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香桂(学名: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是樟科,樟属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枝纤细,叶在幼枝上近对生,老枝上互生,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上面深绿色,光亮,下面黄绿色,晦暗,革质,花淡黄色,花梗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短小,花被裂片外轮较狭,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药与花丝近等长,子房球形,果椭圆形,熟时蓝黑色;果托杯状,6-7月开花,8-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西、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及台湾等省区。印度、缅甸经中南半岛及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生长在山坡或山谷的常绿阔叶林中。
香桂叶油可作香料及医药上的杀菌剂,香桂皮油可作化妆用及牙膏用的香精原料。香桂叶是罐头食品的重要配料,能增加食品香味。
- 中文名:香桂
- 学 名: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
- 别 称:细叶香桂,香树皮,月桂,秦氏樟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毛茛目
- 科:樟科
- 亚 科:樟亚科
- 族:樟族
- 属:樟属
- 种:香桂
- 命名者及年代: Miq.,1858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枝纤细,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叶在幼枝上近对生,在老枝上互生,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13.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上面深绿色,光亮,幼时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老时毛被渐脱落至无毛,下面黄绿色,晦暗,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老时毛被渐脱落但仍明显可见,革质,三出脉或近离基三出脉,中脉及侧脉在上面凹陷,下面显著凸起,侧脉自叶基0-4毫米处生出,斜上升,直贯叶端,侧脉脉腋有时下面呈不明显囊状而上面略为泡状隆起,横脉及细脉两面不明显;叶柄长5-15毫米,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1]
花淡黄色,长3-4毫米;花梗长2-3毫米,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花被内外两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短小,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6,外轮较狭,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毫米,宽1.5毫米,内轮卵圆状长圆形,长3毫米,宽1.7毫米。能育雄蕊9,花丝全长及花药背面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2.4毫米,花药与花丝近等长,4室,室内向,第三轮雄蕊长2.7毫米,花丝近基部有一对具短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花药4室,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长1.2毫米,具柄,被柔毛。子房球形,直径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2.5毫米,略弯曲,柱头增大,盘状。果椭圆形,长约7毫米,宽5毫米,熟时蓝黑色;果托杯状,顶端全缘,宽达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主要价值
香桂叶油可作香料及医药上的杀菌剂,提取的丁香酚,可以配制食品及烟用香精。香桂皮油可作化妆用及牙膏用的香精原料。香桂叶是罐头食品的重要配料,能增加和保持食品香味。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西、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及台湾等省区。印度、缅甸经中南半岛及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或山谷的常绿阔叶林中,海拔400-1100(1500-2500)米。
繁殖方法
种子采集与处理:香桂种子9月下旬成熟,选择15年生以上、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结实多的中壮年树采种。将采集的浆果种子水浸2天后,去除外果皮和果托,反复水洗得到纯净种子。值得注意的是种子忌干藏和失水干燥,也不能曝晒,否则发芽率极低或丧失发芽能力。
将纯净种子倒入容器中,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天,浸种期间经常搅动。1天后捞出用生根粉处理,先用50℃温水间歇浸种2次,2次温水都要自然冷却且要浸种24小时后捞出,然后用ABT7号稀释的生根粉溶剂浸种2小时,最后捞出种子,装进消毒过的箩筐中沥水,晾干表皮水分即可播种。
播种:10月初开条状播种沟4厘米深,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均匀喷洒床面消毒1次,5小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大约条播140-160粒/平方米,每667平方米播消毒后的种子10-12.5千克左右。播种后盖过筛的草皮灰混细土2-2.5厘米喷1遍透水,喷水时不要将盖土冲去,如果圃地太干,可以漫灌1次水,然后盖上一层薄稻草,即可预防鸟兽危害,又可以增加床面温度和湿度,防止太阳直射,有利种子生根萌芽。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根据香桂的生态学特性,要将圃地选在海拔低、交通方便、日照强度低、石砾含量少、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黄红壤并有水源的荒地为宜。圃地必须要精耕细作。9月下旬翻地前要清理地面杂物,深翻地表30厘米以上,清除树根、草蔸和石块等。每667平方米施用80千克复合肥作基肥,同时将敌克松3千克和呋喃丹4千克翻入土中杀灭地下害虫。
经过2犁3耙,使肥和药与圃地土壤均匀混合。然后作苗床,苗床要顺坡而作,床面宽100厘米、高25厘米,长度可以随地势而定,畦沟宽30厘米,床面应平整不积水,四周开好排水沟,随时保持排水通畅。
苗木管理
经过处理的种子于4月下旬苗木出土后,要喷1%的波尔多液或0.5%多菌灵溶液防病,以后每隔20天喷1次,共喷7次。苗木出土后去除覆盖的稻草,还要防止鸟兽危害幼苗。从4月下旬开始要灌1遍透水,以后只要床面缺水就补水。苗床在5月后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和除了。6月初苗木生长加快,须肥量增加,此时要施一些稀薄尿素肥,肥量可以慢慢增加,以保证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9月上旬停止施肥,以促使苗木木质化。其间还要对苗木进行间苗。6月底当苗木生长到10厘米高时要进行第1次间苗,7月中旬生长到15厘米高时进行第2次间苗。间苗原则是留大去小、留稀去密、留壮去弱、留优去劣,要保证1年生苗木存苗量在1.5-2万株/667平方米为好,圃地管理的好,当年秋季苗木落叶后I级苗高度可以达到60厘米、地经0.7厘米以上。
造林
造林地要选择在海拔450-750米之间的阴坡且湿度较大的地方,与野生自然生境及水热条件基本相同的沟谷两岸地带,以保证造林的成功。造林采用隔行混交方式。混交树种可以选择落叶的阔叶树种,如枫杨、华东楠等,株行距2米×3米,密度110株/667平方米。秋季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50厘米,冬季采用人工单植,栽植至根上部2厘米处,覆土、压实,做到苗正、根伸,浇灌足定根水。造林后管理是保证造林成功的关键。
造林2-3年内,每年7月中旬要进行锄抚1次,锄抚苗木周围50厘米以内的草,9月再对苗木1米范围内的灌草进行砍抚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