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
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國又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1]
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由於這個節日一開始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發起的政治事件,這個節日和眾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社會主義國家。
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慶祝的節日。這一天,婦女們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無論她們的國籍、民族、語言、文化、經濟狀況和政治立場如何。從那以後,國際婦女節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婦女節日,對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婦女來說都具有新的意義。日益發展壯大的國際婦女運動,通過聯合國四次婦女問題全球會議得以加強。在其推動下,紀念活動已成為一個號角,號召協力爭取婦女權利和婦女對政治經濟事務的參與。 [2]
- 中文名 :國際婦女節
- 英文名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 別 稱 :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
- 節日時間 :3月8日
- 節日類型 :國際節日
- 流行地區 :全世界
- 節日起源 :20世紀初期一系列女權運動
- 節日活動 :舉行各類婦女權益活動
- 節日意義 :百年女權主義運動紀念日
- 設定時間 :1975年
- 相關飾物 :紫色絲帶
- 拼 音 :guó jì fù nǚ jié
目錄
歷史發展
節日起源
在聯合國介紹國際婦女節的網頁上,把「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起源歸因於20世紀初期一系列的婦女運動大事,這些事件包括:
1909年,美國社會黨人將2月28日定為全國婦女日;1910年,第二國際哥本哈根會議上以克拉拉·蔡特金為首的來自17個國家的100餘名婦女代表籌劃設立國際婦女節,但未規定確切的日期;
911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有超過100萬婦女集會慶祝國際婦女節;1913年2月的最後一個周日,俄羅斯婦女以示威遊行的方式慶祝了她們的國際婦女節;1914年3月8日,歐洲多國婦女舉行反戰示威遊行;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為紀念在一戰中喪生的近200萬俄羅斯婦女,俄羅斯婦女舉行罷工,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4天後,沙皇被迫退位,臨時政府宣布賦予婦女選舉權。 [3]
20世紀初這一系列發生在歐洲和美洲的女權運動共同促成了「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
節日發展
設立國際婦女節的想法是最先產生於20世紀初,當時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的工資使得各類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製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儘管後來當局出動警察攻擊並驅散了抗議人群,但這次抗議活動促成了兩年後的3月第一個工會組織的建立。
接下來的數年裡,幾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類似的抗議遊行活動。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3月8日 ,當時有將近15000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十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最低工資標準)和享有選舉權(婦女選舉權)等,並喊出了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麵包加玫瑰」的口號。第二年有2000人參加雙紐約市曼哈頓區的一個婦女節集會。
首次慶祝婦女節是在1909年2月28日,當 時美國社會黨發表了一項宣言,號召在每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紀念活動。這樣每年的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1913年。
1910年8月26日-27日,在第二國際哥本哈根代表大會前夕克拉拉·蔡特金以國際婦女書記處書記身份主持召開了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全世界被剝削工人的國際團結早己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原則。德國社會主義政黨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有強大影響,黨內有諸多倡導女權者,包括像克拉拉·蔡特金這樣的領導人。這次代表會議有17個國家的100多名代表參加,代表了工會、社會主義政黨、職業女性俱樂部,還包括第一次當選為芬蘭議會議員的3位婦女。受到美國女工及其社會主義姐妹們行動的激勵,克拉拉·蔡特金起草了一份《關於爭取婦女選舉權基本原則的決議案》。
這個決議案規定,「各國無產階級有階級覺悟的政治組織和工會一致同意:各國社會主義婦女每年要有一個節日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婦女獲得選舉權,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原則並連同整個婦女問題一起對待婦女的選舉權要求。婦女節必須具有國際性和認真地籌備。」
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並沒有一個單獨的關於確立國際婦女節的決議,更沒有規定哪一天是婦女節。由於哥本哈根婦女代表會議沒有規定國 際婦女節的具體日期。所以,1922年之前慶祝這個節日的活動隨機性較強。
1911年3月19日,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婦女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德國各地舉行了爭取選舉權的集會,僅柏林一地就有5000多名男女工人參加。丹麥、奧地利、瑞士等國的婦女也都舉行了集會和遊行。 總共超過一百萬人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6天之後的3月25日,紐約發生了著名的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火災,火災吞噬了140多名製衣女工的生命,這其中大多數是意大利和猶太移民。而惡劣的工作條件被認為是導致如此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這場火災後來還對美國的勞工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洲的婦女們也於1913年3月8日走上街頭,通過舉行和平集會等形式反對戰爭。
1912-1915年間,每逢3月19日這天,蔡特金都在國際婦女書記處的機關刊物—《平等報》上發表文章,紀念國際婦女節。國際婦女節的慶祝活動之所以選在這一天,是為紀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和勞動婦女反對政府軍偷襲蒙馬特爾高地國民自衛軍大炮陣地而舉行的起義。這一起義導致巴黎公社的誕生。 [10] 紀念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後來還證明是俄國革命的前奏。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期間,彼得格勒女工響應布爾什維克的號召,於3月8日(俄歷2月23日)舉行慶祝國際婦女節的示威遊行,要求得到「麵包與和平」,參加了有9萬男女工人進行的罷工。後來發展為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起義,沙皇專制制度被推翻。 十月革命成功之後,布爾什維克的女權活動家亞歷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倫泰(Alexandra Mihalovna Kollontai)說服列寧將3月8日設為法定假日。蘇聯時期,每年都會在這天紀念「英雄的婦女工作者」。
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以後,由於女革命家羅莎·盧森堡被反動派殺害,因此,1919-1921年國際婦女節的慶祝活動都選在3月5日這一天。這天是盧森堡的生日。列寧於1920年和1921年發表的《迎接國際婦女節》和《國際勞動婦女節》兩篇紀念文章,都是在3月4日寫的。
1921年9月9—15日,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在莫斯科舉行,28個國家的82名代表出席會議。會上,保加利亞的女共產黨人建議,為了紀念俄國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鬥爭,把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第二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採納了這個建議,通過決議將3月8日這天定為國際婦女 此後,各國無產階級婦女每年在這天都以不同形式來慶祝自己的節日,只是由於時代的發展變化,其目的不僅僅是爭取婦女選舉權了。從1922年開始,蘇聯《真理報》、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機關刊物《國際新聞通訊》、《共產國際》在3月都開闢專欄,介紹國際婦女節和各國無產階級婦女的鬥爭以及生活和工作情況。<
近代變遷
中國首度公開、正式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是在1924年3月的廣州,當時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蜜月期。從1924年中國人第一次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以來,該節日己經成為了國共兩黨領導中國婦運的重要場域。「三八」國際婦女節代表革命傳統及其作為中國百年婦運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間。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開始關注到婦女問題,在中共二大《關於婦女運動的決議》中提出「婦女解放是要伴着勞動解放進行的,只有無產階級獲得了政權,婦女們才能得到真正解放」這一後來以一貫之的婦女運動指導方針。 隨後,向警予出任中共第一任婦女部長。在隨後的幾年裡,她多次在上海領導女工鬥爭,僅1922年一年間就在上海的六十間絲廠、三萬名女工中先後發
動十八次罷工。但是當 時中共內部婦女力量薄弱,1922年6月時只有女黨員4名,到1923年6月時也不過13人。 建立廣泛的婦女運動統一戰線的需求迫在眉睫,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關於婦女運動的決議案》中就提出「一般的婦女運動如女權運動、參政運動、廢娼運動等,亦甚重要」 [13] 、「本黨女黨員應隨時隨地指導並聯合這種種運動,口號應是「全國婦女運動的大聯合」、「打破奴隸女子的舊禮教」、「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職業平等」、「女子應有遺產承繼權」、「男女社交自由」、「結婚離婚自由」、「男女工資平等」、「母性保護」、「贊助勞動女同胞」。這些口號之外,還應加入「打倒軍閥」、「打倒外國帝國主義」兩個國民革命運動的口號,以引導占國民半數的女子參加國民革命運動」
就在中共二大召開的這一年,孫中山在上海召集國民黨改進會議,再次改組國民黨,在新修訂的黨綱與總章里規定設立「婦女委員會」,以「調查國內外婦女狀況,並研究國內婦女問題之解決方法」。1924年初的廣州,婦女就學就業的機會很少。據統計,全市女老師、女醫務人員只有200多人,女學生也不過6000多人。國共實現合作後,伴隨着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靠近港澳的廣州婦女開始接受國際婦女革命運動的影響。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婦女部部長何香凝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一大上提出了「婦女在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獲大會通過,促使《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的政綱中明確規定:「於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社會上確認男女平等之原則,助進女權之發展。」 從而確立了婦女在社會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則。何香凝作為中國國民黨早期最重要的婦女運動領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這一時期,作為國民黨中央的一個黨務部門,國民黨的婦女部同樣關注「國民革命是婦女的唯一生路」,將婦女解放與國家救亡緊密相連;在這一點上,國共兩黨婦女工作有着基本的共識。
當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後,遵照兩黨的決議,女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參加國民黨各級婦女部的領導工作。向警予、蔡暢、鄧穎超、楊之華等中共早期婦女工作領袖都先後在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和滬、粵等地的地方黨部婦女部擔任領導職務。
1924年,廣州對於「三八」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活動,不僅成為中國首次公開的「三八」節紀念活動,也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婦女運動統一戰線的重要場域,「國際婦女節因而也成為廣大婦女教育、檢閱自己力量和加強團結的盛大節日。」
同年2月下旬,在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幹部會議上,何香凝提議在廣州舉行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大會,由中央婦女部負責出面發起集會和遊行示威,會後何香凝承擔了紀念活動的籌備事宜。3月3日,廣州執信學校作了題為「國際婦女節之性質」的專題講演,介紹婦女節的歷史與意義,這個演說可以說是中國的政黨首次向中國大眾介紹「國際婦女節」這一概念。
3月4日,國民黨中央婦女部以部長曾醒名義發出通告,呼籲廣州地區各婦女團體於3月8日舉行遊行示威,響應全世界婦女的「大團結示威運動」,並派代表參加3月5日下午在執信女校召開的籌備會議。翌日下午2時,廣州各界婦女代表數百人在執信女校大禮堂舉行籌備動員會,推舉何香凝為會議主席。何香凝發言,3月8日廣州婦女的遊行示威將是中國第一次組織的「三八」婦女節紀念活動,意義十分重大。與會代表熱烈鼓掌,並紛紛對組織好這一活動建言獻策。會議最後決定:
1.3月7日派出12人乘坐汽車在廣州市內主要街道分發有關婦女問題的傳單,以喚起市民的注意和動員各界婦女參加大會和遊行;
2.3月8日上午11時在第一公園舉行示威大會,請廣東省教育廳、廣州市教育局通知省立、市立各校學生全體參加;
3.會後在市內馬路舉行巡遊,並準備汽車隊演講隊隨同出發,請市公安局派軍警保護;
4.確定各種旗幟標語,如「解放中國殖民地之地位」、「解放婦女所受資本制度的壓迫」、「要求婦女勞動權、平等教育權、平等工價錢、女子參政權及一切婦女應得之權」等。
《廣州民國日報》為廣州紀念「三八」節活動吶喊助威。3月5日該報發表《慶祝國際婦女日》一文,詳細介紹「國際婦女日」的歷史及德、英、奧和蘇俄等國慶祝「三八」節活動情況。3月6日又發表題為《婦女日》的時評,指出中國婦女幾千年來受制於「男權」,「幾不自當為人」,強調國民黨中央提議舉行「三八」婦女日活動,目的是提高婦女的覺悟,革除陋習,進而謀求婦女的「覺悟」、「獨立」。3月7日,該報又刊登《國際婦女日之運動》,通告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在廣州的「三八」紀念活動的具體時間、地點和巡遊路線,向廣大婦女發出了動員令。
1924年3月8日上午,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廣州舉行,位於市中心的第一公園內的音樂亭搭起了臨時舞台,「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橫幅懸掛正上方。會場四周也張貼了「婦女要求勞動權」等標語。10時左右,執信學校、高師學校、法政學校、市政學校、女子職業傳習所、保姆學校、圖強學校等30多所學校學生、各界婦女約2000多人參加。11時大會正式開始,由廣州工讀學校校長沈慧蓮主持。之後何香凝主持大會並發表演講,介紹了「三八」婦女節的由來及紀念它的意義,痛述了廣大婦女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下所遭受的種種苦難,鼓勵婦女堅決地走「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和婦女自求解放的道路。」 [18] 與會者報以熱烈掌聲和口號。廖仲愷也前來助興,並發表《國際婦女日的性質》的演說。瞿秋白、惲代英等共產黨人也應邀參加並講話,支持婦女群眾運動。與會婦女群情激昂,「打倒外國帝國主義」、「排除納妾和一夫多妻」等嘹亮口號此起彼伏。 [4]
慶祝大會結束後,何香凝、曾醒與巡行總指揮沈慧蓮、總務長唐允恭、糾察員廖冰筠等人一起,帶着與會婦女從第一公園出發,徒步上街遊行,按照預定路線途經吉祥路、越華路省長公署、廣仁路省財政廳、永漢北路,從天字碼頭轉入珠江長堤、太平南路、一德路、維新路,最後回到第一公園解散。一路上,遊行隊伍高呼「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保護童工孕婦」、「廢除娼妓制度」等口號。「第一次將中國婦女的要求全面提出來了。」 何香凝還組織10餘人散發會議口號和傳單,派出27個演講隊,分赴工廠、劇院等處演講,宣傳會議精神,啟發婦女群眾覺悟。 許多看熱鬧的婦女站在街道兩旁,也附和高呼口號,有的還加入了遊行隊伍。不少女學生還分乘十幾輛插上各種旗幟的汽車,到市內其它街道演講,散發傳單,宣傳紀念「三八」節和謀求婦女解放的意義。以此為契機,廣東婦女運動逐漸開展起來,越來越多的婦女投身到婦女解放和國民革命的洪流中。婦女作為一支重要力量參加了鬥爭。將爭取女權融入爭取民權的時代洪流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中國婦女運動在同一的目標、同一的策略之下,有系統有計劃的進行的歷史之序幕。」
國共兩黨的婦女部在1924年2月末、3月初圍繞「三八」國際婦女節舉行的一系列活動,首開國人慶祝國際婦女節的先例。這一年還是「除廣州外,別處的女界,不曾聽到對於這國際勞動婦女節有怎樣的舉動。」 但此後,「三八」國際婦女節在中國各地、各婦女團體間迅速傳播,每年的慶祝活動不斷。 1925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各地婦女代表齊集北平,為抗議段祺瑞政府視女性為非國民的荒唐選舉權規定而舉行示威遊行。1926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尤其是上海、廣州、漢口、天津的勞動婦女群眾」,「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大規模的紀念運動」。在楊之華的回憶中,這一年的紀念活動不僅在京滬穗這樣的大城市聲勢浩大,甚至深入到梅州、梧州、宜賓、保定、酉矍陵、平江這樣的中小城市。
1927年3月8日,武漢更是空前的熱鬧——10萬(也有說20萬人) 婦女大遊行,慶祝國際婦女節。有着傳奇人生經歷的共產黨員黃定慧(當時叫黃慕蘭,是中共武漢婦女部部長)20世紀90年代在口述回憶中稱:「1927年,我被任命為『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慶祝活動的籌備主任…3月8日那天,十萬多名婦女在城市中央廣場集合,我們先開了個會,國共兩黨中的許多著名人物都來了,宋慶齡、何香凝和柳亞子也來了。我是會議的主席,這是黨和人民給予我的莫大榮譽。這件事使得許多人至今仍記得我。講話後,會議結束了,然後十萬多名婦女行進到嘉賓所在的看台,再繼續向市中心遊行。」
雖然之後不久,國共第一次合作就失敗了,但是「三八」國際婦女節作為重要的教育、動員場域這一傳統,卻在國共兩黨的婦女工作中都得到了保持。1932年在瑞金慶祝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的第一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召開有數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群眾紀念大會」,毛澤東發表講話,並「檢閱了蘇區的婦女赤衛隊」。陝甘寧邊區建立後,每年的「三八」國際婦女節,不僅有常規的慶祝活動,中共中央還會有針對性地提前發布文件、指示,比如1938年的《中央為「三八」節工作給各級黨部的指示》,1941年《中央為「三八」節工作給各級黨委的指示》和1943年《關於各抗日根據地,目前婦女工作的決定》等。 三八」節和圍繞節日的慶祝、紀念活動,成了中國共產黨一年一度發布婦女工作政策、建立婦女工作統一戰線、動員基層婦女參與婦運的重要抓手;這一傳統在新中國時期也得到了很好地繼承。
而在國民黨方面,「三八」國際婦女節作為動員婦女的重要公共活動空間這一功能,也並未隨着大革命的失敗而消解。雖然南京國民政府對於群眾婦女運動採取了緊縮政策,但無論是在「新生活運動」中,還是後來的抗日戰爭期間,「三八」國際婦女節都不僅是個重要的節日,還是響亮的戰鬥號角。而民間的婦女組織,更是利用「三八」國際婦女節這一得天獨厚的機會,以各種形式發動婦女參與婦運。比如1931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南京各界婦女集會,並向國民政府及國民黨中央黨部請願,要求政府規定婦女參加國民會議代表名額,這一活動間接促成了1936年國大選舉成功產生婦女代表,這是近代中國婦女參政運動邁出的重要一步。[5]
抗戰爆發前,「三八」國際婦女節的慶祝活動更是成為了中國各界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重要場域。女作家謝冰瑩曾經寫過「多難的『三八」』一文,紀念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期,她和她的朋友們自費創辦《婦女之光》雜誌,投身抗戰,並計劃在3月8日舉行示威遊行,結果卻在婦女節當天遭到巡捕查禁的遭遇。 1936年的「三八」節,雖然當時政府已下令禁止集會遊行,但北平、上海等地仍都舉行了盛大的示威運動,中國共產黨更是組織各界婦女2000多人舉行了紀念大會,提出「婦女界團結起來」等口號,會後並舉行規模巨大的示威遊行。這是日後全民抗戰中婦女運動的先聲。而抗日戰爭期間,無論是重慶、延安、西安、成都,還是孤島上海,每年「三八」國際婦女節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以1940年為例,「不但重慶、成都、金華、昆明、桂林、貴州……等大城市裡熱烈的舉行紀念『三八』大會,有千萬人行列的遊行,發行特刊……在各處偏僻的鄉鎮也都舉行了紀念『三八』。為了爭取全民抗戰的勝利,在這一年的『三八』各地婦女一致地提出了要『實行憲政』、『反汪肅奸』及『全國婦女大團結』的口號」。 「三八」國際婦女節作為國共兩黨領導中國婦女運動的重要場域,這一點是值得重視的;而中國的「三八」紀念活動背後的革命性、鬥爭性也是值得銘記的。1946年抗戰一結束,當年的「三八」國際婦女節慶祝活動演變成國共兩黨爭奪對於中國婦女運動話語權與領導權的舞台。
1949年以後,《人民日報》每年發表「三八」國際婦女節社論,該社論成為了「由全國婦聯主持的代表國家行為的『三八』節大型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顯然,自大革命以來,以「三八」國際婦女節為重要載體開展婦女工作的傳統在新中國得到了很好的繼承。
1951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北京、上海都組織了婦女抗議美國武裝占領日本的示威遊行,上海據稱是10萬人大遊行,這兩場大遊行分別登上了《新中國婦女》第19,21兩期的封面。 「這兩個大規模婦女集會是兩地婦聯建國後組織的首次重大婦女集會。這樣的活動顯示的不僅是中國婦女的愛國主義,預設的觀眾也並非僅是美帝國主義。組織者和參與者都會明白,作為單一性別的婦女示威活動,她們顯示的是新中國婦女的威力,觀眾可以包括所有依然歧視婦女的中國男女。」 即便在新中國,對於婦聯這樣的官方婦女領導機構而言,藉助「三八」國際婦女節這一具有鮮明性別屬性的節日的活動來展示「新中國婦女」這一集體政治主體,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不過在民眾中,節日的政治色彩逐漸減弱而演變成類似西方的母親節和情人節之類向女性表達尊敬和愛意的機會。至今,這天仍是俄羅斯的法定假日,男性會贈送禮物給婦女以祝賀她們的節日。
在西方國家,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活動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正常舉行,但後來一度中斷。直到1960年代,隨着女權運動的興起才又逐漸恢復。
而1960年以來對「三八紅旗手」和「三八紅旗集體」的評選與表彰活動,更將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女勞模」為象徵的「新中國婦女」形象賦予了更明確的性別屬性。「三八紅旗手(集體)」的評比活動始於1960年1月29日《人民日報》提出的評比標準。 [33] 同年2月15日的《人民日報》通知中進一步指出該評比活動的意義在於,「全國婦女一定要人人樹雄心,個個立大志,爭取成為紅、勤、巧、儉的社會主義勞動婦女,為完成和超額完成1960年國家建設計劃,為高速度建設社會主義作出更大的貢獻。 [34] 3月5日,由全國婦聯等9個團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舉辦的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表彰和鼓勵一萬個(實際是10002個)「三八紅旗手」(6305名)和「三八紅旗集體」(3697個)的廣播大會在北京舉行。現 在的人們已經很難想象這個廣播表彰大會之盛況空前,「從邊疆到內地,從沿海到山區,我們遼闊廣大的祖國就是廣播大會的會場。參加大會的有一億二千萬以上的各族各行各業的婦女。」
雖然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全國婦聯業務工作在文革期間基本停止,《人民日報》從1967年開始不再發表「三八」社論。但以康克清、鄧穎超為首的中國的婦女工作領袖們的努力,使這一傳統在1973年得以恢復,這與中共中央重建婦女組織、再度重視婦女工作的進程完全契合。1978年3月4日,全國婦聯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首都各界婦女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的座談會,在文革期間中斷的「三八紅旗手(集體)」的評選活動在1979年得以恢復 ——使得1924年以來,「三八」國際婦女節作為中國婦女運動和婦女工作重要場域的傳統得以繼續。[6]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9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聯合國的倡議導致為實現男女平等建立了國家法律框架,並且提高了公眾對於迫切需要在各個方面提高婦女地位的認識。 [7]
節日內容
法定假日
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 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第三條規定:婦女節(3月8日)屬於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婦女放假半天。 [8]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每年於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三八」國際婦女節已經成為了聯合國的紀念日。有些人佩戴紫色的絲帶來慶祝這一天。
在阿富汗、安哥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布基納法索、柬埔寨、古巴、格魯吉亞、幾內亞比紹、厄立特里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馬達加斯加、摩爾多瓦、蒙古、尼泊爾、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和贊比亞等等國家,這一天是法定假日。
在一些國家,如喀麥隆、克羅地亞、羅馬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和智利,這一天不是公共假日,但仍被廣泛慶祝。在這一天,男人們通常會給他們生活中的女性——朋友、母親、妻子、女朋友、女兒、同事等等——鮮花和小禮物。在一些國家(如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它也被視為相當於母親節,孩子們也會給他們的母親和祖母送小禮物。
2004年,捷克議會在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的提議下,將國際婦女節重新確立為官方的「重要日子」。
在亞美尼亞,蘇聯解體後國際婦女節被廢棄,代替的是國家假日4月7日「美和母性」的正式節日。然而,人們仍然在3月8日保持對國際婦女節的慶祝。亞美尼亞舉行專題公開討論導致了承認所謂的「女性月」,即兩個「婦女日」3月8日和4月7日之間的時期。
在意大利,為了慶祝這一天,男人送給女人黃色的含羞草。黃色含羞草和巧克力也是3月8日在俄羅斯和阿爾巴尼亞最常見的禮物之一。
在許多國家,如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哥倫比亞、愛沙尼亞、匈牙利、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馬其頓、摩爾多瓦、黑山、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烏克蘭、巴西、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俄羅斯等等國家,仍盛行送花給婦女的習俗。女性有時也會從僱主那裡得到禮物。中小學生也經常給女老師帶禮物。
在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國,婦女團體通常在3月8日晚舉行「女性專用」晚宴和聚會慶祝節日。
在巴基斯坦,正式和非正式部門工作的婦女們每年慶祝國際婦女節,以紀念她們在面臨許多文化和宗教限制的情況下為爭取應有權利而進行的鬥爭。
一些致力於社會變革的婦女利用國際婦女節來推動婦女權利運動。例如,在波蘭,每一次國際婦女節都會在主要城市舉行大型女權主義遊行。
活動宗旨
每逢「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各國婦女組織和女權活動家努力推動婦女權利進入國家、區域和國際人權領域的重要議程,提示國際或國家關於對婦女議題的性別盲點。她們鼓勵和組織婦女們分享個人的經歷,討論色情文化、託兒所、性騷擾、強姦、家庭暴力(如毆打妻子、虐待兒童)等問題,督促一些重要的政府網站反映婦女生活與工作狀況的調查與報告文件,採取制定相關政策。
在中國,「三八」國際婦女節前夕,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展開「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評選活動,表彰中國婦女做出的業績。 [40] 評選標準包括:
1. 思想紅,幹勁足;2. 在工農業生產上、在集體生活福利及社會服務事業中、在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戰線上,大鬧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的;3. 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刻苦學習和鑽研科學的;4. 善於團結群眾發揮共產主義協作精神的。
凡是具備上述條件或條件之一的,並在完成生產或工作計劃方而作出突出成績的,都可稱為全國婦女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或先進集體廠。[9]
代表人物
國際代表
創立國際勞動婦女節的主要提議,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1857.7.5-1933.6.20),原名克拉拉·艾斯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國際社會主義婦女運動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無產階級女權解放的靈魂人物。
1910年8月,蔡特金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鬥爭日,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婦女節。「三八」婦女節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
中國代表
中國第一次慶祝婦女節活動的發起者
[10] 何香凝(1878.06.27-1972.09.1),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建立民國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抗日統一戰線的一個方面軍,也是新中國創始人之一。
1924年2月下旬,在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幹部會議上,何香凝提議在廣州舉行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大會,由中央婦女部負責出面發起集會和遊行示威。3月8日上午,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廣州舉行。以此為契機,廣東婦女運動逐漸開展起來,越來越多的婦女投身到婦女解放和國民革命的洪流中。
新中國首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傑出代表
金學曙(1922.01.23-2014.03.17),新中國第一代西醫,同時兼修中醫,是新中國首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傑出代表,被時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鄧拓譽為「新時代的傑出女性」。1949年,時任上海虹橋療養院醫生的金學曙參與了營救愛國民主人士張瀾和羅隆基,幫助張瀾和羅隆基成功銷毀了他們手中所掌握的機密文件和資料,避免了重要文件落入國民黨當局手中而給新中國的革命事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上海解放後,金學曙還積極參加婦女屆的勞軍活動。新中國一成立,她即從上海來到北京,投入到新中國和人民日報社的建設事業中。1986年,金學曙被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授予傑出新聞工作者終身成就獎。
節日影響
國際影響
文化上
國際婦女節是婦女創造歷史的見證,婦女為爭取與男性平等所走的鬥爭道路十分漫長。古希臘的莉西斯特拉塔就領導了婦女鬥爭來阻止戰爭;法國革命時期,巴黎婦女高呼「自由,平等,走上凡爾賽的街頭爭取選舉權。
[11] 3.8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這個日子是聯合國承認的,同時也被很多國家確定為法定假日。來自五湖四海的婦女們,儘管被不同的國界、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所區分,但在這一天能夠同時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讓人們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發展所做出的鬥爭。
政治上
西方女權主義起源於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後,19世紀下半葉出現第一代,和歐洲工業革命同步。最初的訴求是婦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應當平等,在經濟上與男性平等。她們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訴求婦女的解放。中國19世紀20-40年代的一些社會主義者受到的女權主義影響,主要是屬於這一代的。這一時期,女權主義還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主要是一些實踐活動,像克拉拉·蔡特金領導的婦女同工同酬的運動,和「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
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勞動婦女團結戰鬥的光輝節日。在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婦女,不分國籍、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差異,共同關注婦女的人權。近現代以來,聯合國的四次全球性會議加強了國際婦女運動,隨着國際婦女運動的成長,婦女節取得了全球性的意義。這些進展使國際婦女節成為團結一致、協調努力要求歸還婦女權利和婦女參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權利的日子。
思想上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它是全世界的婦女組織所慶祝的重大節日。關於婦女節的這個想法早在20世紀就被提出來了,但是直到1908年才在美國舉行了第一個婦女節。1911年,第一個國際婦女節在德國、奧地利、丹麥和歐洲其它一些國家舉行。從那時起,這個日子在許多國家被作為全國性假日來慶祝。它標誌着女性在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各國的婦女們都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它代表了公平、公正、和平與發展。
在一些地方(比如俄羅斯、中國),這個節日已經失去了政治意味,成為了簡單的男人表達對女性的愛意的時刻,類似於母親節與情人節的混合。然而在其它一些區域,聯合國指定的政治和人權主題對全世界婦女的鬥爭有着強烈的政治和社會意識,並以充滿希望的方式提出和審查。 [12]
中國影響
文化上
「三八」國際婦女節——這個全世界婦女的節日,到21世紀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歷史;從1924年中國人第一次慶祝這一節日,至2015年已有90個年頭;從1960年中國第一批萬名(個)「三八紅旗手(集體)」誕生,這個光榮稱號也已經年過半百。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婦女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紀念這一節日:北伐路上的遊行、抗戰街頭的募款、內戰時的示威、阮玲玉的自殺、丁玲的隨筆,等等;「三八」國際婦女節這百年的歷史,與中國的婦女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了中國婦女運動的特殊公共文化空間。
政治上
[13] 中國廣州各界婦女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為中國婦女爭得了第一次慶祝自己節日的權利,而且體現了革命婦女力量的大聯合,成為首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兩黨結成婦女統一戰線的標誌。」 為中國婦女運動史上開了一個新紀元」。;c
思想上
與其它節日——諸如國慶節、植樹節、聖誕節等不同,「三八」國際婦女節有其鮮明的性別屬性——它是婦女專屬的節日。以「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為主題的罷工、集會、遊行示威等,正是中國婦女在20世紀以來形成新的「社會性別」認同的最重要的場域之一。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