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铁线里 (台南市)

新营区

图片来自tainan

铁线里位于台湾台南市新营区南端,名称来自里内最大庄──铁线桥庄,该聚落为新营最古老的聚落之一,东南两面被急水溪环抱,主要联外道路是台19线甲线。当地地名在荷兰时期称为Terramisson,而在清康熙年间,“铁线桥”三字便已经确定出现用以指称当地。2018年1月29日,并入五兴里[1]

目录

沿革

铁线里一带明郑时期在属于天兴县开化里,入清之后改为诸罗县开化里茅港尾保,而后约在雍正元年改隶自茅港尾保独立出来的“铁线桥保”,保头在铁线桥庄,辖急水溪东西21庄社;日治时期“铁线桥保”改称“铁线桥堡”,并以通济宫旧庙后方道路为界,以北为第一保,以南为第二保,另有三保“五间厝”、四保“姑爷”,后来在大正九年(1920年)改行州厅制后,今之铁线里一带隶属于台南州新营郡新营庄(1933年后为新营街),为底下的大字铁线桥秀才。二次大战后即将两个大字合并为今之铁线里。

里名由来

铁线里之名来自里内大庄“铁线桥庄”(今1-12邻),“铁线”一说是因为当地兴建桥梁时有用上铁线固定竹篾,桥因而名铁线桥,庄名因此得来,另一说则认为名称是音译自西拉雅语[2],不过“铁线桥”三字可确定在清康熙年间便已使用,如《台湾府志‧卷六》(蒋毓英版)的“市廛”一章便有提到“铁线桥:在茅港尾保”。铁线桥也用来指当地的港口,如《续修台湾府志》就曾提及:“昔时有倒风港分三支,一为麻豆港,一为茅港尾港,北为铁线桥港”。另据学者翁佳音的考证:铁线,是铁汕的音译,也就是当地的沙汕地,非常坚硬,如果有船只不幸碰上,往往造成船只损坏,因此称之为“铁汕”之名。

而关于桥梁,《诸罗县志》记载:“同(康熙)五十五年,(诸罗知县周锺瑄各建木桥,监生陈士俊自捐银五十两,募众捐以助,兼董其事,坚致牢实,四时皆无病涉以。”、《再重修铁线桥碑记》(1766年)记载:“……前人刱造利渡,由木而竹,由竹而木,多历年所泽云普矣!然屡修屡废……”,可知当地确实有桥名“铁线桥”,但建材是竹木。另外该桥曾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度更名“通济桥”,希望能让桥北雨多的桥头分些雨气到桥南去,当地妈祖庙“通济宫”之名亦因此而来。另外桥梁一开始是横越通济宫前的港道,后来在道光年间张丙事件时已经横越急水溪,为铁线桥保与茅港尾保之间的交通要道;在桥的南北有形成商街,故当地亦称为“铁线桥街”,而桥北称为桥头,属于铁线桥保,桥南则属于茅港尾保,桥为两保之界线,而日治时期虽然桥又变回冬春时架,夏秋改以竹筏渡溪的模式,但亦为新营郡曾文郡之分界。

此外在铁线桥庄东边亦有一桥,冬春时架,夏秋改以竹筏渡溪,后来柳营望族刘昆煌曾购置义渡田,在此成立义渡。二次大战后该桥仍是木便桥,庄民每年都捐田甲钱集资,由单数邻与双数邻轮流架桥,约于农历八月时架,隔年三、四月拆除,而此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民国六十几年(1970年代)兴建混拟土桥后才停止。

设施

寺庙

  • 铁线桥通济宫
  • 伽蓝庙:主祀伽蓝尊王,配祀范、谢将军,目前的庙宇建筑是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所建。皇民化运动时期,主神神像被藏起来,由假神像与因太大尊藏不起来的通济宫东西妈神像一起被交到新营郡役所,后因东西妈神像显神迹而被送回。
  • 开山宫

学校

参考文献

  1. 新营区. 台南市里邻编组及调整专区. 台南市政府. [2018-10-27]. 
  2. 王派仁,〈台湾清代古桥概览〉(台湾月刊双月电子报97年12月号,台湾省政府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