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華槭,Acer sinense Pax,屬於槭樹類多為小喬木。
偶灌木或大喬木,枝條橫展,樹姿優美,而且多為弱陽性樹種,是風景林中表現秋色的重要中層樹木,每到秋季,"染得千秋林一色,還家只當是春天。"
產湖北西部、四川、湖南、貴州、廣東、廣西。生於海拔1200-2000米的混交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建始。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槭樹的樹葉青睞有佳,吟詠描繪之詩文屢見不鮮,但古人常將槭樹亦稱為"楓"。
毛葉鏈珠藤 |
中文名;中華槭 學名;Acer sinense Pax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3-5米,稀達10米。樹皮平滑,淡黃褐色或深黃褐色。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枝淡綠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枝綠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冬芽小,在葉脫落以前常為膨大的葉柄基部所覆蓋,鱗片6,邊緣有長柔毛及纖毛。葉近於革質,基部心臟形或近於心臟形,稀截形,長10-14厘米,寬12-15厘米,常5裂;裂片長圓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銳尖,除靠近基部的部分外其餘的邊緣有緊貼的圓齒狀細鋸齒;裂片間的凹缺銳尖,深達葉片長度的1/2,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有白粉,除脈腋有黃色叢毛外其餘部分無毛;主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在上面微顯著,在下面顯著;葉柄粗狀,無毛,長3-5厘米。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多花組成下垂的頂生圓錐花序,長5-9厘米,總花梗長3-5厘米;萼片5,淡綠色,卵狀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先端微鈍尖,邊緣微有纖毛,長約3毫米;花瓣5,白色,長圓形或闊橢圓形;雄蕊5-8,長於萼片,在兩性花中很短,花葯黃色;花盤肥厚,位於雄蕊的外側,微被長柔毛;子房有白色疏柔毛,在雄花中不發育,花柱無毛,長3-4毫米,2裂,柱頭平展或反卷;花梗細瘦,無毛,長約5毫米。翅果淡黃色,無毛,常生成下垂的圓錐果序;小堅果橢圓形,特別凸起,長5-7毫米,寬3-4毫米;翅寬1厘米,連同小堅果長3-3.5厘米,張開成真步稀近於銳角或鈍角。花期5月,果期9月。
本種的葉近於革質,常5裂,裂片邊緣有緊貼的圓齒狀細鋸齒,下面略有白粉,花序圓錐狀,花柱較長,花盤有長柔毛,子房有很密的白色疏柔毛,翅果長3-3.5厘米,張開近於銳角或鈍角,為本種極顯著的特徵。
生長環境
中華槭生於海拔1500-2000m的林緣或疏林中。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切段,曬乾。中華槭槭樹的果具雙翅,像長了翅膀的鳥,將其中的種子帶向遠方。大苗育苗槭樹主要是用種子來進行繁殖。翅果成熟後脫落期較長,逐漸隨風飄落,故應及時採集。采後晾曬3~5天,去雜後所得純淨翅果即為播樹材料。種子含水量一般為9%~11%,在低溫下密封干藏時可保存3年,在15℃下可保存2年,普通乾燥不超過1年。千粒重一般為元寶槭136~186克,雞爪槭11~13克,色木槭90~110克,青榨槭29~33克。在播種前大部分種子都需要進行低溫層積催芽。因種子內部含有發芽抑制物質,層積溫為0~10℃,一般層積需40~50天。元寶槭播種量為23~28克/平方米,雞爪槭為3~4克/平方米,色木槭為13~20克/平方米,茶條槭15~20克。一年生苗高為60~80厘米,園林、城鎮綠化苗木2年生即可出圃應。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落葉小喬木,樹幹平滑,葉對生,掌狀分裂,秋季變為紅色或黃色。花黃綠色,結翅果,能借風力散布種子。木材可做器具。[2]
分布範圍
產湖北西部、四川、湖南、貴州、廣東、廣西。生於海拔1200-2000米的混交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建始。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應在品質優良的健壯母株上採集種子。秋季,當糖槭翅果由綠色變為黃褐色時採種,采後晾兩三天,去雜袋藏。糖槭千粒重38克。
種子處理
春季播種前20至30天,用40℃溫水浸種。邊倒入種子邊攪拌,水自然冷卻後換清水浸泡24小時,每10小時換一次清水。撈出後控干,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4小時,撈出用清水沖淨種子,然後混3倍的濕沙,並均勻攪拌,堆於背風向陽處,每天噴一次溫水,保持濕潤(沙含水量為60%),要防止積水,以避免種子腐爛。每天中午翻動一次,待5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