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瓜花叶病

黄瓜花叶病

黄瓜花叶病
原圖鏈接

黄瓜花叶病毒(CMV)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毒病害,病毒可以到达除生长点以外的任何部位。黄瓜花叶病毒是寄主范围最多、分布最广、最具经济重要性的植物病毒之一。全世界所有烟草种植区均有该病毒的分布和危害。世界上分布在英国、德国、丹麦、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希腊、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巴西、爱尔兰、摩尔多厄、瑞典、芬兰、波兰等地区以及中国台湾。

目录

基本信息

中医病名:黄瓜花叶病毒

外文名:CMV

 
黄瓜花叶病
原圖鏈接

常见症状:子叶变黄枯萎

传播途径:黄瓜花叶病毒

病理概述

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呈深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状,同时发病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畸形。成株染病新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状,病叶小且皱缩,叶片变厚,严重时叶片反卷;茎部节间缩短,茎畸形,严重时病株叶片枯萎;瓜条呈现深绿及浅绿相间的花色,表面凹凸不平,瓜条畸形。 重病株簇生小叶,不结瓜,致萎缩枯死。该病从苗期到大田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叶脉呈半透明状,几天后就出现浓淡不均的典型花叶。病叶形成黄绿或深绿的泡斑,叶片扭曲畸形,叶尖细长呈鼠尾状,叶基伸长,侧翼变窄变薄甚至完全消失,发病早的植株明显矮缩。病株根系发育不良。在田间普通花叶病与黄瓜花叶病很相似,难以区别,需要作血清学及电镜鉴定。

为害症状

危害症状 黄瓜花叶病毒病为害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现浓、淡绿相间的花叶斑驳。成株染病开始嫩叶呈黄绿相间状花叶,有明脉,病叶小不舒展,后出现皱缩,严重的叶反卷,质脆,植株矮化,下部叶片逐渐黄枯。瓜条染病,出现深、浅绿相间状斑块,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重病株,节间短且弯曲,上簇生小叶,不能结瓜,导致萎缩枯死。。[1]

发病特点

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特点:该病由病毒引起的。黄瓜花叶病毒(CMV)毒源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杂草寄主植物或保护地蔬菜上越冬,以桃蚜、棉蚜的有翅蚜为传播媒介。还可通过汁液如嫁接传毒,但种子不带毒。发病适温20摄氏度。甜瓜花叶病毒(MMV)种子可带毒,由种子传毒使幼苗或植株发病。

传播途径

黄瓜花叶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甜瓜花叶病毒(MMV)侵染引起。病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上越冬,由于鸭跖草反枝苋刺儿菜、酸浆等都是桃蚜、棉蚜等传毒蚜虫的越冬寄主,每当春季瓜类发芽后,蚜虫开始活动或迁飞,成为传播此病主要媒介。发病适温20℃,气温高于25℃多表现隐症。CMV可通过蚜虫和摩擦传播,有60多种蚜虫可传播该病毒,烟田以烟蚜、棉蚜为主。CMV在烟株内增殖和转移很快,侵染后24℃条件下,6小时在叶肉细胞内出现,48小时可再侵染,4天后即可显症。CMV可侵染36科双子叶植物和4科单子叶植物约124种植物。不能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在越冬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上越冬。

翌春通过有翅蚜迁飞传到烟株上。蚜虫以非持久性传毒方式传播该病毒,在病株上吸食2分钟即可获毒,在健株上吸食15—120秒就完成接毒过程。烟株在现蕾前旺长阶段较感病,现蕾后抗病力增强。与黄瓜、番茄甜椒等蔬菜相邻的烟田,蚜虫较多时发病重。大田蚜虫进入迁飞高峰后10天左右,开始出现发病高蜂。冬季及早春气温低,降雪量大,越冬蚜虫数量少,早春活动晚;CMV轻。如翌春比较干旱,旺长前温度出现较大波动,有干热风,可导致CMV大流行。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大,蚜虫发生少,CMV较轻。

防治方法

一、根据当地经验选用抗耐病毒品种。

二、采用营养土或营养钵育苗,培育壮苗,适期定植,露地可在晚霜过后定植,保护地提早定植。

三、大田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管理。培育壮株,抵抗病毒发生。

四、及时防治蚜虫。

五、发病初期及时拔除零星病株,带出田外销毁。用罗邦20%吗啉瓜乙铜(攻毒击斑)600倍加绿叶先锋600倍液;武夷菌素600倍加植物叶霸600倍液喷施。每7至10天1次,连续防治3至5次。在抗毒剂中可加入植物生长或叶面肥,使黄瓜促壮提高抗病能力。[2]


相关视频

小黄瓜出现花叶 菜农怀疑是病毒


黄瓜病毒病该咋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