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楠藤,莖圓柱形,略扁,有分枝,長達150厘米以上,直徑0.3~0.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細縱紋,節部稍膨大,常生不定根。質稍韌,斷面黃白色,木質部有細孔,中央有灰白色髓。葉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有的明顯不對稱,青綠色,無毛或下面被極稀短毛。近革質,干後皺縮。氣微香,味辛辣。[1]

目錄

名 稱

石楠藤

拼 音

Shi Nan Teng

類 別

藤木類

別名

暫爬岩香、巴岩香、南藤、湖北胡椒、丁父、丁公寄、丁公藤、搜山、藍藤、滿天香、小風藤、石楠藤。

入藥部位

為胡椒科胡椒屬植物巴岩香,以莖、葉或全株入藥。

性味

辛,溫。

歸經

歸肝經、脾經。

用法用量

用量6~15克,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患處。

植物形態

攀援藤本。枝被疏毛或脫落毛,干時呈淡黃色,有縱棱。葉硬紙質,無明顯腺點;葉柄長1~2.5cm,無毛或被疏毛;葉橢圓形,向下漸次為狹卵形至卵形,長7~14cm,寬4~6.5cm,頂端長漸尖,有小尖頭,基部短狹或鈍圓,有時下部的葉呈微心形,其凹缺之寬度狹於葉柄之寬度,上面無毛,下面被長短不一的疏粗毛;葉脈5~7,最上一對互生或近對生,離中脈基部1~2.5cm處發出側脈,弧形上升至葉片3/4處彎拱連接,余者均基出,如為7脈時,則最外1對細弱而短,網狀脈明顯。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與葉對生。雄花序幾與葉片等長,稀有略長於葉片者;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或略長,無毛或被疏毛;花序軸被毛;苞片圓形,稀倒卵形,邊緣不整齊,無柄或具被毛的短柄,盾狀;雄蕊2~3,花葯腎形,2裂,比花絲短。雌花序比葉短;總花梗長2~4cm;苞片與雄花苞片相同,於果期延長可達2mm,密被白色長毛;子房離生,柱頭3~4,稀有5。漿果球形,直徑3~3.5mm,無毛,有疣狀凸起。花期5~6月。[2]

產地分布

分布湖北、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地。

主治功效

祛風濕,強腰膝,止痛,止咳。用於風濕痹痛,扭挫傷,腰膝無力,痛經,風寒感冒咳嗽氣喘。

1.《別錄》:主金瘡痛。
2.《開寶本草》:主風血,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痹,變白,逐冷氣,排風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
3.《本草圖經》:治腰痛。
4.《滇南本草》:治寒濕痹傷筋,祛風,筋骨疼痛,利小便及莖中痛,熱淋初起,利小便急速。
5.《綱目》:煮汁服,治上氣咳嗽。[3]

禁忌事項

陰虛火旺者慎服。

採收炮製

全株全年可采。莖、葉夏秋採集,分別曬乾。

藥理研究

石南藤注射液肌肉注射,對手術後疼痛、骨折整復及胃和肝膽部疼痛、慢性腰腿疼、關節炎等均有鎮痛效果。

化學成分

含生物鹼、黃酮苷、酚類等。

臨床應用

治腫瘍病後,筋脈拘急:釣鈎藤、伸筋藤、石南藤、羊帶歸根、天燈心、骨子根、珍珠簾根、豨薟草根。水煎,入酒和服。 (《準繩·瘍醫》卷五·釣鈎藤散 )[4]

相關視頻

1.【石楠藤】[5]


2.石楠藤湯泡腳方 祛風濕舒筋絡除痹痛[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