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江口 (寧波)

三江口 (寧波)
圖片來自easyatm

三江口中國浙江寧波城市的發源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1]

目錄

介紹

歷史上,三江口作為寧波城市中心的歷史長達千餘年,是寧波海上航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也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較早影響寧波的地區。直到現在,三江口仍然是寧波行政和商業中心,分布着大量歷史遺蹟。根據2011年發布的三江口核心區規劃,寧波三江口核心區範圍東界為曙光路,西界為解放路-大慶南路,南界為百丈路-大沙泥街,北界為驚駕路,規劃用地350公頃。

地理

三江口位於海曙區鄞州區江北區交界處,得名於姚江奉化江匯合為甬江之處。姚江為甬江幹流,發源於四明山夏家嶺,上游接浙東運河可達錢塘江南岸,為寧波歷史上重要的航道。奉化江為甬江最大支流,同樣發源於四明山。三江口地處寧波平原中部,地勢平坦,為第四紀堆積平原。[2]

歷史

三江口有人居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東晉時為防範孫恩起義軍,劉牢之在三江口築筱牆,目前仍存有筱牆巷的地名。738年(開元二十六年),明州建置,最初治所位於小溪(今海曙區鄞江鎮境內)。821年(長慶元年),明州刺史韓察將明州州治遷到三江口,並築內城,標誌着寧波建城之始。寧波城市中心從此確立在三江口。898年(乾寧五年),寧波羅城(即外城)建成。在此之後,雖經歷代戰亂,直至民國,寧波老城的城市範圍基本沒有改變。寧波三江上最早的浮橋——靈橋在唐代修建,成為溝通奉化江兩岸的交通要道。寧波港口的最早位置也位於三江口西岸,老城東渡門外,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1844年,寧波開埠,江北岸形成外人居留地,並留下了領事館、海關、教堂、輪船碼頭和一批石庫門建築[3]中華民國成立後,為了改善市政,寧波拆除了舊城牆,開始鋪設環城和城內馬路。改革開放後,三江口修建了大批現代建築,原有的不少舊建築被拆除,區域風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寧波大事記·唐. 寧波文化網. 2008-05-24 [2010-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8). 
  2. 第三卷 自然環境. 寧波市志. 中華書局. 1995. ISBN 978-7-101-01507-2. 
  3. 石庫門建築——甬城民俗風情的「活化石」. 寧波晚報. 2011-02-27 [2011-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