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飛鳥時代

原图链接飞鸟时代:基本上是指7世紀的日本,具體而言乃是從592年到710年之間的時期。

飛鳥時代,基本上是指7世紀的日本,具體而言乃是從592年到710年之間的時期,也有人認為其開始階段可更早至538年[1],和前一時期的古墳時代後期相重合。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飛鳥時代
假名 あすかじだい
平文式罗马字 Asuka jidai

飛鳥時代以其根據遺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里處的飛鳥明日香村─あすかむら,あすか漢字也寫作「飛鳥」)命名。大和王權在飛鳥時代開始發生巨大的變革,大化改新中央集權天皇體制正式成形,取代昔日地方豪族各自半獨立的局面。

原图链接飞鸟时代:圣德太子的冠位制度

政治事件方面來說,飛鳥時代可以比較狹義的指592年推古天皇即位,593年聖德太子攝政推行聖德太子改革,至694年持统天皇飛鳥浄御原宮遷都藤原京为止的102年,或至710年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市)為止的116年。

原图链接飞鸟时代:飞鸟时代后期的贵族女子。

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其起點為古墳時代的末期,在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下有長足的發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會結構改變的重要標誌,也以興建寺廟代替興建巨大古墳的風氣,因此大型古墳迅速自飛鳥時代中消失。飛鳥時代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日本國的稱呼,從(わ、やまと、ワ、ヰ)變為了日本(にほん)。

原图链接飞鸟时代:日本极限明信片近代美术9集---飞鸟时期的额田王盖首日纪念戳

藝術史上,飛鳥時代還可以分為兩個時期:6世紀的「飛鳥文化」(狹義,指到大化改新為止,早期佛教文化傳入並受到北魏百濟的影響)和7世紀的「白鳳(はくほう)文化」(參見子條目命名之說明,指大化改新後的時期,受到更多隋朝唐朝文化的影響)。[2][3]

原图链接飞鸟时代的古寺---药师寺

目录

命名

飛鳥時代這個定義首先出現於日本美術建築史,為日本建築史家關野貞和美術家岡倉天心於1900年左右提出的。関野貞將飛鳥時代定義為到646年的大化改新結束,而岡倉天心則認為其應該以710年遷都平城京為終止。雖然歷史學家大多以岡倉天心的命名為準則,很多藝術史和建築史學家則更傾向於関野貞的觀點,並將大化改新之後的時期稱為"白鳳時代"。

 
原图链接飞鸟时代:霞光辉映紫之花 – 遥看飞鸟时代

大和政體

從5世紀末開始的日本大和政體以其強大的氏族親族體系聞名。每一個氏族都會由最高神主進行神道祭祀,以獲得氏族統治的長期安寧(古神道)。氏族成員多為貴族,處於頂峰的人物即為大和政體的統治者——天皇。最晚到飛鳥時代初期開始,日本的大和政體從地方性的諸侯政體上升為帝王統治的政體。[4]飛鳥時代作為大和時代的子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由日本天皇統治的時代,當時的國家範圍為現在的奈良縣,稱為大和國

以飛鳥地區為中心的大和政體,經過幾代氏族的發展(通過天皇授予封號或是家主繼承),逐漸推廣到日本本州和九州。而大和這個名字也引申為當時中央政體使用的以抑制在整個日本分散的其他地方氏族和諸侯國的政策。以中國的封建政治體制(包括採用漢字)為基礎,日本人建立了中央集權和以天皇及其氏族成員組成的皇家政府,但是他們並沒有固定的首都。到了7世紀中期,諸侯國逐漸擴大為隸屬於中央政體的藩國五畿七道體系的最基本的行政單位為國和道。大多數的人口的職業為農民,其他的還包括漁夫,織工,陶工,技工,軍械士和宗教儀式專職人員(如神職)。 [4]

蘇我氏和聖德太子

蘇我氏通過和日本皇室聯姻,開始了外戚掌權的歷史,特別是蘇我馬子於公元587年消滅長期的政敵物部氏物部守屋後,蘇我氏的權力達到了空前絕後,更是在592年推舉其外甥女為推古天皇(公元593-628年)。推古天皇,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八位天皇的第一位,很有可能僅僅是蘇我馬子和攝政王聖德太子(574-622)的傀儡。

被史學家們認為是飛鳥時期大智者的聖德太子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並熟讀中國詩經。他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特別是關於天命方面的思想,認為天皇的統治是神的意志。在聖德太子的推行下,日本開始遵循儒家思想的等級和禮儀模式,他制定的十七條憲法為無秩序的的日本官僚和貴族社會提供了道德規範。

此外聖德太子還推行了中國農曆,發展了行政區域劃分系統(即五畿七道體系),建築了大批佛教寺廟,編纂了不少史書,諸如:命蘇我氏編纂國記,並遣送留學生去中國學習佛教和儒教,其中包括遣隋使小野妹子[4]

在七世纪总共有六批官方使节团被遣送到中国,其中包括公使,僧侣和留学生。一些人甚至在中国生活超过二十年;归国的人中有很多成为了当时杰出的改革家。飞鸟时代的派遣公使的最大目的是学习中国的政治体系,这和古墳時代倭五王为了巩固日本的国际地位而派遣公使大不相同。

根據一般說法,讓當時的隋朝感到非常不滿的是,聖德太子認為日本國和隋朝應該處於對等關係,大業3年(607年)時,他向隋天子遞交國書:

「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史學家認為聖德太子的這一勇敢的舉動,開了先例——除了足利義滿於15世紀以屬國的名義對明朝進行朝貢貿易[5],日本國從此之後不再承認自己對中國的附屬地位 [4]。也因為這個原因,日本當時雖然仍然向中國進貢,卻沒有得到任何封號(有貢無封)。在中國方面看來,日本仍然保有上幾個世紀得到的封號。另一方面,日本和中國的政治聯繫漸漸消失,使得日本發展出獨立的文化和體系。 [6][7]

但也有學者認為這封語氣失禮的國書,並不太像是以知書達禮、敬慕中國而聞名之聖德太子所會有的風格。而且當時聖德太子忙於應付國內蘇我氏跋扈專擅的內政問題[8],應不太可能還去刻意觸怒最可當作自己強大外援的隋國才是。實際上,《隋書》記載大業三年(607年)遣使致書的,是一位叫多利思北孤倭國男君主[9],從未寫說這封失禮國書乃是聖德太子,或推古女皇所遞呈。一般人會認為是聖德太子,是根據日本的本國史書《古事記》與《日本書紀》的年代,去逆推大業3年(607年)在位的天皇,與實際擔任攝政的聖德太子而來。若根據《新唐書》中所載,這封國書很明顯應是用明天皇(31任天皇)[10]所遞交,則致書隋帝而引起不悅的傳聞,應該比大業3年更早才是,與聖德太子極可能毫無關係。

大化改新和律令系統

大化改新

聖德太子蘇我馬子推古天皇去世後二十年內,天皇家族越來越不滿蘇我氏的統治,直到645年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發動乙巳之變,蘇我氏統治走向終結,國家政權又回到天皇手中。[4]645-649年的日本年號大化,意為「大的變革」,也代表了大化改新。乙巳之變是根據645年的中國干支紀日法命名。

雖然其並沒有製定一部官方的法典,大化改新執行了一系列關於社會的、財政的和行政的改革,構成了7世紀到10世紀日本使用的律令系統。「律」代表刑事的條例,而「令」則是行政的法令,兩者在一起,代表了日本從大化改新開始天皇基於法律保護世襲制度。[4]

大化改新參照中國的範例,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豪族對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將原來的「私地私民」改為「公地公民」。土地不能夠繼承,死後必須歸還國家。對受田農民徵收穀物,同時也對絲綢,棉花,布匹等輕工業產品徵收稅收。開始要求農民服勞役或兵役。廢除了氏族族長的世襲頭銜,為了防止一人專權,設立了三個內閣大臣職位:

由政府將國家行政區分為縣,縣再進一步分為郡和村。[4]

中大兄皇子成為皇太子,中臣鐮足被賜姓藤原,藤原氏很快成為日本最有力的貴族。另外日本國從原來的改名為日本。662年中大兄皇子臨朝稱制,並於668年成為天智天皇壬申之亂後,天武天皇繼續天智的改革,並使天皇的中央集權更加鞏固。[4]

律令系統

「律令」系統分為不同的幾部法典。近江令,根據天智天皇宮廷所在縣的名字命名,完成於668年。進一步的法典編纂是在持統天皇於689年頒布飛鳥浄御原令之後,其根據天武天皇的寢宮命名。整個律令系統的完成和鞏固一直到701年大寶令頒佈為止,之後除了少數修正外,其一直被作為日本主要的律法使用至1868年。[4]

雖然「律」是以中國的範本發展的,「令」卻是日本自己的創造。不過一些學者仍然認為整個律令系統都是以中國的某個政治體係為模型的。[11]

大寶令通過神祇官(代表神道思想和政府律令)和太政官(包括八省:中務省、宮內省、大藏省、治部省、式部省、刑部省、民部省及兵部省)實現了以儒教思想為基礎的刑事條例和中國風格的中央集權。雖然日本並沒有使用中國的科舉制度,卻仿效中國設立大學寮以儒教思想培養未來的官員。律令系統大大的改變了貴族世襲的傳統,儘管如此,貴族的出身仍然是身居高位的重要條件,實際上,在頒布大寶令不久之後,頭銜又重新可以世襲了。律令系統並沒有廢除君主制。公元5世紀到8世紀日本出現了好幾屆女天皇,但是770年後,所有的天皇都是男性。[4]

中臣鎌足的兒子藤原不比等,是完成大寶令的核心人物。根據日本史書續日本紀,十九名大寶令的編寫者中有兩位是中國的學者(修験紹庫和勤大壱薩弘恪)[12][13]中國的學者也作為語言學上專家,獲得持統天皇的兩次冊封。

外交關係

唐太宗曾派高表仁至倭国,舒明天皇与他爭礼,之后唐朝与倭国疏远。

佛教的引入和發展

佛教引入日本大约在公元6世纪中。

飛鳥·白鳳文化

飛鳥文化

從六世紀後半開始到第七世紀中期,以當時的政治中心飛鳥所發展出來的文化,就是所謂的飛鳥文化。飛鳥文化是日本最早的佛教文化,在推古天皇與其攝政聖德太子之世時,發展得最為蓬勃、興盛。

佛教文化

佛教建築

飛鳥時期由國家下令建立了多座官寺,這些寺廟的建築者多是當年百濟派送的佛教使者的後代。594年(推古2年)開始,為了興隆佛教,天皇下詔,皇室和諸臣都開始大量建造私寺氏寺(氏族寺廟)。

蘇我氏的氏寺,也是日本最古老的本格寺院法興寺的後身,天皇遷都平城京後也稱為元興寺。位於現在的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現今殘留的金堂遺跡小寺院稱為「安居院」。

聖德太子下令建造的木結構寺院,也是日本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位於現在的奈良縣生驹郡斑鸠町

雕塑

飛鳥宮殿

其他

白鳳文化

白凤文化是指从645年大化改新到710年迁都奈良前一段时期的文化,由白雉年号(650—654年)而得名。这一文化仍以佛教文化为中心,但前期受大陆六朝文化影响,后期受唐朝文化影响。天武天皇时期确立了以伊势神宫为中心的日本神祇體系以及新天皇即位的大尝会制度,同时大力保护佛教,实施佛教国教化,为此建造大官大寺、药师寺等官寺,举行讲解护国经典法会。各地贵族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氏寺,692年时,日本全国共有545所寺院。

作为白凤文化的代表,当时遗留下来的代表性建筑有药师寺东塔、山田寺回廊等,雕刻有药师寺金堂药师三尊像等,代表性绘画有法隆寺金堂壁画、高松冢古坟壁画等。另外还有大友皇子、大津皇子创作的汉诗作品,以及额田王、柿本人麻吕创作的长短歌、和歌等,其作品收录在奈良时代编撰的《怀风藻》和《万叶集》中。

白鳳文化是經歷壬申之亂與新國家成立時期的文化,所以充滿希望與氣勢。和飛鳥文化比起來,白鳳文化更直接受到隋、唐文化的巨大影響,擁有國際色彩豐富的成熟內涵。

年表及概要

推古朝

(首都:飛鳥

File:Horyu-ji11s3200.jpg
法隆寺金堂(西院伽藍)
  • 538年(宣化3年)百濟聖王派公使贈送釋迦牟尼像和佛教経論給日本大和朝廷,此為日本最早本國有具體記載之史實[14]
  • 587年(用明2年)天皇皈依佛教物部守屋蘇我馬子之間的衝突加劇。之後聖德太子支持蘇我氏政營,物部氏滅亡。在物部氏滅亡後的半個世紀內,蘇我氏的權力達到了頂峰,開始了外戚專政。
  • 588年(崇峻元年)蘇我馬子下令開始修建飛鳥的法興寺(飛鳥寺)。
  • 592年(崇峻5年)蘇我馬子派遣東漢直駒暗殺意圖反抗蘇我氏的崇峻天皇,推立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厩戸皇子(聖德太子)以皇太子的身份攝政。
  • 604年(推古12年)冠位十二階出台;聖德太子製定十七條憲法;佛教在日本得到大勢發展;以天皇為統治中心的國家體制開始確立。
  • 607年(推古15年)派遣遣隋使小野妹子出使中國,向隋天子遞交了「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的國書。同行的還有大量的留學生,以學習隋朝的文化和政治體制。
  • 620年(推古28年)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一同完成《天皇記》、《國記》、《臣連伴造國造百八十部及公民等本記》等史書。
  • 622年(推古30年)攝政皇太子厩戸皇子(聖德太子)去世。
  • 626年(推古34年)蘇我馬子去世。
  • 628年(推古36年)推古天皇去世,日本歷史上長達36年的第一位女天皇統治時代結束。

舒明・皇極朝

(首都:飛鳥

  • 628年(推古36年)由於推古天皇崩禦時並沒有選定繼承人,於是聖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敏達天皇的長孫田村皇子都被視為皇室有力的繼承人。其中蘇我蝦夷的叔叔摩理勢有意擁立山背大兄王。於是蘇我蝦夷為鞏固自己的權勢殺害摩理勢,擁立田村皇子為舒明天皇
  • 630年(舒明2年)第一批遣唐使
  • 641年(舒明13年)舒明天皇去世。蘇我蝦夷與蘇我入鹿擁立寶皇女即位為皇極天皇;而這段期間蘇我蝦夷將一部份的國政委由蘇我入鹿代行,但是蘇我入鹿的放縱不知節制也引起皇室內部的諸多不滿。
  • 643年(皇極2年)蘇我入鹿攻山背大兄皇子一族,皇子一行在法隆寺自殺,聖德太子一族滅亡。

孝徳朝(難波朝)

(首都:難波

齊明・天智朝

(首都:飛鳥 → 大津

  • 655年(齊明元年)孝德天皇死後,中大兄皇子掌握政治實權。皇極太上皇再度即位,改稱齊明天皇,遷都飛鳥。
  • 660年(齊明5年)中大兄皇子在飛鳥建造漏刻台
  • 661年(齊明7年)齊明天皇御駕親征,抵達筑紫(九州)朝倉宮,不久病亡。中大兄皇子臨朝稱制,即為後來的天智天皇
  • 663年(天智2年)中大兄皇子依百濟之請,派軍支援朝鮮,但在白江口之戰中大敗於唐朝與新羅之聯軍。日本各島開始建築防衛設施。
  • 664年(天智3年)開始太宰府的水城建築,同時在對馬國壹岐國筑紫國設立海防和烽火台。
  • 667年(天智6年)遷都較內陸之近江大津宮,以避免唐、新羅聯軍入侵。
  • 668年(天智7年)中大兄皇子即位為天智天皇
  • 670年(天智9年)天智天皇制成《庚午年籍》,是為日本最早的全國性戶籍。據《三國史記》及《唐書》,始號日本。法隆寺大火,被夷為平地。

天武・持統朝

(首都:飛鳥 → 藤原

關鍵人物

参考文献

  1. 百濟贈送佛像、佛教給大和朝廷,有具體文字紀錄開始。
  2. Fred S. Kleiner, Christin J. Mamiya.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Belmont, CA: Thomson/Wadsworth. 2005: 222. ISBN 0-534-64095-8. 
  3. Rowthorne, Chris. Lonely Planet Japan. Hawthorn: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2003: 34. ISBN 1740591623.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L. Worden, Robert, Kofun and Asuka Periods, ca. A.D. 250-710, A Country Study: Japan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1994 [2007-04-06] 
  5. L. Worden, Robert, Kamakura and Muromachi Periods, 1185-1573,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A Country Study: Japan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1994 [2007-04-06]  Yoshimitsu, in 1404, accepted the "King of Japan" title in his willingness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to rid Japan of the wako threat, thus establishing trades with China. This was considered as tribute by the Chinese but the Japanese saw it as profitable trade. This relationship lasted for about 50 years. (see also 中国中心主义).
  6. general editors, John W. Hall... [; 等.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Japa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82–183. ISBN 0-521-22352-0. 
  7. html 隋唐使の赴倭とその儀禮問題台灣大學歴史學系高明士, japanology.cn
  8. 推古天皇前任崇峻天皇在位期間,欲除權臣蘇我馬子,卻反被他所殺。崇峻天皇為聖德太子叔父,聖德太子的輩份更低,更可能被蘇我氏隨時剷除。
  9. 《隋書·東夷傳·倭國》:大業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貢。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十人來學佛法。」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卿曰:「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
  10. 新唐書·日本傳》:「用明,亦曰目多利思比孤,直隋開皇末,始與中國通。」根據這說法,該王明顯是用明天皇
  11. William Wayne Farris, Sacred Texts and Buried Treasures: Issues on the Historical Archaeology of Ancient Japan,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8&vid=ISBN 978-0-8248-2030-5&id=dCNioYQ1HfsC&vq=yamato+paekche&dq=kofun+tumuli+korea&lpg=PA104&pg=PA105&sig=3Me7_8p9Tdh1KAYJFUpG7L-Q8ho Books.Google.com.
  12. 續日本紀卷第一文武紀一
  13. texts.com/jodai/shoku1.html 『続日本紀』國史大係版[失效連結],j-texts.com
  14. 此前的歷史,多是中國大陸朝鮮半島文獻所提及,或《古事記》、《日本書紀》事後才追載的半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