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圣约翰大战纪念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圣约翰大战纪念碑
图片来自shatinsj

圣约翰大战纪念碑[1]英语:St. John War Memorial),又作圣约翰救伤队烈士纪念碑,是一座在香港黄泥涌峡的纪念碑,该纪念碑位于黄泥涌峡道,于1952年竖立,以纪念在香港保卫战中牺牲的圣约翰救伤队队员。

竖立背景说明

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于1884年成立,属香港法定机构,提供非政府的救护服务。1940年7月,随著日军入侵香港的可能性与日俱增,香港政府动员300名救伤队队员进驻分布在香港各区的21个救护站[2],以备在战争爆发时提供紧急救护服务。日本于1941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于当日清晨入侵香港,在战争期间,救伤队成员在前线为伤者提供救护服务,虽然救伤队的队员已佩戴救护人员的标识,惟日军却对医护人员加以杀害,救伤队成员分别在北角柴湾赤柱黄泥涌峡等地遇害,有部分队员在前线拯救伤者时被日军射杀,也有部分队员被俘后遭日军斩首,当中有56名遇难成员最终能辨识身份。

立碑悼念

二次大战结束后,圣约翰救伤队便筹款为在香港保卫战中牺牲的队员设立纪念碑,1952年初,救伤队筹得足够费用及取得政府同意后,便开始兴建纪念碑。纪念碑竖立于黄泥涌峡,此处是香港保卫战的主要战场之一,牺牲的队员中有颇多便在此山峡被杀,因而决定在该处立碑。1952年2月10日中午,纪念碑由圣约翰救护机构总监岳图伦主持揭幕[3],当日约有300多人出席典礼。此后,在每年和平纪念日的最接近之周日,救伤队成员都会到纪念碑献花及悼念在战时死难的队员。

这座最初是建于黄泥涌峡道浅水湾道交界处的山边,前面便是马路,但由于出席悼念活动的队员众多,部分人员须站出马路,须要交通警暂时封路,以便悼念仪式可顺利进行。为免对交通造成影响,1993年6月,香港政府拨出原址附近的一幅土地,用来迁置纪念碑,新址位于黄泥涌峡道南北行线及大潭水塘道的分隔草坪,虽然前往纪念碑必须横过马路,但新址可避免队员在举行仪式时要站出马路。

参考文献

  1. 第1164章《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法团条例》. 电子版香港法例. 2004-07-09 [2020-04-28]. 
  2. 当局下令 圣约翰救伤队动员. 香港工商日报. 1940-07-23 [2020-04-27]. 
  3. 主持纪念碑揭幕礼. 香港工商日报. 1952-02-11 [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