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口炎
念珠菌性口炎是急性假膜型,又称为雪口病或鹅口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多发于出生后2~8日内。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部,在粘膜充血上,有散在的白色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后逐步融合成界限清楚的白色或蓝白色的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蔓延扩大,严重者可累及扁桃体、咽部、牙龈等处,呈满口白斑雪片状。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粘膜糜烂面可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1]
目录
疾病名称
念珠菌性口炎
疾病别名
念珠菌性口炎
疾病概述
念珠菌性口炎分为四种类型,下面介绍有哪些类型及对应症状:
- 急性假膜型。新生婴儿多见,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部。在充血的黏膜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融合成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早期黏膜充血明显,而陈旧的病损则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呈淡黄色。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出充血的黏膜或轻度糜烂面。少数病例由于误吸误吞,引起念珠菌性肺炎或念珠菌性食管炎,则预后较差。有的还可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和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2]
- 急性红斑型。多见于成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而致,故称抗生素性口炎。同时,大多数患者患有消耗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状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患者常有味觉改变,口腔干燥灼痛。应注意的是,这种成人急性念珠菌性口炎有时也有白色假膜,似雪口病,并伴有口角炎。
- 慢性红斑型。又称义齿性口炎,多见于女性。损害部位常在上领义齿腭侧组织而接触之腭、龈黏膜,表现为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假膜,不易擦去。本型可伴有念珠菌性唇炎和口角炎,还常伴有上腭乳头状增生。
- 慢性肥厚型。又称为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可见于颊、舌背及腭部。颊黏膜病损常位于口角三角区,对称分布,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附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腭部病损可由义齿性口炎的乳头增生发展而来。舌背病损表现为丝状乳头增生,同时伴黑毛根菌病,呈灰黑色,又称为毛舌。
诊断检查
疾病分类
口腔科
症状体征
治疗方案
安全提示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儿最多见,见多发于出生后2~8日内。
预防
- 避免产房交叉感染,分娩时应注意会阴、产道、接生人员双手及所有接生用具的消毒。
- 经常用温开水拭洗婴儿口腔,哺乳用具煮沸消毒,并应保持干燥,产妇乳头在哺乳前,最好用1/5000盐酸洗必泰溶液清洗,再用冷开水拭净。
- 儿童在冬季宜防护口唇干燥开裂,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习惯。[3]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