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wowuditwo的图片

需(拼音:x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需的古字形像人被水淋湿、全身滴水的样子,应是"濡"的本字。本义是濡湿。

一说需本义指等待。 由等待而引申为迟疑不决。等待,必有所求,故引申为需要、需求。也指需要的东西。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需

汉语拼音; xū,nuò,ruǎn

注音字母; ㄒㄩ,ㄋㄨㄛˋ,ㄖㄨㄢˇ

平水韵部; 上平七虞

部首; 雨

笔画数; 8+6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异体字; ও�、ੂ�

统一码; CJK统一汉字-9700

五笔; FDMJ

仓颉码; MBMBI

四角码; 1022₇

郑码; FVGL

字级; 一级(3095)

基本释义

◎ 必得用:~求。~要。必~。急~。各取所~。

◎ 必得用的财物:军~。民~。

◎ 等待。

◎ 迟疑。

部首笔画

部首:雨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4

五笔86:fdmj

五笔98:fdmj

仓颉:mbmbl

笔顺编号:14524444132522

笔顺读写:横、点、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四角号码:10227

郑码:fvgl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700

详细释义

会意。字从雨从而。"而"本义为"胡须",引申为"柔软的",转义为"柔和的"。"雨"和"而"联合起来表示"雨下得缓和而有节度"。

本义:霖雨。

转义:期待、等待(霖雨等一切缓和而有节度的供应物资)。

说明:"军需"一词的本义是军粮的供应,而非军械的供应。古代围城战役,一打就是几年,若这几年风雨不调,谷物就会歉收,军粮供应就会不济。所以"军需"的"需"字从雨不从金。

应用:"需"与"须"同义。如常见的必需和必须两词,这"必需"和"必须"两个词语同音且同义,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应用起来比较容易相互混淆。必需是强调表示一定要有,例如这必需要有。而必须则是强调表示一定要,例如你必须小心。

"需"字新解

在甲骨文中,"需"与"儒"是同一个字,读音与"乳"字相同。乳汁是人们婴儿时期所必需;"儒"指祭司,是掌握知识的人,同样为人们所必需。

在甲骨文中,"需"字像人沐浴濡身的形象,是"濡"字的初文。在周代的金文中,"需"字演变成人沐浴雨水的形象,形象地说明,人们的所需就是雨水。周人先祖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周人先祖是后稷,名弃。弃在孩童时期就喜欢种树种庄稼,长到成人,成为农业专家,被帝尧授以"农师"之官,指导民众生产。周人的另一个著名的祖先是公刘,公刘也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成为周人振兴的关键人物。周文王的祖父是古公亶父,同样重视农业生产,国力因此大增,为周人最终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周人将甲骨文"需"字改为"人沐浴雨水"形象,并非是由于错讹,而是出于雨水对农业的重要意义的考虑。

在篆文中,"需"进一步演变为由"雨"和"而"二字上下组合而成。需,雨而,即"一切需要不过及时雨而已"。农耕文明中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均源自农业生产,同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都是雨养农业,离不开降雨。中国为季风气候,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季节,春末夏初往往干旱少雨,此时风调雨顺就会丰收有望,吃穿不愁。据统计,在已经发掘整理的殷商甲骨文中,祈雨问雨的卜辞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另有研究表明,殷商时期是我国气候相对干旱的一个时期。所以,"需要"归根结底就是雨水。正是这样的气候特点造就了中华民族喜雨盼雨关注雨的传统心理。

这个"雨而"之"需"也可以看作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一个祈祷辞,不求天上掉馅饼,只求上苍给予一个适当的条件--雨水,自己便能创造一切所需。儒家学派倡导"尽人事,听天命",其意义基本上包含在这个"需"字之中。

方言集汇

◎粤语:seoi1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宝安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州腔] si1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邉《唐韵》相兪切《集韵》《韵会》询趋切,$音须。《说文》铣也。遇雨不进,止铣也。从雨而声。易曰:云上于天需。《注》徐铉曰:李阳冰据易云,上于天云:当从天。然诸本皆从而,无从天者。《玉篇》卦名。《易·需彖》需,须也。险在前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辀人,行数千里,马不契需。《疏》从易需卦之需。《释文》音须。《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虱是也。《注》濡则不去,需则有待。

又《集韵》一曰疑也。《韵会》迟疑需待也。《左传·哀十四年》需事之贼也。

又《韵会》索也。

又《字汇》姓也。

又《集韵》汝朱切,音儒。韦柔滑貌。《战国策》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注》需,音儒。《集韵》或作ߺ。

又《集韵》《正韵》$乳兖切,音耎。《集韵》本作苚,柔也。或作软。软濡,通作耎。《韵会》本作㓴。或作ߺ。《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注》故书需作ߺ。ߺ,读为柔需之需。《释文》需,人兖反。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薄其帤则需。《注》需,谓不充满。《疏》需襦不进,故为不充满。陆云:罢需。

又《集韵》奴乱切,音糯。弱也。《周礼·冬官考工记》马不契需。《注》需,读为畏需之需。《释文》又乃乱反。《集韵》本作偄。或作愞懦燸耎。

又《韵会补》郑䣥周易注,需,读为秀。阳气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说文解字

【卷十一】【雨部】需

铣也。遇雨不进,止铣也。从雨而声。《易》曰:"云上于天,需。"相俞切〖注〗臣铉等案:李阳冰据《易》"云上于天"云:"当从天"。然诸本及前作所书皆从而,无有从天者。〖注〗邉,古文。[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