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藥性
抗藥性(Drug resistance),或稱為耐藥性,是指藥物的治療疾病或改善病人徵狀的效力降低。
- 當投入藥物濃度不足,不能殺死或抑制病原體時,殘留的細菌可能具有抵抗此種藥物的能力。
- 例如細菌可能因抗生素產生的活性氧誘發DNA突變而造成抗藥性。
- 這種現象被稱為超突變性(hypermutability)。
- 抗藥性一詞等於藥物劑量失敗或藥物抵抗。
- 抗藥性多指由病原體引起的疾病,而抗藥性則亦指因長期服藥,造成相同劑量卻不如當初有效的情況。
- 抗藥性產生亦可能是抗生素的濫用,或未按處方服藥。
耐藥性(drug resistance)又稱抗藥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蟲以及腫瘤細胞對於化療藥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化療作用就明顯下降。耐藥性根據其發生原因可分為獲得耐藥性和天然耐藥性。自然界中的病原體,如細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藥性。當長期應用抗生素時,占多數的敏感菌株不斷被殺滅,耐藥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細菌對該種藥物的耐藥率不斷升高。目前認為後一種方式是產生耐藥菌的主要原因。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應重視其合理使用。
抗藥性的避免方法
- 產生抗藥性的兩個主要作用方式為:
- 1.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所有生物的特性都是由基因所控制,細菌自然也不例外,一般會被抗生素殺死的細菌,是因為細菌的新陳代謝或維持生存的過程中,某一特定步驟受到抗生素作用而無法正常運作,因而會被抗生素殺死。
- 細菌在複製繁殖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如果突變的基因,正好讓抗生素原可作用的部位變得無法作用了,那麼抗生素就殺不死這種細菌。
- 這種不怕抗生素的細菌稱為「抗藥性細菌」,在抗生素存在的環境下,仍可繼續生長、繁殖,絲毫不受抗生素的影響。
- 2.自其他抗藥性細菌身上取得抗藥性基因--有些細菌天生就可能對某些抗生素有抗藥性,有些細菌則是經由突變而產生抗藥性,這些細菌在自然環境或人體中,與許多其他種類的細菌一起生存,這時就可能經由許多方式,將這些抗藥性基因傳遞到其他的細菌體內,使得其他細菌也變成具有抗藥性。
- 為了減緩抗藥性病菌的產生,衛生署對於醫師使用抗生素訂有嚴格規範,並對於民眾提出以下「三不政策」的建議:
- 1.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一定要由醫師處方才可使用!
- 2.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如果只是感冒,有百分之九十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是不用抗生素也會自然痊癒的。
- 3.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療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就要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起。
- 提醒民眾就醫時應有以下正確的觀念:
- 1.選擇可以信賴的醫師:不是喜歡打針或多開藥的就是好醫師。
- 打針容易造成感染,藥吃多了傷身體(破壞肝腎功能),都不是好現象。
- 2.切勿病急亂投醫:大部分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病程,以感冒為例,其屬於病毒感染所造成,抗生素對其並無幫助,多喝水,多休息自然就會痊癒。如果病情出現日益加重的現象,應立刻就醫診治。
- 切勿自行到藥房去購服成藥,尤其是迷戀所謂的特效藥。
- 正確的使用抗生素,才不會在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無藥可用。(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1]
COV-19變種病毒的疫苗抗藥性
-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變種病毒持續肆虐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上月底正式將「Mu變種病毒」列入「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VOI),密切監控此種可能對疫苗具抗藥性的新變種病毒。
- 研究資料指出,Mu變異株至今已在39國現蹤,其中以美國通報2065例感染個案最多。
- 「Mu變異株(B.1.621)」今年1月首度在哥倫比亞現蹤,WHO研究發現此變異株的突變顯示出對疫苗抗藥性的風險,可能具有免疫逃逸(immune escape)的潛在特性,上月30日正式將其列入VOI名單,進行更詳細的監控分析。
- 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 Initiative)資料顯示,截至8月29日,Mu變異株已迅速蔓延至全球39個國家,累計近4650例感染病例(3794例為B.1.621變異株,856例為B.1.621.1變異株),其中以美國通報的2065例佔最大宗,其次為哥倫比亞(852例)和西班牙(473)。
- WHO提及,儘管Mu變種病毒目前僅佔全球確診病例的不到0.1%,但在哥倫比亞及厄瓜多的盛行率仍持續上升,分別來到39%和13%。
- 報導指出,若Mu變異株經確認對疫苗和現有療法具抗藥性,或可能衝擊公衛防疫措施的有效性,則此病毒株將被列入警戒層級更高的「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
- 據報導,現有5種「需留意變異株」分別為Mu、Eta、Iota、Kapparu及Lambda;4種被認為恐使疫情惡化的「高關注變異株」則包含存在於193個國家、首先在英國發現的Alpha變異株,存在於170國、最初在印度現蹤的Delta變異株,已在141國出現的Beta變異株及已在91國出現的Gamma變異株。 [2]
目錄
參考來源
- ↑ 如何避免抗藥性? (PDF). 衛生署. [2021-08-25] (中文).
- ↑ 恐對疫苗具抗藥性 Mu變種病毒迅速蔓延39國. 自由時報. 2021-09-02 [2021-08-2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