚少为黑色,主要有灰色、灰蓝色、墨绿色、棕色、褐色、土黄色等;而幼体则主要为鲜艳的灰色或墨绿色。黑曼巴这个名字来源于他那黑色的嘴。腹部为白色,有的为米黄色。除此之外,有些个体的身上还长有浅色的条纹。[1]

黑曼巴蛇是世界第二长的毒蛇,仅次于亚洲的眼镜王蛇

生活习性

黑曼巴蛇为隐居性,行动隐秘。当受到惊扰时会张开像眼镜蛇般的颈部,打开乌黑的口腔以及发出“汪汪”声。虽然其学名有“树蛇”一意,但主要在地面上活动。此蛇在遇到危险时,通常会撤退。如果此举无法吓退敌人的话,黑曼巴蛇便会攻击。黑曼巴蛇为日行性,在中午时分,黑曼巴蛇通常会爬上较高的地方(像树顶)晒太阳或等候猎物。而这也是人类受到袭击的主要原因,因为很多果园工人都徒手摘取树上的农作物,这便引发了蛇去攻击以自保。

黑曼巴蛇用其速度逃离危险而非追捕猎物,其长距离移动速度可达11~19km/h,而短距离最高纪录则为16~20km/h,甚至23 km/h使其成为世上移动速度最快的蛇。在猎食时,黑曼巴蛇主要会等待猎物接近,然后攻击。如果猎物奋力挣扎,黑曼巴蛇便会重复攻击。黑曼巴蛇会因猎物的大小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当遇较大型的猎物时,此蛇通常会在攻击完成后任其逃走,随着气味,蛇可以找回死去的猎物。不过,在应付较小的猎物,如鸟或鼠时,黑曼巴蛇会紧咬不放,直到猎物停止移动将其吞噬,不然有可能因为猎物挣扎而弄断管状蛇牙。另外,黑曼巴蛇也会猎食蝙蝠,所以说黑曼巴是一种很聪明的蛇类。

獴是黑曼巴蛇的主要天敌,就像其他毒蛇。獴因其体内对蛇毒的抗体而很受人们注视,獴的血液里有突变的接收物以阻止毒液里的神经毒素与目标物质结合,使其失效。獴比较多袭击幼体,因为这样不必费太大的精力。此外,蛇鹫也是黑曼巴的天敌之一。臭鼬也可以抵挡一些毒性不强的蛇的蛇毒。某些游蛇科的成员也会猎杀年幼的黑曼巴蛇。

栖息环境

黑曼巴蛇分布地广泛,从热带干湿季气候地区,疏林地,石地,到密林等地均有它们的行踪。其中,灌木林则为它们主要的栖息地。黑曼巴蛇绝少生活于海拔1000m 以上的地方。

分布范围

黑曼巴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普遍分布,已经发现在远北部塞内加尔和南至东北南非。

繁养方式

春季是黑曼巴蛇的繁殖季节。雄性的蛇会凭气味找寻雌性,一但雄性找到雌性,黑曼巴蛇便会用舌头触碰对方的身体。如果对方接受,两蛇便会缠绕在一起开始交配。在交配后,雌蛇能生大约17枚蛋,蛇蛋的孵化期通常为3个月(一般在夏季时份进行)。幼蛇在刚岀世时已经有跟成体一样致命的毒液,它们的体长一般为40cm。黑曼巴蛇的寿命可达14年。

动物危害

黑曼巴蛇是世上毒蛇中体型最长、速度最快、攻击性最强的杀手。黑曼巴蛇能以高达19km/h的时速追逐猎物,只需两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不管在任何时候,黑曼巴蛇的毒牙里都有20滴毒液。人类一旦被黑曼巴蛇咬到,能迅速致人于死地,可在30~60分钟内死亡。

毒性特征

黑曼巴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及心脏毒素,其毒液的LD50毒性数据为0.32mg/kg(皮下注射)、0.25mg/kg(静脉注射)及0.941mg/kg(腹腔注射)。

其平均毒液分泌量为50~120mg,而最大纪录则为400mg。在有效血清面世之前,由黑曼巴蛇造成的死亡率接近100%,因为此蛇几乎在每次攻击都会注入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临床报告显示被咬者可在30~60分钟内死亡。

致命机理

被咬者的症状通常为晕厥,呼吸困难,心跳不均等,严重者会有心跳呼吸衰竭的情况。另外,黑曼巴蛇的毒液也会造成麻痹。

死亡通常因呼吸肌停止运作而发生。

不过在非洲,SAIMR(South Af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组织已能广泛提供针对性的抗毒血清治疗黑曼巴蛇咬。

咬伤急救

野外活动最好穿高帮鞋。在草木生长繁盛的地方,要用木棍之类撩动草木,以赶走毒蛇。被蛇咬伤后实行早期急救尤为重要。要遵循冷静、结扎、冲洗、排毒的原则进行。

1.用打火机点燃火烧灼伤口,这样容易破坏蛇毒的毒性。

2.在伤口近心脏一端扎住血管,避免蛇毒扩散,但切记扎1~2h后要松一次,否则易引起肢体坏死。此部必须要最快速度,万不可和第三步颠倒。

3.到水源地冲洗伤口,在伤口齿痕为中心,划开2cm~3cm长的十字形,用拔毒罐或者另外吸取工具引流走毒血。绝不能用嘴吸,不然会对口腔黏膜引起二次中毒感染。注:血液型蛇毒中毒后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方式,会使血液难以凝固而流血不止。

4.及时去附近大医院就医。

动物保护

种群现状

黑曼巴蛇被认为是非洲最危险及最令人闻之色变的毒蛇之一。除了其非常大的地理分布,品种已报告没有具体的威胁,黑曼巴蛇物种没有经历显著的下降。黑曼巴蛇喜欢望人而却步,主要出没于人烟稀少的地方以及黑曼巴蛇并不愿意与人类发生冲突。人口膨胀对黑曼巴蛇栖息地可能构成这一物种的潜在威胁,然而,从非洲大部分地区的范围程度来看,这不应该被视为一个严重的威胁,没有遭到人类生活很大的干扰。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2009年)列为:无危(LC)。


參考來源

  1. 搜寻黑曼巴蛇,央视网,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