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抵阴底乡

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西南部,距市中心51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地跨东经105°至150°14′,北纬27°04′-27°10′之间。东抵田坝镇,西与赫章县隔河相望,南与纳雍县野鸡河一衣带水,北靠撒拉溪镇,东北与千溪乡接壤,西北与杨家湾镇毗邻。野鸡河(六冲河)自西向东经马场、对河、先锋和高潮4个村奔腾而去。[1]

目录

地名由来

因境内居住的大多是彝族,阴底的彝族译音是“倚底夺”(出水的坝子),故名阴底。

政区沿革

1952年阴底建立十三区人民政府,阴底公社于1954年建村办初级社,1956年进入高级社,l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命名为红旗公社,后以驻地命名为阴底公社。1992年底撤区并乡之前,阴底村、箐口村、高潮归阴底乡管辖;先锋村、对河村、踏石朗村归野鸡彝族乡管辖;大丰村、马场村归星秀田乡管辖;红星村、治中村、罗雄村归治中彝族乡管辖;路朗村归大屯乡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后,原阴底乡、野鸡彝族乡、星秀田乡、治中彝族乡由原阴底区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之后,建立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人民政府。

农业经济

阴底乡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适宜种粮烟、植经果、养畜禽。全乡总面积117.4平方千米,由汉、彝、苗、白、布依、仡佬等十多个民族组成,由8069户、35023人口组成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其中少数民族户数8140户,人口884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8.24%。全乡辖12个村,154个村民组。耕地总面积26694亩,其中稻田1950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8亩。2006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866万元,粮食总产量120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

特色产业

位于六冲河谷的阴底乡马场村,海拔1200米,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早熟的水果蔬菜。前几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该村种植了"红花桃"600亩,目前已开始进入丰产期。马场红花桃,系本地品种,成熟后外表呈粉红色,其特点是口感好、核小、脱核, 一般6月中旬成熟上市。由于该村地处三县交界,前些年交通不便,没有引进任何工业企业,因此所产红花桃符合绿色无公害要求。马场村年产250吨红花桃借道纳雍羊场、维新进入毕节市场,甚至远销都匀、遵义、云南镇雄等地。在毕节市场上,同时期上市的桃子,马场的红花桃因口感好、脱核等优势在价格上要比别的桃子高得多。现在,马场的许多村民都把种庄稼改为种果树,仅种果树一项就年收入上万元的科技示范户有很多,村里成立了经果生产经营协会,对村民种植、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帮助指导。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马场村红花桃的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2007年新增种植面积600亩,总面积已达1200亩。两年后,马场红花桃的产量将比现在增加1倍以上。

教育状况

阴底乡现在最大的学校当属阴底中学,老阴底中学坐落于阴底街旁边,规模不大。于2003年经过市教育局的批准,正式修建新学校。新阴底中学规模宏大,耗资上百万,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设备齐全,教师水平高。现在校生有千人,20多个班级,每年考起市重点高中多人,已成为大家全市重点中学之一。

城镇建设

在巩固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速度,织就本乡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在现已建成的阴底集镇街道的基础上,新建阴底中学往阴底小学达阴底水厂的3000米新大街,搞好小城镇建设。修筑老窑上经公鸡岭止于水井丫口的公路,形成阴底乡中心集镇一环路。修筑罗雄村八组至大丰村岩脚组、先锋组九组至高潮村八组两段公路,形成阴底二环路。修筑高潮村二组至该村七组、高潮村七组至阴底村二十一组、路朗村十组至治中村七组、治中村七组至红星村一组、红星村八组至大丰村高山组、红星村九组至马场村夹岩组止于马场村河边组、马场村学田组至对河村十五组、对河村二组至先锋村七组八段公路,形成村村寨寨之间能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

工业发展

阴底乡工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时期,全乡工业呈现出了又快又好发展态势,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五年内共兴办煤矿企业1家。浙江瑞兴煤业在阴底乡罗雄、路朗两村投资5000万元兴办瑞兴煤矿;成功组织当地农民兴办打砂厂五个。从此,阴底乡跻身于有工矿企业乡镇之列。

旅游产业

阴底乡旅游产业发展,兴办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挖掘开发本乡别具一格的彝族、苗族、白族本土民风民俗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兴办山村民族旅游业。以罗雄彝族民俗风情村建设为中心,重建罗雄安官爷府,建设官家大塘、开发官家溶洞,打造集休闲、娱乐、垂钓、饮食、彝族风情、彝人文化为一体的山村旅游区;以对河大苗寨民俗风情村建设为中心,开发公鸡山森林公园,打造集休闲、娱乐、赛马、射弩、苗族风情、苗族文化为一体的山村旅游区;以踏石朗梅子沟白族民俗风情村建设为中心,开发踏石朗博物大洞和陆家大树林,打造集休闲、娱乐、溶洞、戏水、游泳、垂钓、饮食、白族风情为一体的山村旅游区;以倚姿小总督府古城遗址开发为中心,重建小总督府及基础附属建筑群,在民间寻访彝王小总督慕德的遗物、传说,揭开被民间神话了的慕德的神秘面纱,开发慕德古杉林资源,在古杉林中建黔西北彝族、苗族、白族小区,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餐饮、住宿、民族歌舞为一体的山村旅游区;在黔中安全饮水枢纽工程湖畔修筑环湖旅游公路、文化广场、宾馆等,大力发展水上旅游业;开发马家坪万亩森林公园、大丰石窟林场公园、马场夹岩犀水洞及河谷风光、红星田园风光、比支河摩岩乐园、七仙山石林公园等旅游资源,打造阴底"三日游"精品,建成阴底"旅游大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