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光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光前(1893年-1967年6月2日),原名李玉昆,福建南安人,新加坡著名的华人实业家、教育家、儒商的楷模、东南亚橡胶大王。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他所创立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当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杰出的华人企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曾被授予马来西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请他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

李光前一生热衷公益,为中国和新马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陈嘉庚之后东南亚地区最为杰出的华侨领袖之一。[1]

人物生平

1893年,李光前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父亲李国专先后在厦门和新加坡做小生意。幼年的李光前在家乡私塾启蒙。

1903年,李光前10岁到新加坡,在英印学堂念英语和数学,周末到养正学堂学中文。

1909年,李光前由于学习成绩突出,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资送到清政府所办专招南洋华侨学生的暨南学堂(暨南大学前身)学习。暨南学堂毕业。

1911年,李光前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预科),之后转到唐山路矿专门学堂。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由于时局动荡,学校也停办,李光前辍学。

1912年,李光前乘轮船回到新加坡,在道南学校及崇正学校任教,不久又考上当地政府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同时攻读美国一所大学的函授工程课。期间兼任华文日报《叻报》电讯翻译工作。

清朝末年,加入孙中山先生倡组的同盟会。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生活所迫,李光前只好辍学从商,到庄希泉开的中华国货公司任职。

1916年,李光前因其精通英文和办事能力被陈嘉庚赏识,受聘进入陈嘉庚所办谦益公司。

1916年至1927年,李光前在谦益公司供职11年。期间,他协助陈嘉庚和陈敬贤昆仲将谦益公司的事业做到顶峰,仅1925年一年树胶厂就盈利400余万元之多。

1920年,27岁的李光前与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相爱结婚,婚后两人恩爱不移,携手走过了风雨一生。

1927年,李光前离开谦益公司,开始独立闯荡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先独资创办了一个作坊式的制胶烟房。

1928年,李光前创办的南益橡胶公司正式开工营业,他目光长远,格局广大,后来进军金融业,与人投资合办华商银行,后将其与本地两大银行合并为华侨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仍是国内银行业的龙头,在新加坡和世界各地设有分行。李光前一跃成为海内外著名的华人实业家和金融家,被人尊称为“华侨银行之父”

,是著名的华侨银行的股东之一。

1939年,他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李光前已是闻名中外的实业家、银行家和华侨领袖。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李光前在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橡胶会议,由于交通中断,他被迫留居美国。日本占领东南亚时,因为他在战前积极抗日救国,他的产业被列为“敌产”全部没收。

1945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李光前回到浩劫后的新马,出任新加坡咨询委员会委员,在协助新加坡重建工作的同时,还着手恢复橡胶业。此时的李光前刚50岁出头,正值壮年;在美国的儿子学成回新,也投身于南益公司业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作为战略物资的橡胶业经营旺盛。李光前在橡胶业之外,还积极投资于其他领域,逐渐使企业经营走上了多元化的集团道路。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财产设立了“李氏基金会”,积极捐助文教及社会公益事业。

1954年,李光前正式退休,他创建的南益集团的业务由三个儿子成义、成智、成伟分工负责。到1967年他去世时,南益集团已拥有26家公司,分布在新马泰及欧美,经营橡胶、食品、种植、航运、商贸、工程、木材、印刷等行业。主要企业是南益集团和华侨银行。李氏家族的资产估计超过16亿美元。

1965年,李光前因患肝癌回国治病。在此期间,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赞扬他的拳拳爱国心,并对他在教育和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生活上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1967年6月2日,因医治无效,李光前在新加坡逝世。

李光前的父亲李国候(国专),诞生于中英鸦片战争之后。青壮年时,正值西方殖民者纷纷入侵中国,清政府政治腐败,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据《芙蓉李氏族谱》称,李国专是个读书人,好学又能写出一手好字。弱冠后,"初习缝纫,开业于厦门曾厝坟,嗣别合营胜栈于市区"。也就是说李光前的父亲去厦门谋生以后,刚开始时学习裁缝,然后开成衣店,后经营合胜栈。可能就在这一时期,与厦门姑娘林和姊结婚的。婚后予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下李光前。小时候,李光前的家境十分贫寒,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经济困难,手头拮据,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读书。李光前小时候很聪明,也很懂事,父母都很疼爱他。学龄时,他在南安芙蓉老家进私塾读书,接受启蒙教育。当时,李光前的父亲虽在厦门做生意,但生意不很好,收入微薄,要抚养这一家人的生活有困难。所以。李光前每天到私塾读书放学回家后,还得替人放牛,赚几毛钱,以帮助家庭增加一点收入,后随父出洋。

漂泊少年

1903年秋天,年仅10岁的李光前随父亲自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谋求生计。开船不久,气温剧降。当时船上多是福建人,来自穷乡僻壤,去南洋谋生。所以衣衫单薄,冻得直打哆嗦。

当时船上还有一个人,就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他看到大家被冻成那样,就吩咐仓库保管员:“我姓陈,你通知乘客,给每人发一条毯子,费用由我来出。”那位保管员大概没听清楚,通知变成了“乘客中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毯子”。船上旅客不管张三李四,纷纷报名说姓陈,先拿一条毛毯御寒再说。不久,陈嘉庚到各船舱查看,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仍穿单衣,躲在角落里冻得牙齿直打颤,连忙问他为什么没去领毛毯。少年说:“船上通知姓陈的才可以领毛毯,我姓李,不能冒姓去领。”这位少年就是李光前,他这种诚实的举动,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到新加坡的李光前,开始进入当地英印学堂就读。他铭记父亲的教导,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时,还坚持去养正学堂学习中文。1909年,李光前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得到当地中华总商会主席吴寿珍资助回国,继续在暨南学堂学习。两年后,他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预科),之后转到唐山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局的动荡打断了李光前的学业。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当地政府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同时攻读美国一所大学的函授工程课。3年后,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断学业,以谋生计。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经友人介绍,他来到爱国华侨庄希泉创办的中华国货公司担任英文文书及涉外工作,由此便开始进入商界。

当时民国初立,中国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分别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课本和“中华版”教科书,东南亚各地有许多华侨学校,但采用的仍是清末的旧课本。李光前目光敏锐,感到机不可失,于是与国内出版社联系,买入大批新教科书转售给各侨校,为公司赢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着雨,李光前下班,在街边大摊档吃饭。这时,陈嘉庚也冒着雨来买食物。当陈嘉庚买完食物包好后,雨越下越大。陈嘉庚的汽车停在附近,他没带雨具,无法去驾车,正在着急,李光前认得陈嘉庚,忙递去一把雨伞,陈嘉庚性子比较急,拿了雨伞头也不回说:“明天到我的橡胶公司去取回吧。”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后,前来陈嘉庚办公室取回雨伞。陈嘉庚忙招呼他坐下,并感谢他借伞之情。两人在办公室内边喝茶边聊天,李光前才谈起他当年由厦门来新加坡的轮船上,陈嘉庚赠毛毯帮他御寒之事,感激不尽。陈嘉庚这才想起来,不禁大笑。闲谈中,陈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他想请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胶公司内服务。李光前觉得庄希泉有恩于自己(按:庄希泉曾资助他求学),不能攀高负义,故而没有接受其邀请。后经陈嘉庚挚友庄希泉劝说,李光前才接受陈嘉庚的邀请。

终成大器

李光前来到陈嘉庚的谦益公司,负责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这一次“跳槽”成为他商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他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并打通欧美市场。因为办事干练精明、业务熟练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荣升为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甚得陈嘉庚器重。

当时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芳龄17岁,看到李光前的年轻有为,陈嘉庚有意把长女配给他,便请好友庄希泉从中牵线搭桥加以劝说。李光前觉得陈爱礼虽是名门之后,却端庄贤惠、平和稳重,而自己已经27岁了,该是成家的时候了,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在此之后,李光前为谦益公司的事业更加尽心尽力了,陈嘉庚也尽量让他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他在谦益公司前后工作了11年,这期间,他学到许多工商贸易及经营管理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与中外贸易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一切,为他日后开创自己的事业铺平了道路。

1927年,他准备建立自己的事业,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本,正在这时,有一个英国商人准备回国,想把麻坡的1000英亩胶园以10万元价格出售,这在当时的价格已经很低了,李光前调查之后决定购买。然而,谨慎的陈嘉庚却极力反对,因为胶园价格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园内经常有猛虎伤人,工人不敢去割胶,胶园再便宜,也会荒芜。但李光前却自有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报刊看到报道,政府有意在这附近开公路,发展麻坡的事业,公路一开,车来人往,老虎自然绝迹,到时胶园价格将会倍增,他坚持己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筹钱把胶园买了下来,并取名为“芙蓉园”,以纪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

不久,李光前的预言变成了现实。政府在此胶园附近修建公路,胶园价格暴涨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这片胶园以大约40万元的高价售出。这样,在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就净赚了30万元左右。正是用这笔钱,李光前终于在麻坡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他的胆魄和眼光甚至让陈嘉庚都为之点头称赞。

公司开业的第3年,正逢世界经济大萧条,生意很艰难。在资本薄弱、惨淡经营的情况下,李光前凭着他在谦益公司时与工商界建立的良好关系,勉强支撑,始终没有在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被挤垮。

1931年,经济危机即将过去,李光前看准各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机会,扩大资金,将公司改为南益橡胶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他一面不断扩大经营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一面又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经营,除经营橡胶制造、种植、运送胶片和胶液外,还进行黄梨的种植与生产。几年后,李光前的企业扩展到泰国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与黄梨大王了。

虽然在商业界李光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停滞,而是继续进军金融业。他先是投资与人合办华商银行。1933年,华商银行又与华侨银行、汇丰银行合并,以华侨银行命名。合并后的华侨银行是新加坡4家华资创办的银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该银行董事会副主席,后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带入了金融界,凭着敏锐的眼光和精明的头脑,在他的主持下,华侨银行业务得到空前的发展,先后在新加坡设立了20多家分行,东京、大阪、马来西亚、香港、上海等地也设有分行。华侨银行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成为李氏集团最重要的企业。如今,新加坡华侨银行更是新加坡国内银行业的龙头,在新加坡设有25家分行,在马来西亚设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到了二战时,李光前已经是海内外著名的华人实业家和金融家。

1941年,李光前赴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橡胶会议。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相继侵占新加坡与马来亚,他被迫滞留在美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李光前回到遭受严重破坏的新加坡,积极协助当地的复兴及重建工作,被聘为新加坡委员会委员,对新加坡的社会发展及市改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努力恢复遭到破坏的南益公司各企业。战后各地经济复苏,建设发展以及内外贸易的扩展,对新加坡及马来亚的橡胶需要极大,供不应求,使李光前的南益公司的橡胶企业得到迅速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到六十年代初,南益橡胶有限公司在新加坡共经营了十四个厂,十八个办事处;在吉隆坡有一个厂,一个办事处;在巴生有一个办事处。总共有十五个厂,二十个办事处。他所属橡胶园的总面积达一万八千五百英亩。

与此同时,李光前适应形势的需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传统的橡胶、黄梨的种植和加工外,还经营采矿、运输、船务、木材加工、食品、出版等。1952年,李光前用大笔资金成立了李氏基金,通过李氏基金和李氏家族在各个企业的控股,控制了众多的企业,形成了一张庞大的企业网络,李光前成为新加坡和马来亚屈指可数的华人企业家,其财产总值据估计达三亿元叻币,这在当时华人企业中是不多的。

二战结束后,李光前的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日本铁蹄下的新加坡几乎是一片废墟,尤其华侨的事业更是损失严重,从美国回来的李光前看到这一切,十分痛心,立即着手进行南益橡胶企业的恢复与重建,使之适应战后市场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他也竭尽全力协助当地恢复经济,为重建战后新加坡做出了贡献。

战后的市场,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补。李光前不断地挖掘潜在的市场,兼并、创办了一个又一个企业。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胶园总面积已达1.85万亩,南益橡胶有限公司附属机构多达35家。除橡胶企业外,他还先后经营了黄梨厂、油厂、彩色印刷厂、火具厂、木材厂、南益饼干厂、南益种植、南益联合橡胶等等,共23家有限公司,再加上华侨银行与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可以说是声名遐迩的大富豪了,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财。

1967年6月2日,狮城新加坡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市民们倾城出动,自发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惊闻一代巨贾离世,教育界痛悼丧失了一个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华人为没有了一位领导者而落泪。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也在唁电中深表哀痛和惋惜。这个引起了诸多惊讶的人就是声名远扬的华人实业家——李光前。这位一生热心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橡胶大王的逝世,不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一大损失。

李光前的企业王国虽然也屡经挫折,但从总体上看,他在战前打下了基础,又抓住了二战后的发展机遇。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企业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又吸收了陈嘉庚公司管理的许多优点。受过现代西方教育的儿子在李氏企业的管理中也起重要作用,三个女儿也占有企业的股份。和陈嘉庚一样,李光前为人办事公正、诚实、节俭,为社会、为国家谋利益。他是笃信儒家学说的,将儒家的伦理应用于企业人事管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关心雇员的疾苦和升迁,在企业中形成了大家庭的合力、向心力。他是那个时代文化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位企业家,精通中英文,常去欧美,因此也接触到很多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李光前推行“中西合璧”的企业管理方法,他在坚持企业家族所有制的同时,又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形成了法治的家庭企业管理法。南益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总部的董事会,他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是董事,全权负责整个集团的业务决策,但他们不参与企业的管理及执行事务,这些是聘专业经理人员负责。选择这些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干部时,会充分考虑亲情乡谊因素,因此在南益员工中闽南籍华侨占多数,但首要的条件仍是专业知识和操行。李氏家族成员是企业股东,年终可按规定分红分息,但任何人无权挪用企业公款。最高决策层以家族纽带维系,彼此没有利害冲突,人人以发展企业为己任。专业经理人员则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总之,南益集团管理制度的基础是法治,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一些华侨企业的通病,如裙带关系、人情面子、包庇纵容、权力滥用等。同时,又以儒家的伦理思想为指导,讲忠孝仁义恕敬廉,讲求人际关系中亲情与和谐。因此,当他在1954年退休时,有条不紊地传下了企业的指挥棒。李光前在企业中建立了各种福利制度,很早就使用了电脑,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不仅创出一个至今还充满活力的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而且还为华侨家族企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

克己节俭

李光前奉行勤俭不忘本,兴学重教育英才。他企业经营成功,富甲东南亚,然而克己节俭,不抽烟、不喝酒,一夫一妻,私生活十分严肃。对于个人财富,他反对挥霍奢侈,认为把它用之于他人,用之于社会,才越显出真正的富有。于是,他对人、对社会,特别对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非常慷慨。李光前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早在“打工”阶段就开始了。那时,他每月工资最高是110元,但就对侄儿、亲戚的学习给予帮助,还寄钱回家乡修祖厝和寺庙。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使他有了更大的能力去资助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中学的校舍是李光前捐赠的,创办马来西亚第一所伊斯兰学院时,也是李光前慷慨解囊的。当然,他资助最多的还是新马的华文教育。

捐助兴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恢复被战火破坏的华校,马来亚成立了华校复校辅导委员会,李光前出任该委员会主席。他运筹策划,出钱出力。福建会馆新办一所学校,李光前给了它大力支持,但拒绝以他的名字命校名,这所学校后来定名为光华学校。为创办南侨女中,他捐地捐楼。1953年,一些新加坡侨领倡办南洋大学时,李光前认捐该校实收捐款总数的10%,到1957年止共捐叻币104万余元,还捐建了文物馆、电脑中心,并每年为南洋大学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李光前倾注最多心血的还是华侨中学和马来亚大学。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成立于1919年,是东南亚最早的中文中学,首创人是陈嘉庚。从1934年起,李光前出任该校董事会主席,连任16届,前后达21年之久。在这20余年中,他领导董事会成员和教职员,尽心尽力办校。在物质方面,他承担了学校日常经费和扩建费用的大部分。上任之初,即先代为偿还华侨银行的七万元借款,巩固了学校的经济基础。又先后在1940年和1957年,独资捐建了科学馆和图书馆各一座。南洋华侨中学仍然是新加坡一所设备先进、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陈嘉庚、李光前等华侨前辈苦心经营该校的功劳,将被永远铭记。

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李光前分两次共捐款叻币50万元。第二笔捐款是为该校图书馆购置图书文献之用,在捐款函中,他希望能多购一些东方文字的图书,注重东方文化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建议建造一座国家图书馆,并主动捐献巨款,附带的条件是:购藏中、马、印等东方文字图书,并免费借阅。该馆于1957年8月16日奠基,在图书馆的大门壁上铭刻着“李光前先生奠此基石,这座房子是由其慷慨捐款所促成”字样。他还担任过新加坡福利协会主席,主持赈灾救济工作。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出版,也得到了李光前的资助。

对于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李光前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30年代以后,陈嘉庚的企业连年亏损,陈嘉庚难于维持两校经费。此时包括李光前在内的许多华侨企业家雪中送炭、慷慨输财,支持了陈嘉庚的“倾家兴学”壮举,如在1936年他就捐了5万元给陈嘉庚建立一项支持厦门大学的基金,占了捐款数的37.5%。1950年为修复和扩建被炮火破坏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李光前响应陈嘉庚的劝募,慷慨捐赠港币600万元。从1951年开始,陈嘉庚用李光前的捐款,费时八年,扩建了厦门大学,共建楼24幢,总建筑面积等于解放前全校建筑面积的两倍。陈嘉庚曾被誉为厦门大学的“校主”,他为厦大的创办和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李光前为该校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致力于新加坡、马来亚的教育事业,积极支持陈嘉庚的兴学活动的同时,从1939年起,他在家乡福建南安芙蓉乡独资兴办了“国专小学”和“国光中学”。1943年创办国光中学时,他正流亡美国,在东南亚的产业已作为“敌产”被日本没收,经济情况困难,为筹措学校经费,他不惜变卖衣物。新中国成立后,他决定扩建国光中学,还请了陈嘉庚代为选址筹划。经几年努力,一个以国光中学为中心的“梅山学村”终于建成。学村座落在叫“大宇山”的荒坡上,方圆500亩,不仅建了国光中学的新校舍,而且建了四所小学、幼儿园和配套的医院、影剧院、体育场,总建筑面积七万余平方米。为梅山学村的建设,他共捐资400余万元。

李氏基金

1952年,李光前创立了“李氏基金”,把南益集团的部分资产捐作基金。1964年,他又将自己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权(总股份的48%)捐献给“李氏基金”。这样,“李氏基金”就成了南益的最大股东,每年数目可观的股息,全部用作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其赞助范围十分广泛,几遍及世界各地。40多年来,“李氏基金”共捐助了将近三亿新元,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贡献巨大。

心系祖国

抗日战争爆发时,李光前因为出席世界树胶大会滞留在美国无法回来。他便利用参加世界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发动海外侨胞为祖国筹资捐款,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在自己的产业遭受战争重创,无法拿出钱来继续支持家乡学校时,他甚至靠典卖家中物品来为学校筹资,他说,“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这一份赤子心,这一份爱国情让人感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光前即投身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他积极支持陈嘉庚出面领导筹款抗日工作,并率先捐献10万元。1938年10月,“南侨总会”成立,他参与筹备并当选为常务委员,带头认购了大量公债。

成功秘诀

入行后得遇“伯乐”陈嘉庚。

赚一分便投入扩展事业一分,没有小富即安之狭念。

兴国办学,受人称道。

李光前的家族渊源、成就的事业、堪为楷模的品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荣誉奖励

1957年9月,为了表彰李光前对当地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马来亚柔佛苏丹授予他"拿督"(Dato)荣衔。

1958年10月25日,马来亚大学鉴于李光前的成就和贡献,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62年1月1日起,李光前被聘任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直至1965年11月(因病告退)。

1964年,李光前作为世界性的著名慈善机构“李氏基金会”创立者,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赐封“丹斯里”(PMN)勋衔。

李光前还先后担任福建会馆、南岸会馆、南安会馆、中华总商会、陇西李氏总会、新加坡福利协会、南益学校、道南学校、光华学校、桥南学校、平仪中小学、宽柔中学、培风中学、华侨中学等社团和学校的董事、主席、会长等职,出钱出力,做了很多贡献。

人物评价

李光前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驰骋商界的巨擎风范和难以统计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真诚、正直、无私、宽宏大度、谦逊的高尚人格。

李光前虽然是富甲一方的大亨,但毫无富人的矜持和做作。无论高干显贵,还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都以礼相待。李光前生活俭朴,平时粗茶淡饭,从不抽烟喝酒,也不为自己和妻子儿女做寿。他到日本料理商务时,出门从不坐车,却搭乘只有中下层人士才坐的电车。他到公共食堂就餐,为的就是更多地了解下层社会,和普通人交朋友。富于责任感和高尚情怀的李光前,多次跑去献血,一辈子共献血十八次。在他七十岁生日时,为了躲避祝贺生日的俗套又去献血,此后才停止。对于社会公益,他有求必应,从不推诿,但又往往"不争不先",不与人争名夺利。

李光前一生孜孜好学,品学兼优,即使后来投身商界后,他也抽出时间学习各种新知识,思考新问题。他对中华文化和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问题都有所研究。由于他通晓中英文,足迹遍及东南亚、欧美各国,具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因此,他对许多问题都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更透彻的独到见解。李光前一生善教,教自己,教家人,独自学,又和人共学,对于学术性的会议都尽量抽空参加座谈研讨,对热带经济植物,如橡胶树、椰子树、黄梨等书的出版,无不乐于赞助,始终不渝。李光前不但自己好学不倦,而且以资助科学研究事业为己任。当他得知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教授用其毕生的心血编著了《中国科技史》,却因为缺乏经费而不能付梓时,便欣然捐助数千英镑,终于使这部巨著问世。李光前的这一举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交口称赞。(《福建工商时报》评)

李光前从一个乡间放牛娃,到一个商业帝国掌舵者,没有人能说清这中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但他做到了。一文不名踏进南洋,最终打造起庞大的橡胶、黄梨王国,并一跃成为金融巨子。(《南安商报》评)

人物纪念

2018年10月18日,李光前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活动在福建南安市梅山镇举行,来自海内外华侨华人、专家学者以及福建省各界人士共700多人参加纪念活动。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南安县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10岁时,李光前随父前往新加坡谋生,经过艰苦奋斗,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橡胶大王”“黄梨大王”。出身贫寒的李光前深受其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一生热心社会公益,对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当天上午,与会人员齐聚梅山镇光前公园,向伫立在公园中央的李光前先生铜像敬献花篮并整理绶带后,前来拜谒的海内外侨亲、师生代表依次面向铜像致敬、行鞠躬礼,随后有序地参观李光前先生故居纪念馆。

梅山镇党委书记黄清地介绍,以商养儒的李光前不但资助厦门大学、集美学村,还在家乡梅山镇独资捐建集幼儿园、小学、中学、图书馆、医院为一体的光前学村,创办至今已80周年。

本次纪念活动由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期间还安排了座谈会、“欢乐泉州·走进光前故里梅山”主题晚会、“探访光前足迹·走进多彩梅山”乡镇定向挑战赛等活动。活动将持续至10月20日。

视频

李光前 相关视频

南安历史人物:爱国侨领李光前
李光前:比实业家更令人敬重的,是著名慈善家与教育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