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吸虫病
病因
慢性血吸虫病的病因: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居民,从小与疫水接触,少量反复感染后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故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经治疗未愈,或未治自行退热的,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
症状
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 慢性血吸虫病无症状患者无任何症状与体征,常于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被发现。
- 慢性血吸虫病有症状者以腹泻、腹痛为多见,1日1~2次,为黏液稀便,偶带血,重者可为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常有肝脾肿大,早期以肝肿大为主,左叶为著。随着病情的进展,脾渐增大,一般在肋下2~3cm,尚无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征象。随着病情继续进展,出现乏力、消瘦、劳动力减退,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至发展为肝硬化。胃与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很少见,多在手术或胃镜作活检时发现虫卵而确诊。[2]
诊断
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检查
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除流行病学史与症状外,取决于实验室检查包括:
- 直接涂片找虫卵,用病人的粪便或黏液血便,涂片镜检找血吸虫卵。
- 毛蚴孵化法,可提高阳性率。
- 定量透明法;用于血吸虫卵计数,常用加腾(Kato-Kata)法,以每克粪便虫卵数(EPG)<100为轻度感染,100~400为中度感染>400为重度感染。
- 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在光镜下检查,检出虫卵的阳性率很高。
- 抗体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环卵沉淀试验(COGT)、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高。[3]
慢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诊断慢性血吸虫病时,肝脾肿大型应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鉴别;以腹泻、便血为主者应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4]
治疗
慢性血吸虫病目前使用的主要药物吡喹酮,成人总剂量为60mg/kg(儿童体重小于30kg者总剂量为70mg/kg),2d(或1d)分服,2~3/d,由于饭前服用的副反应较饭后服用者多,因此以饭后或餐间服为宜,体重以60kg为限。
视频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