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平倭竹

南平倭竹分布於福建南平及武夷山區。安吉有引種。可作觀賞、綠化用。一般來說,冬初至早春、梅雨季節是四季竹造林的適宜季節。種植穴密度每畝80~100株,種植穴規格為長60厘米、寬60厘米、深50厘米。造林時,先將表土回填種植穴內,厚度10~15厘米,然後解除母竹根盤的綑紮物,將母竹放入穴內,根盤面與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與土壤緊實相接。然後澆"定根水",進一步使根土密接,等水全部滲入土中後再覆土,在竹稈基部堆成薄饅頭形。唐竹宜淺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盤表面比種植穴面低3厘米。在種植穴坡的上方和兩側1米處開排水溝,以防積水爛鞭。在風大的地方需加支護架,以防風吹竹杆搖晃。每畝每年留養的母竹300株。在8~9月底挖除四年生等數量的老竹進行更新。每畝立竹保持800~1000株,齡級組成為一年生占30%,二年生占30%,三年生占30%,個別空處可留四年生5%~10%,立竹半徑1.5~2.5厘米。在新竹抽技展葉後可進行鈎梢,留枝10~12檔,在無風倒雪壓的情況下,可不鈎梢

目錄

基本內容

:植物界

禾本目

: 禾本科

: 倭竹屬

形態特徵

竿高1-1.7米。粗4-5毫米,綠色;基部節間呈圓筒形,惟具分枝之節間的一側因具溝槽而呈三棱形,中部的節間長25-30(40)厘米;籜環稍隆起;竿環明顯隆起;節內長約5毫米;竿每節具3枝,枝短,長僅1.5-1.7厘米,共2至數節,且不再分枝。捧鞘短於其節間,淡綠色,背部被白色細柔毛,尤以基部為密,此柔毛早落,但毛基仍存留;籜片綠色,條形,長3-6毫米;無籜耳及鞘口繸毛;籜舌隆起,高1.5-4毫米,上緣具短纖毛。每枝僅具1葉;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17-18(24)厘米,寬2.5-3厘米,先端漸尖,尾狀,基部楔形,略下延,邊緣有小鋸齒,兩面無毛,均可見到小橫脈,次脈7-9對。花果未見。筍期6-7月。

分布範圍

產福建南平及崇安一帶。模式標本采自南平縣後坪。本種為此屬中個體較高大者。

主要價值

可作觀賞、綠化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