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糖胞苷
简介
阿糖胞苷(CytosineArabinoside),简写Ara-C,为主要作用于细胞S增殖期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本品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处于S期增殖期细胞的作用最敏感,对抑制RNA及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较弱。
阿糖胞苷分子式为C9H13N3O5,分子量243.217。Ara-C为白色粉末,可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在水溶液中尚稳定。水溶解度为0.4g/mL。
阿糖胞苷最早在1959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ichardWalwick、WaldenRoberts和CharlesDekker合成。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1969年6月批准阿糖胞苷进入市场;它最初由Upjohn公司以Cytosar-U的商品名出售。
阿糖胞苷可由D-阿拉伯糖为起始,与氰胺形成2-氨基-D-阿糖恶唑啉,再与氯代丙烯腈合环,脱氯化氢制得。
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最好,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有效。一般均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对恶性淋巴瘤、肺癌、消化道癌、头颈部癌有一定疗效,对病毒性角膜炎及流行性结膜炎等也有一定疗效。
评价
本品为一种抗嘧啶类抗代谢药,主要作用于S期的周期特异性药。在细胞内由磷酸激酶活化,形成三磷酸阿糖胞苷(Ara-CTP)等抑制DNA多聚酶,从而影响DNA合成;也可掺入DNA干扰其复制,使细胞死亡。但对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无显著作用。属于一作用于S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并对G1/S及S/G2转换期也有作用。
阿糖胞苷主要在肝内经胞苷脱氨酶脱氨而转变为无活性的阿糖尿苷,口服后在肠内易脱氨失效;癌细胞易产生抗药性。可能因脱氨酶含量增加使大量阿糖胞苷脱氨成为无效的阿糖尿苷之故。一次大剂量静脉注射,大约15分钟内即从血中消失,因此必须静脉滴注或分次静脉注射才能维持有效血液浓度。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约为血浓度的40%,因脑脊液中脱氨酶含量低,其生物半衰期长达2~11小时。主要由胆汁入肠和经肾排泄。24天后从尿中排出70一90%,主要为代谢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