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巴洛克一詞最早來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意為「形狀怪異的珍珠」。後來卻成為藝術上的用詞。它的突出特點就是一個字:「怪」。巴洛克藝術的興起就是為了反對古典主義的嚴肅、拘謹、偏重於理性的形式 ,它是一種激情的藝術。巴洛克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 藝術史家以「巴洛克」(Baroque)來稱呼西元 1600 年到 1750 年之間的歐洲藝術;「巴洛克」也是指在十六世紀矯飾主義時期以後與十八世紀洛可可時期以前,這一段時間的歐洲文化。
十五世紀末期以後,歐洲各國不斷擴展科學新知,產生了許多發明;而地理上的新發現,造成了通商與殖民的興盛,物質趨於富有,思想則日益自由。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是歐洲的君主專制時代,各國之間常因擴張領土而發生戰爭。此外,因為宗教改革所引起的新、舊教權力之爭,導致後來的宗教戰爭。這些日趨複雜的局勢,對當時的藝術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巴洛克藝術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於羅馬,也就是舊教的中心,隨後即傳遍了歐洲及美洲部分地區。
目录
巴洛克藝術的風格
巴洛克藝術的風格是承襲自文藝復興末期的矯飾主義,著重在強烈感情的表現,而不像鼎盛期文藝復興以前那樣的嚴肅、含蓄。此時強調流動感、戲劇性、誇 張性等特點,常採用富於動態感的造型要素,如曲線、斜線等。其風格趨向,多少也反映了當時歐洲的動盪局勢、不安而豐裕的現實景象。
服飾方面
路易十四時期是巴洛克風格最盛行時期,流行華麗的大團花裝飾和果實圖案。「太陽王」路易十四,是巴洛克風格最忠實的擁躉和推動者。他身穿蕾絲邊絲襪、頭戴波浪式假髮,腰間還別著一把鑲滿寶石的寶劍。他穿的鞋。這雙紅色高跟鞋,可是路易十四的發明。他甚至規定,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資格穿紅色跟的高跟鞋。今天如果你穿成這樣上街,肯定會被當成神經病。但巴洛克風格就是這麼任性。[1]
男裝
歷史上最華麗最嫵媚的男裝在巴洛克時期。 最大的特點是大袖子蕾絲、帶馬刺的靴子、羽毛大帽子和佩劍。這個時候流行短小馬甲,有點像西裝背心。這個時候的內衣非常華麗,被大量絲帶重重捆紮,一件內衣需要100多米長的緞帶裝飾。長外套開始出現,一開始沒有領子,後來出現大領,從上到下密密麻麻裝飾華麗的排扣,此時褲子流行燈籠褲,也是到膝蓋扣住,下面是緊身長襪。鞋子一般是方頭,鞋跟很高,一般是紅色,鞋上裝飾花朵或是緞帶,巴洛克晚期出現鞋扣以代替裝飾。
女裝
巴洛克時期的服裝除了西班牙其他女人這個時候開始不用穿裙撐,裙子常常要有三層套,上衣要麼齊脖子的花邊大領,要麼袒胸露乳,法國時期開始把領口挖深加寬,袖子鑲著大量蕾絲,有時候袖子被打成很多段,一節一節的,每段都鑲嵌蕾絲。
建築方面
這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是炫耀財富的產物。裝飾華麗,古典的樣式和曲式、曲線並用,橢圓形大廳、圓形屋頂頗為常見;注重建築物四周景觀,有廣場、庭園、噴泉、雕像等的搭配。室內則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著名的法國凡爾賽宮、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就是這時期的代表性建築物。[2]
雕刻方面
富於動感,表現出流暢複雜的戲劇性效果:常和繪畫混和應用,並與建築相結合,成為建築物內外的裝飾,貝里尼(Bernini)為聖彼得大教堂所做的 雕像即為代表。
繪畫方面
這個時期的藝術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而大多數巴洛克的藝術家也都有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特別是在一些天頂畫中,人的形象變得微不足道。追求畫面動感,常出現對角線、弧線等構圖方式;並運用明暗對比來描寫物體和統一畫面,產生戲劇性的光影和色彩,如卡拉瓦喬(Caravaggio)、魯本斯(Rubens)、拉突爾(La Tour)、林布蘭(Rembrandit)等人的作品,都是典型的作品。巴洛克時期的繪畫除了繪於教堂內的頂棚(天花板)之外,獨立存在靜物畫、風景畫、肖像畫與大為流行。
當時各國重要畫家包括
- 義大利 — 卡拉瓦喬﹝Caravaggio 1571~1610﹞
- 法國 — 拉突爾﹝La Tour 1593~1652﹞、 普桑﹝Poussin 1594~1665﹞
- 西班牙 — 維拉斯奎茲﹝Velazquez 1599~1660﹞
- 法蘭德斯 — 魯本斯﹝Rubens 1577~1640﹞、 范戴克﹝Van Dyck 1599~1641﹞
- 荷蘭 — 林布蘭﹝Rembrandt 1606~69﹞、哈爾斯﹝Hals l581~1666﹞、維梅爾﹝Vermeer 1632~75﹞等
視頻
巴洛克音樂殿堂—華麗的漫遊
《華麗.古典 巴洛克藝術 BAROQUE》:與異國文化的美麗邂逅︱閣林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