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隐龙

中文学名:隐龙

拉丁学名:Yinlong

门:索脊动物门

纲:蜥形纲

目:鸟臀目

属:隐龙属

隐龙属意为“隐藏的龙”,是基础角龙类的一属,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中亚。它们是种小型、原始、二足的草食性恐龙,身长约1.2米。隐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角龙下目恐龙。[1]

目录

发现与种

一个由美国与中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联队,包括徐星、凯萨琳·福斯特(Catherine Forster)、吉姆·克拉克(Jim Clark)、以及莫进尤等人,在2006年叙述并命名隐龙。隐龙的属名来自于普通话的“隐”及“龙”两字,并参考了电影《卧虎藏龙》,因隐龙的发现地点接近《卧虎藏龙》在新疆的拍摄地点。“龙”是中国媒体常用来称呼恐龙的字,因此也用在数个中国恐龙的名称中(帝龙、寐龙、五彩冠龙)。 隐龙的模式种为当氏隐龙(Y. downsi) ,种名是由已逝的Will Downs为名,他在发现隐龙的前一年逝世,曾参加过许多中国古生物挖掘活动。 隐龙的化石为一个保存异常良好的骨骸与完整的头颅骨,之后发现其他化石。正模标本是接近成年的个体,是在2004年发现于中国新疆侏罗纪中到晚期的石树沟组地层。隐龙发现于该组地层的上部,该地质年代为晚侏罗纪牛津阶,接近1亿6120万到1亿5570万年前。所有其他的角龙类都是发现于较晚的白垩纪。

分类

隐龙的上颌末端的喙骨(Rostral bone)可确定隐龙为角龙下目恐龙,但是隐龙头颅骨的数个特征,尤其是头顶方轭骨的装饰,起初都被认为是厚头龙下目的特征。隐龙的这些特征显示它们为头饰龙类的共有衍征,但这些特征在所有从隐龙演化出的角龙下目恐龙身上消失了;头饰龙类包含了角龙下目、厚头龙下目。这些特征更证实了头饰龙类的存在。隐龙也保存了畸齿龙科的头颅骨特征,支持了畸齿龙科与头饰龙类有紧密关系的假说。畸齿龙形类(Heterodontosauriformes)包含了畸齿龙科、头饰龙类。

饮食

隐龙的腹腔曾发现7个胃石。胃石可协助磨碎消化系统中的植物。在其他角龙类如鹦鹉嘴龙也发现了胃石,大部分其他恐龙、许多鸟类中也发现了胃石。

大众文化

隐龙首次出现于大众媒体,是在国家地理频道的电视节目《恐龙大解密》(Dino Death Trap)。在该节目中,隐龙遭到五彩冠龙的猎食。该节目宣称隐龙是三角龙的小型祖先,并比较两者的头部形状。

参考来源

  1. 隐龙, 有动物,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