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處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蒂娜-洛弗爾現在是克萊門蒂娜-羅爾斯頓小姐定於七月同蘭寧-哈爾西結婚。婚約是到四月才宣布的;女眷們為之譁然,對訂婚時間短促這種粗率做法表示抗議。當時紐約人一致同意:應當給年輕人相互了解的機會;雖然紐約社交界的多數夫妻都有過青梅竹馬的經歷,而且雙方的老人都是多年的至交,然而,某些不可思議的禮俗仍要求把剛訂婚看成剛相識。在南方各州,情況就大不相同了;輕率定婚,乃至私奔,在它們的歷史上都是屢見不鮮的;然而那種輕率跟紐約呆滯的血液不夠協調,在這個地方,生活的步伐跟荷蘭人的小心謹慎是非常合拍的。
作者簡介
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 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美國女作家。作品有《高尚的嗜好》、《純真年代》、《四月里的陣雨》、《馬恩河》、《戰地英雄》等書。 伊迪絲華頓作品集包括有作品《譯序》、《假曙光》、《老處女》、《火花》、《元旦》、《小女孩》、《石榴籽》、《一瓶畢雷礦泉水》和《亨利詹姆斯》。 《鄉土風俗》(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 《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歡樂之家》(The House of Mirth) 華頓十分注重文學傳統在個人作品中的作用。她相信文化文學傳統具有前後相繼的連續性,作家作品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創作實踐中,她從前輩作家的理論實踐中受益匪淺。她對美學的敏感直接來源於亞里士多德;對國際題材的運用是受詹姆斯的影響;她對自然主義決定論的興趣不亞於任何一個自然主義作家。雖然,華頓從未創立過新文學流派,但在她近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她對文學傳統融會貫通的使用已經使她有別於其他作家。比較她與大師們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華頓的成就不在他們之下,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重要作家。 伊迪絲華頓和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17751817)同
內容預覽
在五十年代的老紐約,屈指可數的幾家人在單純和富有方面居統治地位,其中就有羅爾斯頓家。 強健的英國人和面色紅潤、身體笨拙的荷蘭人合為一體創造出一個繁榮謹慎,卻又揮金如土的社會。「辦事要辦得漂亮」一直是這個謹小慎微的世界上的一項基本原則。這個世界全是由銀行家,與印度做生意的商人、造船廠家和船具商的財富建造起來的。這些吃喝講究、行動遲緩的人生活在一種斯文而單調的環境裡,這種環境的表面從來沒有受到不時在地下演出的啞劇的干擾。這些人在歐洲人眼裡顯得性情暴躁,只不過是因為反覆無常的氣候剝去了他們過剩的肌肉,紮緊了他們的神經罷了。那些年月,敏感的人兒就像弱音鍵盤,命運之神在上面彈奏,卻沒有聲息。 這個針插不進的社會是由焊接得結結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