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唐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陶唐乡隶属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位于永丰县境中部,东邻乐安县,南接石马镇,西北与藤田镇相连,面积74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 2018年末,陶唐乡有户籍人口1.8万人。
陶唐乡的经济结构主要由农业、工业、矿产加工业、采矿业和物流运输业构成。农业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红薯、花生、扁萝卜、西瓜、百合等。 2018年末,陶唐乡有工业企业21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家。[1]
历史沿革
八藤河流经的洲上河段,蕴藏着丰富的菊花水石,在黛黑色的岩体中,为举世稀少的石中珍品。
境内石仓、园内、谢坊、元南、洲上等村还有储量丰富的无烟煤。
旅游资源亮点频闪。境内有全县最早的佛寺--天台山兰若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1986年后,由民间捐资,进行大规模维修扩建,现共有寺庙三幢九间,新建的大牌坊巍峨壮观,屹立寺前。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天台山庙会,朝拜观光的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平时也有很多游客登山揽胜,观光拜佛。
自古以来,园内村与连在一起的洲上村、中洲等村合称为中沙陂,村民以吴姓为多。据传,春秋时,吴公子季杞"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民国二十八年,国民党设乡、里、保、甲,吴氏子孙为纪念远祖,遂以"中沙陂"改称为"陶唐"设乡。
新中国建国前,属塘湖乡、金溪乡;
1953年为陶唐乡、金溪乡。隶属永丰县第四区;
1956年撤区并乡,与金溪乡合并为陶唐乡;
1958年成立陶唐乡人民公社,辖14个大队;
1960年7月并入藤田公社;
1961年6月与藤田公社分开;
1968年扩社并队,又并入藤田公社;
1972年调整社队规模,又与藤田公社分开,设置陶唐公社,辖11个大队;
1984年,改公社为乡,称陶唐乡。
地理气候
陶唐乡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俱山区,西南较低平。最高山峰有东北与乐安县境交界的高龙山,海拨1038.2米,最低点为洲上村西南端的松树坪内,海拨133米,主要河流为八藤河,由东南石马入境,流向西北藤田镇,再流经乌江,汇入赣江。
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627.3mm无霜期279天,气候湿润,适宜各种生物繁衍生长。[2]
经济发展
境内有金溪和园内两个集市,金溪街为十日三街,逢三、五、九为赶集日,自明朝洪武年间进士、安庆知府徐尚文首倡金溪设圩以来,周围十余里的本乡和石马镇、藤田镇和乐安县金竹乡的商贾云集,主要从事木竹及其制品交易。现已成为藤田地区的木竹专业交易市场,同时也兼营农副产品等。
园内街为朝朝街圩,每日清晨赶集,以蔬菜、肉类和农副产品交易为主,1996年新建棚市面积210平方米;1998年开始,通过折旧建新,进行改造,使街道拓展加宽,街区新楼林立,现有店面32户,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美化,为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陶唐乡矿产丰富,已探明储量110亿吨,辖区东南北三面均为石灰岩山脉,裸露地表达24平方公里,并有方解石、大理石、白云岩等伴生矿,故有"石乡"之称。年采石量达40万吨。因为石灰石资源丰富,同其他乡镇比较,落户陶唐的企业最多。石灰立窑企业29家,灰钙企业12家,重钙企业9家,轻钙企业2家,采石场30家。其中投资上亿元企业2个,即南方水泥和亿旺矿业。八藤河流经的洲上河段,蕴藏着丰富的菊花水石,在黛黑色的岩体,嵌镶着朵朵以白为主、又呈或黄或红的菊花形化石。石质细腻,花形优美,是加工砚台、笔架、印章和其它工艺品的上等原料。为举世稀少的石中珍品自1998年以后,正在开发利用。
境内石仓、园内、谢坊、元南、洲上等村还有储量丰富的无烟煤,均系民窑开采,因存在诸多安全隐患。2003年以后,已全部关闭,禁止采挖。 2011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65亿元以上,现有民营企业55家,完成协税护税任务2215.65万元,其中国税完成 1045.16万元,地税完成 701.94万元,财政完成 504.55万元,物流税完成302.98万元。人均年收入2900余元。2011年度荣获全县乡镇综合考评二等奖,被多个部门评为先进乡镇。
农业
陶唐乡的经济结构主要由农业、工业、矿产加工业、采矿业和物流运输业构成。农业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红薯、花生、扁萝卜、西瓜、百合等,也是本乡的传统特产。2011年,农业生产总值1982万元。
工业
工业主要有矿石开采,烧石灰、生产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薯粉丝加工等。境内有中国建材大型央企-南方水泥,大型民营水泥公司--鹰鹏水泥,以及投资亿元的国丰化工、亿旺矿业等企业。永丰县第三工业园即将落户我乡。通过改制优势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引进外资企业。年内先后新增物流公司2家,新增大型货车30余辆,运力900吨,加油站2家,劳务输出公司2家。2011年底,已有企业55家,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促进了陶唐经济的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45亿元以上,完成财政收入2215.65万元,全县排名第三。
基础设施
2011年,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圩镇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休闲文化广场、疏通下水管道以及街道绿化美化、圩镇环境卫生整治等。为提升乡里便民服务的规范化和便捷化,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并已于11月顺利封顶。与此同时,也加大对民政和教育的投入,投资4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建,投入40多万元新建陶唐中学学生宿舍,投资100万元完善金溪、中洲、石仓村级活动场所建设。[3]
文化底蕴
陶唐乡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进士以上7人,其中有宋景帝年间太尉谢云甫、明万历年间礼部侍郎邱士毅等,土地革命时期涌现出以"缠江七烈士"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烈。邱坊傩舞、石灰石手工烧制工艺、园内吊丝灯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祠堂文化丰富多彩,农民剧团十分活跃,其中园内村村民吴金福创办的农民剧团是全县最早的业余演出剧团,常年在县内外演出,曾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旅游资源
陶唐乡旅游资源有开发前景,境内有全县最早的佛寺--天罗山兰若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1986年以后,由民间捐资,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扩建,现有寺庙三幢九间,新建的大牌坊巍峨壮观,屹立寺前。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天罗山庙会,朝拜观光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平时也有众多游客登山揽胜,观光拜佛。
距天台山1公里处,有全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大仙岩;洞长3000多米,洞高最大长处达70多米,洞内遍布钟乳石,怪石嶙峋,形状奇特,千姿百态,洞宽幽深,一步一景。并有潺潺泉瀑,夏湿秋旱,故有"悬岩滴水晴凝雨,凉气袭人夏似秋"之说。
2002年,由福建蒲田客商陈建新投资开发,2003年开张营业,当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2005年又通过修建,2006年接待游客3.4万人,创门票收入10.2万元。
天台山
天台山,最早叫天罗山,位于永丰县陶唐乡黄泥垄村的西北,与乐安县境交界,海拨802米,范围约4平方公里,距大仙岩洞出口处1公里,山上茂林修竹,竞相生长,各种山花野草,争奇斗艳,环境幽静,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天台山最早建庵是在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始建者为碧云大法师,碧云,系浙江仙居人,学佛于浙江天台,学成之后,即芒鞋衲衣,云游天下,寻觅修行胜地。一日,来到此山,见此地层峦叠嶂,松竹奇幽,奇花似锦,百鸟和鸣,且又远离尘俗,不禁大喜过望,连声赞叹:"此处有灵鹫(印度一佛教名山)之气势,天台之灵秀,真乃吾息杖参禅之美境也"。遂选定此山稍东一块园形平地,此地似铜锣,故称天罗山。碧云在此结茅为庵,暂作栖身之地。然后拜访山主,告以自愿在此山上建寺,并建议改名为"天台山",山主感其愿力宏大,允其建庵,并得善男信女相助,遂于贞观二年动工建寺。两年后竣工。相传,建成之后,寺院充满奇香,多日不散,故佛寺命名为"香城院"。寺院建有九幢二十七间,十八阁,七十二殿。
寺院建成后,碧云开辟佛堂,广收僧徒,由于他学识渊博,四方僧徒,无不慕名前来求教,不到两年,僧徒达四、五百人。
自从碧云在天台山建寺之后,天台山就有了许多优美动听的风物传说。
伏虎坡
昔日天台山,由于森林茂密,芦苇丛生,致使虎豹成群,经常下山伤害人畜。山下黄泥垄、娄元等村居住的山民,无一户没有遭此厄运,众多山民为避虎豹之害,陆续投奔他乡。
就在碧云寻觅修行胜地,打算在此结茅为庵时,黄泥垄村一位青年,赶忙上山劝说碧云,说此山虎豹极多,不可一人在此安身。法师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出家人,闲云野鹤作伴,飞禽走兽为友,请放心吧,不必为贫僧担心。"
茅庵架设后,那个青年生怕虎豹伤害法师,特意带上猎具,上山保护碧云。果然,第一个晚上,一群饿虎窜到茅庵前,那个青年正欲举起猎具,与饿虎搏斗,碧云即制止,说:"我乃出家之人,素以慈悲为本,怎能让你无故伤害生灵",青年说:"法师,虎豹本性凶恶,残害人命,自古道,兽性难改,对它怎能讲慈悲呢?"碧云不以为然,双手一合道:"阿弥陀佛,佛法无边,我自有办法。"
于是,他就盘腿端坐在老虎出没处,诵经念佛,念了七七四十九个时辰,滴水不进,茶饭不思,终于使虎豹销声匿迹。
从此,天台山再也没有发现虎豹出没的踪迹,山下离开故土的村民又纷纷返回故里,重振家业。后人把碧云法师降虎诵经念佛处称为"伏虎坡",即2014年寺院左上方的竹林内,后在此建一亭阁,更增添了天台山的神秘色彩。
袈裟段
碧云法师在天台山建庵收徒,开辟佛堂,僧众与日俱增,永丰、吉水、乐安等县的僧人居士纷至沓来,天台山成了三县最早的佛教中心。
唐贞观8年(公元634年)起,江南连年发大水,永丰、吉水、乐安等县也洪水暴涨,"溃坏田庐,居民漂殁无算"。虽然唐太宗实行"贞观之治",对农民轻摇薄赋,但下层官绅地主和投机商人却乘机囤积谷米,牟取暴利,一时米价大涨,永丰境内,出现饥民冲击县衙,抢劫仓库存米,被袅首,被关押的饥民不计其数,饥民暴动残遭镇压的事件,传到清静佛门的天台山,深深地刺痛了碧云法师的心,他哀民生之不幸,恨苛政猛于虎,他看到寺院香客愈来愈少,靠施舍度日越来越难,僧多粥少,坐吃山空。于是决定让僧徒避世自耕,解决衣食供养,也好让僧徒专心修戒。
碧云主意打定,就又拜访山主,恳求给点土地,山主一听,断然拒绝,碧云再三恳求,还是不依。碧云见他尖酸刻薄,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就给一点袈裟大的地块,也免我没有白求你一场,也算你功德无量。"山主便回答道:"好吧,就依你,脱下你的袈裟,任你遮盖一块地,遮盖多少,给多少"。碧云马上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大施主说话一定要算数呀。"碧云忙把袈裟脱下,挥手一抖,袈裟立即变大,再抖二下,袈裟便铺天盖地,把天台山从半山腰到山脚的二百亩良田和山林全部遮盖了。这下,山主象丢了性命一样,急得直哭,但看到碧云如此法力,又不敢发难。后来,碧云还是作了让步,仅将香城院附近的七七四十九亩良田和山地划归寺院所有。
从此,碧云带着众僧,春种秋收,耕织学佛,修行悟道,安得其乐也。
后人便把这四十九亩农田和山地称为"袈裟段"。
拜泉
天台山香城院,自碧云法师创建后,虽历经沧桑,屡遭兵焚。但经历代重建修葺达十多次,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气势更加恢宏。寺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殿宇雄伟,金碧辉煌。到了元代,又形成了以香城院为中心,东西相照,南北贯通的、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寺庙庵堂,即:东庵、西庵、上禅寺、下禅寺、圆清寺等。当时,天台山有"进屋皆寺,逢人皆僧"之说,香火极为鼎盛,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胜地。
无末,由于元朝廷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腐败,又推行"排汉"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红巾军起义波及全国,至正12年(1352年),江西境内陈海部和罗昭部也先后在天台山占山建寨,高举反元义旗,历挫元军。县令派兵围剿失败,便几次放火烧山,使天台山"草木成灰,地皮成炭"。唯留下庵堂寺庙。相传,因有菩萨保佑,大火烧到寺庙处,便烟销火灭。数年间,一个若大的天台山寸草不生全是光秃秃的。此后,山泉干涸,水沟断流,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奇缺。
时年,东庵有个法号叫妙莲的尼姑,人长得非常漂亮,瓜子脸,柳叶眉,朱唇杏眼,面如白玉,身材苗条,婷婷玉立。尤其是她那双眼睛,恰似两潭汪汪的秋水,清澈照人,虽是出家人打扮,却依然显露出十分俏丽的风姿。很受庵主和老尼姑们的宠爱。
她看到满山草木绝迹,水源缺流,多次向庵主提出,去化缘募银,买树苗花种,装点荒山,涵养水源。征得庵主同意,妙莲遂身背香袋,手敲木鱼,走村串户,山栖野宿,软求硬讨,一路上,饱尝了人间风霜冷暖之苦。
一日,在永丰县城化缘,恰巧碰上县令的儿子,县令公子见妙莲长得如花似玉,顿生歹心,意欲占凤为巢,便紧跟妙莲,并厚颜无耻地提出要娶妙莲为妻,还说:"嫁给我,保您享不尽荣华富贵。"妙莲听了强按住心中的怒火,婉言回绝说:"我乃出家之人,已皈于佛门,剃度为尼,就应奉行佛门五戒,决不邪淫而沾污佛门,请别在贫尼身上打主意吧。"说完,妙莲拼命逃走,赶回天台山。
妙莲在外化缘有三个多月,讨得了一些银两,便交给庵主,买来树木花草种子。第二年春天,东庵的僧尼和香城院、园清寺的僧徒、居士们都亲自动手,挖山打穴,插苗播种,苦干了一个多月,天台山终于布满了绿色,重现出盎然生机。
都说县令的儿子自从看上妙莲后,整天朝思暮想,郁郁寡欢,并几次上天台山寻找妙莲,妙莲总是避而不见。结果,县令儿子想思成病。县令得知事情原委后,一天,竟带着一帮衙役,骑马来到东庵,要庵主交出妙莲,并递给庵主一千两银子,让妙莲还俗下山,与他儿子成亲。庵主是个老尼姑,慑于县令的权势千两银子的诱惑,便找来妙莲,劝她还俗破戒,到县令家享荣华富贵,妙莲生死不依。县令喝令众衙役绑架妙莲,欲强行抢亲,妙莲怒道:"吾宁持戒一日而死,决不一生破戒而生"。言毕,冲出庵门,一头撞死在庵旁巨岩上。
据传,每遇大旱之年,四处地面干得开裂,而这块岩石总是湿淋淋的。人们说:"妙莲生前为水源操劳而招来横祸,死后还要化作甘霖滋润天台山。足可以看出她修行坚强,持戒严谨的法心。"
明弘治年间,有高僧真镜(又名象虚大师)来主此寺,真镜曾受皇帝御赐依钵和环杖,故远近僧徒慕名而来求学。
时年,又逢大旱,水源枯竭,真镜看到东庵门旁那块湿淋淋的岩石,又听老和尚讲过妙莲撞石而逝的故事,就断定此石下面必有奇泉。于是,他每日卯时至酉时,就跏趺坐于岩石之下,手敲木鱼,口诵佛经,唱颂:"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祈求赐予甘泉,日日不辍,虔诚祈拜七日后,就在这块岩石的隙缝中,终于出现一股清泉,如银蛇般地跃出,清澈甘甜,汩汩流向寺前,流向农田。此事一传出,远近无不称奇,前来祈祷求福者络绎不绝。后人遂将此水称之为"拜泉"。仍然四季喷涌,常年不竭。
妙莲、真境普济众生,功果圆满的业绩,赢得了后世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后人又塑造了他们的佛像,供奉在天台兰若寺,从而使二位高僧名垂千秋,彪炳佛史。[4]
发展前景
陶唐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矿山资源,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特别是有一个精诚团结、求真务实的党政班子,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乡村干部队伍。虽然陶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很重,虽然陶唐社会稳定还有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虽然陶唐发展的速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但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陶唐充满着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