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上三峡》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时的作品。

《上三峡》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是李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二月流放夜郎途经三峡时的作品。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以平定叛乱为号召出师,曾三次派遣使者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出于报国立功的良好愿望应聘入幕。至德二载(757年)唐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发生夺权内讧,李亨消灭了李璘的军队。

李白因此获罪,被投入浔阳监狱。后来又流放夜郎。他从九江逆流而上,走了近一年到达宜昌,接着便进入三峡,写下此诗。当时李白59岁。三峡是长江最为险峻、最难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比前面更慢,送行的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经告别回南昌了,因此诗人就更加感到孤独,情绪更坏。

全诗虽仅八句四十字,却充分表现了诗人上长江三峡时行路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痛苦。此诗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自然真率,虽流露出忧郁伤感的情绪,但气象雄伟,意境开阔,显示出诗人豪迈的气概。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上三峡[1]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李白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词句注释

⑴三指长江之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⑵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⑶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⑷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白话译文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

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作品鉴赏

此诗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状况。前四句,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了巫山高入云天、巴水急流滚滚的壮丽景色。“巫山夹青天”,“夹”字用得极其到位,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兹”,含有无奈之意。三、四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巴水忽可尽”,著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这两句诗由对客观景物的描写逐渐过渡到诗人的主观抒情,即由景入情,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

诗的后半部分对三、四两句诗意作了进一步阐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诗中连续重复“三朝三暮”,极有船工号子的感觉。古时有歌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最后四句是从这首民间歌谣脱胎而来的。但古歌谣指提到舟行的缓慢,而李白的诗除了说“三暮行太迟”外,还有“不觉鬓成丝”,旅途艰辛和心情忧郁使诗人在不知不觉中鬓发都愁白了。这就把客观叙事和主观抒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含蓄委婉地映衬出诗人当时愁苦的心情。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发白帝城》),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下江陵》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一日千里”是诗人心态轻松的主观感受,喜悦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一位诗人,同一处景致,却气象迥异,正是“融情入景”的鲜明写照。

名家点评

宋代陆游《入蜀记》:(黄牛峡)庙后山如屏风叠,嵯峨插天。第四叠上若牛状,其色赤黄;前有一人如著帽立者……(舟行一日)犹见黄牛峡庙后山。太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明代朱谏《李诗辨疑》:辞太轻浅,而又近俗,非白作也。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古乐府“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则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古人谓李诗出自乐府古《选》,信矣。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声响似峡中语。

作者简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视频

康震:大诗人李白的气韵与风采

大诗人李白

参考资料

  1. 《上三峡》 诗词古文网;
  2. 李白简介 古诗文网
  3. 且把诗文酿美酒,再斟一杯君愿否? 搜狐首页,发布时间;2017-07-11 16:39
  4. “李白”诗词全集(982首)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