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不相识
素不相识 |
素不相识 汉语成语,拼音:sù bù xiāng shí,释义:向来不认识。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素不相识 [1]
外文名称 Be strangers to each other
拼音 sù bù xiāng shí
反义词 一见如故
出处 《三国志·吴志·陆瑁传》
注音 ㄙㄨˋ ㄅㄨˋ ㄒㄧㄤ ㄕㄧˊ
释义
出处
《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及同郡 徐原 ,爰居会稽 ,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瑁 为起立坟墓,收导其子。"
例句
《宋书·谢弘微传》:"所继父于 弘微 本缌麻,亲戚中表,素不相识,率意承接,皆合礼衷。"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我与你素不相识,一旦为你寄书,因而戏言,岂意遂为眷属。"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你这道者,我与你素不相识,怎生便着我跟你出家。"
明 施耐庵《水浒》第二十八回: 武松道:却又蹊跷。我自是清河县人氏,他自是孟州人,自来素不相识,如何这般看觑我。
明 吴承恩 《西游记》第四回: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 。
清 侯方域 《论下》:"所谓草茅名士者,皆四方之产,素不相识之众也。"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三回:那老者道:"素不相识,怎好叨扰。"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人。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人陆逊的弟弟陆瑁性情豪爽,心地善良,同郡的徐厚和他一样为人耿直,虽与他素不相识,但非常仰慕他的为人,临终时留下遗书,把儿女托付给陆瑁。陆瑁待他们如同自己的亲骨肉,让他们受良好的教育。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