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口岸
发展历史
水口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在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就开始对外开放,是广西最早与越南进行民间贸易的关口。1979年因中越关系紧张而关闭,1993年12月1日恢复开通。为中越双方人员进出的口岸,是广西对外口岸经济贸易的三大公路国家一类口岸之一,是中国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水口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属于沿边公路口岸,位于龙州县西端,水口镇境内,与越南高平省复和县驮隆口岸仅一河之隔,是广西对外开放四大公路口岸之一,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水口口岸是广西最早的通商口岸,于乾隆57年(1792)即对外开放,在中国与越南交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78年因中越双边关系紧张而一度关闭,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越关系好转,民间贸易逐渐恢复。1992年,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1993年12月1日,水口口岸正式恢复开通。
水口口岸恢复开通以来,进出口贸易逐年增长,人员出入境逐年增加。据统计,1994年进出口货物量为18.8万吨,人员出入境仅7万人次,至2007年人员出入境达27万人次,进出口货物量为25.7万吨,成交额6.86亿元。主要进出口货物有铁矿、锰矿、焦碳、水果、黄豆、机械设备及日用品等。
随着口岸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口岸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近两年来加大了对口岸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投资建设了龙州至水口二级路、拓宽口岸通道,美化亮化绿化水口口岸,装修改造口岸联检大楼,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建设了水口免税店、水口口岸大道扩建及亮化工程、水口口岸验货场、水口鸿基商贸城、水口顺天边贸城等一批项目,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随着水口口岸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口岸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水口口岸将成为西南货物出口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成为我国与越南以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