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 榮譽 = 中國藝術研究院首批終身研究 | 家史 = 祖父名周銅,父親周景頤 周汝昌

周汝昌
原文名 Yammie Nam
出生 (1918-04-14)1918年4月14日
天津市津南區鹹水沽鎮
逝世 2012年5月31日(2012-05-31)(94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玉言、解味道人等
職業 學者、紅學家、詩人、作家、書法家

目錄

生平經歷

少年時代

918年4月14日,周汝昌,出生於天津鹹水沽鎮。祖父名周銅,捐過清朝"同知",父親周景頤 ,為光緒年的末科秀才。但伴隨他成長的年月不是軍閥混戰,就是外寇入侵。生於亂世又為一介家無藏書的村童,周汝昌從小就醉心文學藝術,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隻字,他都絕不放過。對得到的任何一本書更是精讀細敲如嘬骨髓,寫讀後感、找錯字。就連坊間婦女們的縫、連、繰、挑、納這些針線活兒也讓少年周汝昌感覺很新奇。另如彈弦唱戲,初染就能令那些個"角兒們"瞠目結舌。進入小學後,他接受外語之快令人稱奇,原版的英文課本在他眼裡毫無障礙,就讀天津南開中學時,他的英文水平可與老師論伯仲。周汝昌從初中時期便熱衷於古典詩詞的創作,覺民三年,他的"文學事業"已經發端。不但作詩填詞,都自己摸路而行,而且開始寫"文章",竟獲一個報紙發表,記得得到的報酬是一冊書。初中畢業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天津市實驗中學。

進入高中後(南開中學),此時的文學活動主要方面之一即:研習宋詞。但這些刊物已不易尋檢,如今僅僅覓得小詞數首。

周汝昌準備進大學深造時,抗戰爆發了,學業再次擱淺。1939年周汝昌得知尚未被日本兵侵占的燕京大學招生,遂以英語免試資格投考該校的王牌西語系。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學後,與諸多名家顧隨、張伯駒、錢鍾書等都有唱和,其詩詞功底頗得各位先生賞識。錢鍾書曾回信於周汝昌:得一英才如此, 北來不為虛矣,並另有回信贊其押韻"如土委地。 1941年4月4日,燕京大學禮堂上演的京劇《春秋配》傾倒觀眾,劇中小生李春發的飾演者正是學生周汝昌。周氏小生一招一式之美,一音一字之妙,深為梨園票友所推崇。1941年日本侵略者在製造珍珠港事件的同時又舉兵占領了燕京大學,強行把教授們從北京押往山東的集中營,學生被遣散。周汝昌回到家裡,繼續以書為師,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才又經過複試繼續回燕大西語系完成學業。而此時的燕大教授陣容已遠非昔日可比,曾給他講過兩次課卻讓他一生敬重的顧隨教授也已流亡

婚姻家庭

1940年 二十三歲時和十七歲的毛淑仁結為連理。毛淑仁表字芝仙,曾號岫眉。結婚那時,華北正處於日寇侵華的苦難歲月。

周汝昌在懷念妻子的文章中,對妻子的賢惠、聰穎的感激之心、讚賞之語躍然紙上,使人若感同身受,不由得生起對這位女子的敬仰。

周汝昌在自傳中曾說其一生寫作多得賢妻毛淑仁的臂助,尤其是當時條件之艱辛,其功更不可泯滅。賢妻素喜書法,每寫字幅,她皆能評定,得出優劣,不失毫釐。她不僅內助辛苦,病時還為他抄錄資料,以解周汝昌目壞難讀小字之困。如今,淑仁已不在了。六十載糟糠夫妻,患難伴侶,所歷萬言難述。她是一個善良仁厚的慈悲為懷者,一生勞瘁,助其為文寫字,縫衣做飯。在危難中表現出無畏的護其申冤的高尚精神。周汝昌平生的這點學術成就,其中包涵着她的辛勤甘苦,這種無形跡的貢獻,是他難以忘懷的。

投身紅學

本已在詩詞、書法、戲曲、翻譯等領域頗有建樹的周汝昌,隨後又步入了"研紅"。周汝昌少年時就常聽母親講《紅樓夢》的故事,後來又從母親手裡看到古本《石頭記》。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紅"之路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數胡適先生的影響。

1947年,時在燕京大學讀書的周汝昌收到一直進行《紅樓夢》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來的一函,說他新近看到亞東版《紅樓夢》卷首有胡適之的一篇考證文章,其中有敦誠與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摯友的新論說,他囑去燕大圖書館周汝昌查證。周汝昌遍查燕大圖書館,在敦敏詩集中發現了那首《詠芹詩》,周汝昌將這一發現撰寫成文,並在《天津民國日報》副刊發表。看到文章的胡適之當即覆信周汝昌,自此胡、周書信往來切磋討論《紅樓夢》,成為現代紅學史上的一段佳話。據周汝昌回憶,圍繞《紅樓夢》胡適先生曾給他7封書信,除1封遺失外,另外6封均已公之於眾。

1948年夏初,正在撰寫《紅樓夢新證》的周汝昌帶着討教《甲戌本石頭記》的疑問,應胡適先生之邀從西郊學校進城,拜訪胡適先生。讓周汝昌意外的是,胡適先生居然慷慨地將珍貴的孤本《甲戌本石頭記》借與他拿走細看,後又托時在燕大授課的小說專家孫楷第將自己珍藏的《四松堂集》乾隆抄本和有正書局石印大字戚序本拿給他研究。對此,周汝昌曾不止一次感嘆道:胡先生能平等對他,還對他愛護有加,其人品和學問少有人比。

因為研究紅樓夢,他從四川大學的外文系調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任編輯,也由於這本書,他在政治運動中被批判成了"資產階級胡適派唯心主義"的"繁瑣考證"典型代表,由"紅"變成"黑"。在後來的2005年,周汝昌出版了20餘萬言的《我與胡適先生》,書中首次詳細介紹了二人圍繞《紅樓夢》所進行的學術探討,評說了胡適先生與紅學的淵源和貢獻。

重返研究

文革期間,周汝昌也遭受了衝擊。

1968年,作為"周揚文藝黑線上的活標本",周汝昌被關進了"牛棚"。1969年中秋被下放到了湖北咸寧向陽湖幹校。1970年8月下旬,周汝昌接到通知:因工作需要,調回北京。啟程那天周汝昌到總部辦手續,打開公函一看,"今奉中央周總理辦公室專電致湖北軍區司令部:調人民出版社周汝昌回京工作",周汝昌的"黑人"身份一下子轉變了。

中外講學

自1974年離開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之位調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後,周汝昌紛繁的學術研究中又增加了一項工作:應中外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邀講說《紅樓夢》。即便是在步入90歲高齡後,只要身體允許,他從來都是不講任何條件地樂而往之。

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周汝昌應美國魯斯基金會之邀以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身份赴美一年。周汝昌除研究著述外,還為威斯康辛、普林斯頓、紐約市立和哥倫比亞4所大學及亞美文化協會講解《紅樓夢》,演講內容精彩紛呈,給聽眾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此外,周汝昌還用英語在北京給40多家外國駐華使館官員講解過《紅樓夢》,當時場面同樣如磁鐵聚沙

蘭亭研究

周汝昌曾這樣表露他一生的學術追求:一是把陸機的《文賦》翻譯成英文,這個完成了。但第二個卻半途而廢了,那就是把中華文學論藝術論的經典之作《文心雕龍》50篇逐字逐句地重新考證梳理。

雖然限於目力身體等條件,重證《文心雕龍》成為周汝昌無法實現的一大憾事,但此前完成的另一重要主題《蘭亭序》的研究,總還是讓老人有些慰藉。他曾多次慨嘆,自己用於研究《蘭亭序》和書法的工夫一點兒不比《紅樓夢》少,研究成果受到啟功、徐邦達、王學仲三大鑑定書家的肯定。由此擴之,1980年香港率先出版了他上世紀70年代寫於"避震床"上的《書法藝術答問》,繼而北京連續再版,印行數十萬冊仍不能滿足讀者需要。

在這本類似講義的《答問》中,周汝昌從用筆講起,再到"八法""三分"的結構,尤其是指陳書史書家得失的筆墨,多是聞所未聞的見解。對書聖右軍碑帖真偽優劣的評判,更是如數家珍。他認為《蘭亭序》的筆法最豐富,但是看壞摹本不行。明陳鑒本最好,最能啟發人,它保存的原有筆法成分最多、最接近真相。

自謙不是書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時即醉心歐楷筆法,20歲後又致力於唐人寫經,深研《蘭亭》後,得右軍真脈,平生作書多行草,其"橫逸飛動、筆筆不苟、使轉敷暢、作草如真"的周體法書,在眾多書家中以勢明法合意美之筆、英風俊骨之墨神采煥然,只是受目力所限,70歲後便極少動墨了。這也是周汝昌書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

老年時期

周汝昌從青年時雙耳就逐漸失聰的他,戴着助聽器還得別人在耳邊高聲吐字,左眼因視網膜脫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則需靠兩個高倍放大鏡重疊一起方能看書寫字,寫字則是是在比一般標準稿紙大一倍的"稿紙"背面任意書寫,那似紅棗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圓桌上誕生。沒過幾年,手稿上的字已經大過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疊,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兒倫玲認得父字,將其在電腦上敲出存儲。後來周汝昌右目僅存的那一絲視力也不復存在,創作方式不得已而改成了口述,女兒倫玲一個人忙不過來,幼子建臨提前退休加入進來協助姐姐專事錄音記錄。

2002年,周汝昌曾對採訪他的記者說,他雖然84歲了,經歷了大悲、大喜,但很留戀人間事。像他這樣的人積累一點東西不容易,他寫作的精力非常旺盛,幾乎每天寫幾千字的文章,女兒簡直打不過來。他靠半隻眼睛拚命干,就是因為還有沒做完的工作,他積累了幾十年,就是要把成果留給後人。

家中去世

周汝昌先生於2012年5月31日凌晨1點59分於家中去世,終年95歲。周汝昌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後,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第一人。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對中華文化、對學術真理堅守不渝、窮追不棄。據周汝昌女兒周倫玲表示,按照父親遺願,不開追悼會,不設靈堂,讓他安安靜靜地走。

榮譽貢獻

人物榮譽

周汝昌先後任燕京大學西語系教員、華西大學與四川大學外文系講 師、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部編輯、是第五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和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韻文學會、中國楹聯學會、中國大觀園文化協會顧問,中國曹雪芹學會榮譽會長、《紅樓夢學刊》編委等職。1991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首批終身研究員。

1980年赴美國出席「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1984年受國家委派赴蘇聯考察列寧格勒藏本《石頭記》;1986-1987年,獲美國魯斯基金,赴美國訪學講學一年並任威斯康辛大學客座教授;2002-2008年,數次登上百家講壇,講授唐詩宋詞鑑賞、解讀《紅樓夢》以及中國四大名著等。

2013年1月6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名家收藏委員會等主辦,《收藏界》雜誌等單位承辦的「2012影響中國收藏界十大經典人物」在京揭曉。周汝昌先生入選。

紅學貢獻

紅學研究

於川力的收藏品 於川力的收藏品 周汝昌關於曹雪芹的家世生平考證,使得人們對於《紅樓夢》作者有了一個空前清晰的印象。   《紅樓夢》匯校工作:周祜昌、周汝昌二位先生五十六年心血的結晶《石頭記會真》,匯集已發現的現存於世的古抄本10餘種,對其進行全面匯校,展示所有異文,使之成為接近曹雪芹原本真筆的一部可以信賴的《石頭記》。

周汝昌把《紅樓夢》上升到中華文化小說的高度,提出「紅學」應定位於「新國學」,《紅樓夢》應列為第十四經。

周汝昌一生致力於紅學研究,其研究方法師承於胡適,但又獨樹一幟。周汝昌重點考證了曹雪芹的身世與家世,並且仔細研究了大量清宮檔案之後,得出了《紅樓夢》是自傳體小說的觀點。並且通過對前八十回的仔細研讀結合曹家史實,經過嚴密思考和邏輯推理,為人們揭開了隱藏在書中的深刻藝術內涵,偉大的詮釋了《紅樓夢》這部小說的藝術成就。其研究觀點為廣大紅學研究者和人民群眾所接受。

紅學觀點

《紅樓夢》是一部自傳性質的小說。

周紅樓夢的創作思想:第一、 紅樓夢之所以成為文化小說,實際上它記載了中華民族文化萬紫千紅的大觀與奇境。讀懂了《紅樓夢》,就能了解認識中國文化。第二、以寫婦女人材的屈辱、不幸、悲慘,來寫中國人材的悲劇,甚至人類人材的大悲劇。可惜這樣一部偉大作品,硬是被狹隘地庸俗化為哥哥妹妹的愛情悲劇。

《紅樓夢》的主旨:大旨談情(而非色空),具體就是:體貼,即孔子所說的「恕」,推己度人之義。

《紅樓》文化有三綱:曰玉、紅、情。

《紅樓夢》的藝術手法,非僅僅是「形象塑造、心理刻畫、描寫逼真、分析細密」等西方文藝理論所言,更重要的是在於具有中華一切文學藝術的總特徵:「傳神寫照、追魂攝魄」。

《紅樓夢》的結構章法:整部書所採用的是「大對稱」的結構法,包涵了三次重要的元宵節與三次重要的中秋節,這是全書的六大關目。理解了它,又可發過來推考八十回以後的情節輪廓。

《紅樓夢》是了解中華文化的「總鑰匙」。

紅學包括曹學、版本學、探佚學、脂學,《紅樓夢》文本的鑑賞、審美、批評不在紅學範圍內,若「紅學」僅局限「小說文藝學」(特別是移植西方的一套) 必然是路子越走越窄,必須回到「學」———即中華文化之學上來,那才海闊天空,前程萬里。

紅學是中華文化震動世界的三大高峰和三大顯學之一。

紅學應定位於新國學。

程偉元、高鶚所刊行的120回《紅樓夢》,是有政治目的在內,程高本的後四十回是狗尾續貂,是對曹雪芹前八十回的主旨思想的弱化與歪曲。

《紅樓夢》原本108回,全書是12×9的大結構,以53、54回為分水嶺。原書末有情榜,榜上108位女子,與《水滸傳》的忠義榜相對應。

曹家的敗落與康雍乾年間的政治鬥爭有關。

曹雪芹,滿族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是一位奇人異才,是大詩人、畫家、思想家、歷史家的「聚合體」,也是是一位創教之人:情教。

曹雪芹父親曹頫,祖父曹宣,曹寅之子曹顒死後,曹頫過繼給曹寅,繼任江寧織造。

內容

內容</曹雪芹,關內祖籍河北豐潤,關外祖籍遼寧鐵嶺。p >

脂硯齋即是史湘雲,畸笏叟是脂硯齋的化名。

脂硯齋並非如金聖歎、毛宗崗、張竹坡、李卓吾等與原批點作品毫無瓜葛,而是一位與着《紅樓夢》及作者極其密切關係的人,他對《紅樓夢》的創作有着很大的影響與貢獻。

內容

一般讀者以為,曹雪芹生前只留下了《紅樓夢》前八十回。而周汝昌等學者認為,曹雪芹是寫完了《紅樓夢》的,只是八十回後的文稿因故迷失了。周汝昌根據脂硯齋批語提供的線索,闡述了他對《紅樓夢》八十回後內容的研究成果,展現了一個完整的真本《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