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现象
界面现象又名表面现象,界面和表面不严格时可以混用,是指发生在相界面上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而引起的现象。它既涉及界面区内物质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电子状态,又与界面两边的主体相物质的性质有关。[1]
界面现象是研究各种不同界面的性质,随着分散度的增加,体系的比表面也相应增大,胶体的各种性质与比表面密切相关,所以对界面现象的研究就成为胶体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目录
概念表述
人们最初认识到界面现象是从液体表面和固体表面开始的,如毛细现象就是由液体表面性质引起的,而吸附现象则与固体表面有关,按气、液、固三相进行排列组合一共有如下五种界面:气—液、液—液、气—固、液—固和固—固。其中气—液和气—固界面又分别称为液体表面和固体表面。人类所处的自然界中,气、液、固三态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大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界面的存在,界面现象也随处可见。例如,大自然中,早晚所见到的曙光和晚霞、雨后的彩虹和光环等;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用的肥皂和洗衣粉的去污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界面现象,有时我们还会碰到水温低于冰点而不结冰的过冷现象、高于沸点而不沸腾的过热现象;而在工业生产中,也常碰到废气的吸收,结晶制糖、制盐,纺织印染等许多过程,就是借助界面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而得以进行的。由于这些现象均与界面性质有关,一般又总称为界面现象。[2]
参考文献
- ↑ 界面现象并不难懂_科学搜狐网
- ↑ 界面现象 学术资讯科技工作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