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绵毛马兜铃

绵毛马兜铃别称寻骨风、黄木香、毛香、猴耳草等,拉丁学名:Herba Aristolochiae Molissimae。科属马兜铃科,产地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生于山坡草丛和沟旁路边。是中草药中的的一种,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1]

目录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黄白色 绵毛。根茎细圆柱形,横生,有多数须根。叶互生,卵圆状心形,长宽几相等,3—8cm,先端短尖,全缘;叶柄长2—5cm。花单生于 叶腋,花梗近中部具1叶状苞片;花被弯曲成烟斗形,顶端3裂,带紫色;雄蕊6,贴生于花柱体周围;子房下位,6室。 蒴果圆柱形,沿背缝线具有宽翅,黑褐色,6瓣裂。花期6—8月,果期9—10。

根茎呈细圆柱形,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2~0.5cm;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纹及节,节处有须根,有的有 芽痕;质韧,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 茎细长,淡绿色,密被白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5~3cm, 叶片灰绿色;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或卵状心形,先端钝圆或短尖,基部心形,两面密被白柔毛,下表面更多,全缘,脉网状。气微香,味苦而辛。

中药化学鉴定

取本品1g,加10% 氨水浸泡过液,滤过。滤液加 稀盐酸,酸化后,用乙醚萃取,乙醚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作试样溶液,以马兜铃酸A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苯-丙酮-甲醛(8:2:0.5)展开,日光下马兜铃酸显黄色斑点,紫外光下显黄绿色荧光。 药物应用鉴别寻骨风和桑枝均性平,味苦,入肝经,祛风利关节,而用于治疗筋骨关节风湿痹痛,且寒热皆可应用。但桑枝尚有利水之功,可行水退肿而治浮肿, 脚气等,寻骨风则无此作用。

本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稍突出,被角质层;多细胞非腺毛甚多。皮层较窄。中柱鞘纤维6~10余列连接成环带,壁木化。维管束6~8个,大小不等。韧皮部细胞皱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类圆形,直径17~72μm。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 草酸钙簇晶,并含 淀粉粒。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再加2%间二硝基苯的乙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各1ml,加热2分钟,显血红色。

方子

风湿关节痛

绵毛马兜铃12克,白酒500毫升, 浸泡1月后,每次服25~50毫升,一日服两次。

绵毛马兜铃9克,水煎,饭后服。

胃痛

绵毛马兜铃根9克,水煎服,或将药嚼烂吞服。

绵毛马兜铃根6克,南五味根、海嫖峭各13克。上药晒干,共研细末,每服5克,一日3次。

肇丸肿痛

鲜绵毛马兜铃根25克,水煎服。

刀伤出血

绵毛马兜铃叶晒干研极细末,外撒创口;鲜绵毛马兜铃叶捣烂外敷亦可。[2]

药理作用

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

绵毛马兜铃挥发油及提出的总生物碱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 作用,非生物碱部分无效,冷浸剂经乙醇沉淀1次所得的制剂对蛋清性及甲醛性关节炎均有效果,但如沉淀两次,并经高压灭菌者即失去作用。

抗肿瘤作用

全草的粉末混于饲料中喂食小鼠,对艾氏腹水癌和腹水总细胞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艾氏癌皮下型瘤亦有明显效果。煎剂内服也有效。经初步分析,有效成分似能溶解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氯仿,受热不被破坏。

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