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老城隍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城隍庙

中文名称;老城隍庙

外文名称;Old City God Temple

地理位置;上海市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

开放时间;08:30-16:30

景点级别;AAAA

著名景点;正殿,大殿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上海市

城隍庙,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一般意义上的上海城隍庙是指黄浦区的老城隍庙,在旅游景点中都称为"豫园",即原上海县城隍庙,这是个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地区11路(环线),24路,33路,55路,64路,66路,220路,576路,801路,802路,926路,934路,隧道八线路,隧道九线路等都可以到达,在火车站乘64路坐八站至新北门,或乘929在福佑路下车也可以到达。

历史

由来

上海过去大部属于松江府,府城隍庙自然在松江城,府城隍庙有诸多行台(分庙)遍布府境,例如浦东新区航头镇西市就有一处。各区县除了县级城隍庙外,大镇上一般都有结合乡土信仰的城隍庙,比如浦东新区周浦镇境内除了镇上以前有城隍庙外,镇南郊的沈庄镇上也有城隍庙。上述这些庙宇大都毁于文革。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护神。上海老城隍庙原为霍光神祠,供奉的是西汉名将霍光神主。上海建城隍庙,相沿成习,霍光成了上海资格最老的城隍爷。

秦裕伯是上海县陈行人,另有说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传说他是一个孝子,因其母感叹未见过金銮殿,故专门建了一座像金銮殿的建筑。被人告密,皇帝派员来查,他就连夜将殿改成金山神庙,躲过了一场灾祸。清军南下时,遭到上海地区人民的强烈抵抗,清军将领原准备屠城。屠城前夜,清军将领梦见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准杀人,这才取消了屠城计划。因秦裕伯"显灵",救了上海百姓,故被上海百姓奉为城隍爷。[1]

历史背景

上海城隍庙真正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上海知县张守约将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庙改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城隍庙雏形。由于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区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上海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

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

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道教信徒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在六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一期修复工程。2005年,在市、区政府的关心下,在上海市豫园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1926年城隍庙再重建,殿高4.8丈,深6.34丈,钢筋水泥结构,而彩椽画栋、翠瓦朱檐,规模大增。

据说上海人真正顶礼膜拜的还有第三位城隍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市民从"陈公祠"中请出了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血染吴淞口、在吴淞炮台战死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的神像。当年被供奉在大殿后进的陈化成塑像,被民间雕塑家塑成满面火红、神采飞扬、目光炯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这三尊城隍爷在"文革"中被"扫地出门",现已尊神归位。

因此上海城隍又有"一庙三城隍"的说法。

主要游览项目

建筑结构

老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比豫园还早一些,但在"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后经修复重新恢复了全貌。观内现有大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大殿正门上悬"城隍庙"匾额,内供奉金山神主汉代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坐像,左首为文判官,右首为武判官,次为日巡与夜查,日巡、夜查以下为八皂隶。

元辰殿又称六十甲子殿,殿内供奉六十元辰中所对应的太岁神,信徒在这个殿里礼拜本命太岁,祈求年年平安,吉祥如意。慈航殿内供奉眼母娘娘、慈航大士、天后娘娘;财神殿内供奉财神、招财仙官、进宝仙官、利市仙官、纳珍仙官;文昌殿内供奉文昌帝君,左右二童子称天聋、地哑。

关圣殿内供关圣帝君(关公),左右供周仓关平二位将军。城隍殿东首为父母殿,殿内供奉上海县城隍神父母;城隍殿西面为娘娘殿,供奉上海县城隍神夫人储氏;城隍庙内最后一进殿为城隍殿,城隍殿中央供奉上海县城隍神红脸木雕像,正襟危坐,殿内仿照明代县衙公堂陈设,仪仗森严。

"官吏"构成

上海城隍庙除了祭祀秦裕伯霍光陈化成3个主神外,同时还祭配"四司",即高昌司长人司新江司财帛司,前三个为上海县所辖3个乡城隍,时上海县辖3乡,北亭与海隅乡已划出。

现仅将上海城隍庙内的城隍与四司列简表比较于下。

市民俗称 神名 敕封 姓名 生卒年代

城隍老爷 鉴察司 显佑伯 秦裕伯 1295-1373年

高昌司 永宁侯 石万彻 估计在1291年前

长人司 春申侯 黄 歇 ?--前238年

新江司 海崇侯 蒋芳镛 估计在1291年前

财帛司 护国公 杜学文 估计在1291年前

附带说明,1292年为上海建县那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县建城。上海还有个淡井庙,为华亭县城隍行宫,秦裕伯之祖秦知柔墓在其地。没建城之前,秦裕伯暂在淡井庙受供奉。

表列五神神名均带"司"字。"司"者,主其事也,亦即主管某事。旧时为官署的名称,现也称中央机关部以下的一级行政部门为司。

表中五神虽均为"司",但司名不同,城隍秦裕伯为鉴察司,表明他是掌管上海全城冥界行政系统的首长,另"四司"则分别只管上海本城冥界行政系统某一方面。四司分别为长人司、新江司、高昌司和财帛司。考唐时措大德六年(1302)写的《上海公署记》:"元壬辰(1292年)春,圣天子以华亭地大民众难理,命分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五乡(凡二十六保),立县上海。"

"四司"过去均有独立的庙宇。

小吃表演

上海城隍庙的小吃可谓是非常丰盛,不胜枚举,简直让人目不暇接:[2]

南翔小笼、叉烧包、鸡腿饭、肉粽、三丝春卷、大排面、 蟹壳黄、豆浆、油条、素菜包、 紫米球、 椰奶紫米球、 红薯粥、开洋葱油拌面、 荠菜馄饨、重油煎馄饨、锅贴、生煎、宁波汤团、酒酿圆子、鸽蛋圆子、赤豆糖粥、鱼丸汤、炸臭豆腐、面筋塞肉、糯米藕、椰奶紫米、鸡鸭血汤、萝卜丝酥饼、金腿萝卜丝酥饼、三丝眉毛酥、枣泥酥、发财元宝酥、果仁梅花酥、鱼茸春卷、金腿小粽子、豌蓉秋叶包、奶黄钳花包、蛋黄包、蟹粉小笼包、芹香蒸饼、凤尾烧卖、净素菜包、冠顶饺(形状帽子)、发财鱼圆汤、豌蓉水晶饼、棋盘糕、吉祥如意糕、卷沙糕、蛋黄印糕、面筋百页、常州麻糕、油氽鱿鱼须、排骨年糕、蟹黄灌汤包

老城隍庙艺术竞技馆,内有斗鸡表演、杂技表演及霹雳书法等"中华一绝"的民俗艺术。

相关视频

上海:老城隍庙逛庙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